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26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1.
设计了一系列双(3,4,5-取代吡唑基)甲烷衍生物作为高能量密度材料的候选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它们的生成热、电子结构、能量特性和热稳定性.二氟氨基能增加目标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密度和爆轰性能的能隙.其中二[3,5-双(二氟氨基)-4-硝基吡唑]甲烷(C2)显示了优异的潜在高能量密度材料的性能,其晶体密度(2.11g/cm3)、冲击感度(h50,6.8 J)均高于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而爆速(9.80 km/s)和爆压(46.62 GPa)与CL-20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2.
3,3-二(二氟氨基)-1,5-二硝酸酯基戊烷是一种高能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含能增塑剂.为了获得更多此类结构的新型二氟氨基含能化合物,设计了一系列3,3-二(二氟氨基)-1,5-取代戊烷衍生物作为新型含能增塑剂的候选品种.采用泛函密度理论(DFT)法研究了生成热、电子结构、能量特性和热稳定性.二氟氨基基团能增加标题化合物之间电子结构、密度和爆轰性质的能隙.特别是1,3,3,5-四(二氟氨基)戊烷(S3)具有作为潜在含能增塑剂的显著价值.其晶体密度(1.91g/cm3)、爆速(9.01 km/s)、爆压(37.31 GPa)和冲击灵敏度(h_(50) 29.83 cm)均与奥克托今(HMX)非常接近.此外, S_3可以通过一些成熟的过程5步合成得到.  相似文献   
13.
从gamma函数的函数定义法出发,利用MATLAB绘制出gamma函数延拓图像,给出出gamma函数的直观理解,采用构造法以及Laplace变换和卷积变换来证明gamma函数和beta函数关系,从而拓展学生的证明思路,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负载型的金属催化剂虽然分离方便,但在反应活性、选择性以及催化剂的结构表征方面均明显不如相应的均相催化剂。将均相催化剂通过不同的化学键固载于高比表面积载体是实现均相催化剂多相化的重要途径,这样可使催化剂兼具均相和多相催化剂的优势。然而要将均相催化剂锚定于特定载体上,通常涉及较为复杂的合成反应,对载体也有严格的要求。因而该法仅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难以实现规模生产。因此,提供一种简便有效地制备兼具均相和多相催化剂优势的催化剂合成方法非常必要。本文报道一种简便的制备聚乙炔纳米颗粒负载Pd(II)催化剂(NP-Pd(II))的方法,所制催化剂在水相中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中表现出极高的活性,同时具有便于分离、容易放大制备的特点。在室温下,将乙炔气通入PdCl42-的水溶液中迅速变得浑浊,静置后容器底部有棕色沉淀,同时溶液变为无色透明。固体产物使用水、乙醇等溶剂进行洗涤;干燥之后收集既得聚乙炔纳米颗粒负载的Pd(II)催化剂NP-Pd(II)。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IR)及拉曼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X射线吸收光谱(EXAFS)等手段对NP-Pd(II)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显示,在NP-Pd(II)中Pd并非以Pd纳米颗粒形式存在; XRD中没有未Pd纳米晶的特征衍射峰。 IR等表征证明乙炔在Pd的催化作用下发生聚合作用,生成了聚乙炔。 EXAFS结果表明, Pd分别和氯原子以及C=C双键进行配位;同时,没有观察到Pd–Pd键的生成,进一步证明了Pd未被还原为Pd纳米颗粒。 XPS也印证了Pd(II)的价态。形貌上, NP-Pd(II)为直径2–3nm的颗粒,其中的Pd原子均匀分散于聚乙炔纳米颗粒上,使其在反应过程中能够充分地与底物接触,从而在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中表现出极高的活性。更重要的是,由于“憎水效应”, NP-Pd(II)在溶液中以微米级的聚集体形式存在,因而反应后通过离心或者静置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因此,在NP-Pd(II)催化剂中,每个Pd原子都是潜在的活性中心,这与典型的均相催化剂相似;同时,其独特的形貌使其具备了多相催化剂便于分离的特点。因此, NP-Pd(II)是一种兼具均相和多相催化剂优点的催化剂且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极为简便。乙炔是常用的工业气体,溶剂采用水,制备在室温下即可完成,我们也成功地制备出克级规模的高活性、稳定性的NP-Pd(II)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光谱偏振成像系统普遍存在的系统结构复杂、需要动态调制、光通量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静态调制的光谱偏振成像系统,将静态调制偏振探测方法与Savart偏光镜干涉成像原理相结合,可在成像过程中实时获取目标的光谱信息和全部四个Stokes偏振信息。与传统系统相比较,该系统具有无运动部件、无需动态电控调制、没狭缝限制、光通量大等优点。介绍了系统组成和基本原理,搭建了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二次成像光学系统、偏振调制模块、干涉成像模块、CCD图像采集及数据处理模块等,成像谱段范围为可见光近红外(480~950 nm)。利用实验装置对白板、飞机玩具模型进行了成像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光谱偏振成像数据获取能力。对静态调制的偏振测量精度进行了验证,偏振测量统计误差小于5%。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原理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获取的光谱偏振成像数据在目标识别、目标分类、遥感探测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LiNi_(0.8)Co_(0.15)Al_(0.05)O_2(NCA)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NCA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通过调控所得NCA材料的形貌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所得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貌结构表征,电化学性能经组装成纽扣电池,用电池程控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由于PVP的空间效应和静电作用,PVP改性的NCA材料拥有更完整的棒状结构、发育出更好的层状结构,电化学储能性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在0.1C下,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放电效率分别从143.36 mAh·g~(-1)、78.25%提高到了170.24 mAh·g~(-1)、89.20%;在0.2C的实验室条件下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4.28%。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乙酰丙酮钴Co(acac)3和乙酰丙酮锌Zn(acac)2为前驱体,2-硝基苯甲酸(2-nbaH)为配体,在甲苯中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了3种一维配合物[Co(H2O)(2-nba)2]n(Co-1)、[Co3(2-nba)4(acac)2]n(Co-2)和[Zn2(2-nba)4]n(Zn-3)。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表征。在配合物Co-1中,每个Co2+离子与2个桥联水分子和4个2-nba-离子配位,形成八面体构型。当2-nba-不足时,前驱体中的配体acac-会与Co2+成键,得到局部结构不同的一维配合物Co-2。最突出的是,Co-2中三分之二的Co2+离子呈现三角双锥构型,而另外三分之一的Co2+离子与Co-1相似。Co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也成功地应用于Zn(acac)2,得到了一维zigzag形的配合物Zn-3。配合物Zn-3中,Zn2+离子表现为仅由2-nba-保护的{ZnO4}四面体构型。研究表明,2-nba-与acac-的竞争配位可以显著影响Co2+离子的配位环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决策者权重信息、属性值为区间数形式的风险型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双参照点累积前景理论的群决策方法。考虑预期和正理想点为双参照点,根据累积前景理论分别表示针对双参照点的价值;引入预期侧重系数,进一步得到各方案的加权累积前景值;根据离差最大化的思想建立决策者权重优化模型,据此计算各方案综合累积前景值并进行方案排序。最后运用到工程评标案例中,通过与单参照点、期望效用理论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安装角度、工质及管径对并联平板重力热管传热性能和启动特性的影响,本文搭建了性能测试实验台并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90°~60°倾角范围内,倾角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不明显,随倾角的继续减小,热管运行热阻增大,传热极限减小;在低加热功率下充注丙酮的热管具有更好的传热性能,而在高加热功率时充注乙醇的热管...  相似文献   
20.
江珊  李欢 《化学学报》2021,79(2):208-215
液流催化燃料电池(LCFC)是一种可以在温和条件下转化生物质为电能的新型装置,但其运行优化条件与相应机制尚不清晰.本工作分析了阳极电解液的pH和温度对LCFC性能的影响规律.其中,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曲线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以评估电池的产电性能;阳极液的Mo5+浓度与总有机碳用于衡量有机底物与杂多酸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