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化学   364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56篇
综合类   25篇
数学   94篇
物理学   3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对PdO活性组分在单斜与四方型氧化锆载体上的热化学性质和催化活性进行比较性的研究显示, 单斜型ZrO2的表面原子能够满足与PdO的结构适应性匹配条件, 它可以通过界面原子的取向附生作用对表面PdO物种聚集形态进行调控, 从而促进PdO组分在单位载体表面上的分散. 此外, 升降温循环过程的DTG分析还表明, 单斜载体模板在反复的氧化还原循环中逐渐将结晶型PdO加工成取向附生型PdO, 不断改善PdO物种的氧迁移性质, 促进了热还原钯物种在高温区的氧化再生. 这两种载体效应有效地抑制了甲烷燃烧反应在高温区的活性振荡, 增加了燃烧的稳定性与催化剂的反应耐受性. 四方ZrO2晶相在载体内的掺杂将导致上述的载体效应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42.
担载于ZrO2上的Ru3(CO)12-Fe(CO)9混合簇的红外光谱表明,Ru3(CO)12以Ru(CO)2O2表面络合物存在.混合族在真空中随温度升高而发生脱羰基作用,500℃左右羰基完全脱掉;以Al2O3为载体者其羰基不易脱除,升高温度出现多种羰基带.混合簇中的Fe2-(CO)9极易脱羰基.担载混合簇在Ar气中进行TPDE时,低温时以脱羰基为主,高于150℃时发生表面歧化反应而生成CO2;在H2气中,低温时仍以脱羰基为主,高于150℃时发生表面加氢反应而生成CH4.混合簇的脱羰基和表面反应能力与Ru/Fe比及载体有关.担载混合簇在CO加氢反应中以Ru(CO)2O2和分散Fe存在,还出现-CHx多种表面物种.  相似文献   
43.
铜(铅)—Ferron—氯化四苯胂络合物吸附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HCl-六次甲基四胺介质中,铜(铅)-Ferron-氯化四苯胂络合物产生灵敏的络合吸附波。峰电位分别为-0.41V和-0.57V。峰电流与铜、铜浓度分别在0.0004-0.4μg/mL和0.002-0.8μg/mL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0002μg/mLCu和0.001μg/mLPb。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用拟定的方法连续测定水样和食品中的铜、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4.
应用程序电位扫描法和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从定量角度在分子水平 上研究了CO2在Rh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性能。红外光谱结果指出CO2还原的吸附产物为线型和桥式吸附态CO物种。在所研究和还原电位范围(-0.15-0.40V)和相同还原时间,CO2还原吸附物种的氧化电量随还原电位的负移而增大,在每个还原电位下,时间超过250s时都可达到一个相应的饱和值。原位红外光谱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CO2的还原与Rh电极表面氢吸附反应密切相关,同时需要一定数量相邻表面位的参与。因此生成的CO不能在Rh电极表面达到满单层吸附,而是形成均匀的亚单层分布。  相似文献   
45.
4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儿茶素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熊凤麒  袁吕江  吕才有 《色谱》1993,11(4):251-253
儿茶素属于黄烷醇类化合物,在茶叶中含量较高。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儿茶素类物质除了具有直接的抗衰老作用外,还有诸多的保健作用:(1)可抑制亚硝酸胺的形成,亚硝酸胺被认为是一种强致癌物质;(2)能降低血浆中的总胆固醇;(3)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和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效果优于维  相似文献   
47.
本文叙述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定量测定硅酸盐岩石中主要、次要组分:Si、Al、Ca、Mg、Fe、Mn、Ti、P、Sr、Ba、Cu、Zn、V、Zr、Cr、Y、Yb等十七个元素的分析过程、元素间的干扰效应及其校正方法。本方法使用岛津ICPQ-100型等离子体光量计,样品溶液不经去溶,在同一份溶液中同时测定上述元素,获得了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特别是高含量硅(30—80%)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  相似文献   
48.
一氰乙基化β-二酮的合成及其异构化(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文已报道,β-二酮类与丙烯腈反应,我们分离出来了一氰乙基化合物,进而异构化为5,6-二取代3,4-二氢化-2(1H)吡啶酮。本文又合成了三个新的一氰乙基化合物:4-乙酰基-5-氧代辛腈(Ⅰ),4-乙酰基-6-甲基-5-氧代庚腈(Ⅱ),4-乙酰基-7-甲基-5-氧代辛腈(Ⅲ)。(Ⅰ)至(Ⅲ)在氯化氢存在下,加热异构化成未饱和内酰胺:5-丁酰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一组邻硝基乙酰苯胺衍生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观察到硝基的N1s光电子谱有明显分裂,可认为是N1s振起伴峰的反映,而且苯环上的取代基对该振起伴峰强度有影响,按照Pignataro等关于振起伴峰与主峰的能量分离以及分子内电荷转移有关的观点,计算了振起伴峰与主峰的面积比.结果表明,峰间距与面积比的趋势一致.因此二者都可作为分子内电荷转移的粗略估计.  相似文献   
50.
熊凤麒  袁吕江  吴光权  吕才有 《色谱》1993,11(6):366-367
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约为干物质的1~5%,它不仅在茶叶的化学成分中是特征物质,也是茶叶区别于其它植物而成为饮料的主要原因。Kranz认为饮茶所引起的药理作用,主要是基于咖啡碱刺激肾脏能缓慢地利尿,维生素C(Vc)能防止坏血病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