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化学   38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9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具有精度高、灵敏度高、线性动态范围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大气碳和水循环监测、人体呼气监测、深海/海洋溶解气体监测等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 CRDS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历程,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在痕量气体及同位素探测上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环境大气温...  相似文献   
52.
基于微分几何理论,提出了一个通过零动态控制实现同结构单模激光Lorenz系统的混沌同步控制方法。对于误差动力学系统,通过动态扩充相对阶和部分状态反馈线性化获得两个子系统,分别独立设计控制器形成复合控制。对于非最小相位系统和最小相位系统两种情形的模拟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表明了对同类问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3.
针对毛细管流量特性神经网络关联式存在的运算速度慢、精度低问题,建立了毛细管流量特性的神经网络关联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流量特性关联模型的初始权值与阈值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输入与输出条件下,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后流量特性关联模型的关联精度以及关联运算速度显著提高,其中R407C制冷剂分别提高了19.9%和41.8%。  相似文献   
54.
开发高效、稳定的复合光催化材料是当前环境领域的迫切需求。 本文采用溶剂热协同紫外光还原法成功制备了复合光催化材料Ag/NH2-MIL-125(Ti),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手段对其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分析,考察了Ag/NH2-MIL-125(Ti)可见光(λ≥420 nm)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并优化了催化剂用量、Cr(Ⅵ)浓度、空穴捕捉剂种类及用量等条件。 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Ag/NH2-MIL-125(Ti)具有良好的吸附及光催化还原Cr(Ⅵ)性能,其吸附及光催化还原率是NH2-MIL-125(Ti)的3.11倍,Ag/NH2-MIL-125(Ti)特殊的“芝麻饼”形貌以及Ag0与NH2-MIL-125(Ti)之间形成的异质结有助于增强复合材料的光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 同时,通过条件实验,提出了光催化还原过程中主要的活性物种以及Cr(Ⅵ) 的还原机理。 本研究将为金属有机骨架(MOFs)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催化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55.
海洋真菌中Actinopyrone A and C的分离与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各种层析手段(Sephadex LH-20,硅胶Silica和RP-8柱层析),从海洋真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了2个actinopyrone类化合物,结合多种波谱方法(HRESI-MS, 1D NMR, 2D NMR),确定了它们的结构为:actinopyrone A 和 C. 利用NOESY试验确定了它们的相对构型,并根据HMBC数据纠正了这2个化合物C-21(H-21)位和C-22(H-22)位的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56.
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MBE)在Si(111)衬底上生长了非掺杂和Si掺杂砷化镓(GaAs)纳米线(NW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实了生长样品的一维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测试和拉曼光谱(Raman)证实了掺杂GaAs纳米线中Si的存在;通过光致发光(PL)研究了非掺杂和Si掺杂GaAs纳米线的发光来源,掺杂改变了GaAs纳米线的辐射复合机制。掺杂导致非掺杂纳米线中自由激子发光峰和纤锌矿/闪锌矿(WZ/ZB)混相结构引起的缺陷发光峰消失。  相似文献   
57.
A titania support with a large surface area was developed, which has a BET surface area of 380.5 m2/g, four times that of a traditional titania support. The support was ultrasonically impregnated with 5 wt%vanadia. A special heat treatment was used in the calcination to maintain the large sur‐face area and high dispersion of vanadium species. This catalyst was compared to a common V2O5‐TiO2 catalyst with the same vanadia loading prepared by a traditional method. The new cata‐lyst has a surface area of 117.7 m2/g, which was 38%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V2O5‐TiO2 catalyst.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performance demonstrated that the new catalyst had a wid‐er temperature window and better N2 selectivity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one. The NO conver‐sion was>80%from 200 to 450 °C. The temperature window was 100 °C wider than the traditional catalyst. Raman spectra indicated that the vanadium species formed more V‐O‐V linkages on the catalyst prepared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e amount of V‐O‐Ti and V=O was larger for the new catalyst.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NH3,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by H2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results showed that its redox ability and total acidity were enhanced. The results are helpful for developing a more efficient SCR catalyst for the removal of NOx in flue gases.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代表队在第十二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自停滚轮”项目中的设计方案和制作过程,给关心和热爱该比赛的力学爱好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针对波传播分析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综述,详细介绍了几种处理粘弹性波传播问题的分析方法,重点讲解Laplace变换法以及Laplace变换在粘弹性波中的应用,对比分析几种方法在各自应用上的优劣,由于Laplace变换法能准确地描述应力波在任意时刻、任意点的波动情况,在处理大尺寸混凝土类构件中应力波传播问题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0.
有机磷杂环化合物9,10-二氢-9-氧杂-10-膦杂菲-10-氧化物(DOPO)因性能优异而作为无卤阻燃剂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升和改进DOPO的合成,不少文献对合成中的4个反应,即酯化反应、酰基化反应、水解反应和关环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由于缺少合适的分析方法和仪器,对酯化反应和酰基化反应仍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本文则采用了核磁共振磷谱以及测量反应产物HCl吸收碱液的温度变化两种方法,精确地得到了酯化反应和酰基化反应的优化条件。首先采用核磁共振磷谱,讨论了酯化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和加料方式对酯化反应产物组成的影响,得出了邻苯基苯氧基二氯化磷(CC)含量高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0℃,PCl3过量25%~50%,采用邻苯基苯酚(OPP)加入PCl3的反滴法;并得出酯化反应产物的组成直接决定了6-氯-(6氢)-二苯并-(c,e)-氧磷杂己环(CDOP)在酰基化反应产物中的含量。另通过测量HCl吸收碱液的温度变化,间接表征酰基化反应的反应速度,由此得出合适的酰基化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结果为:当催化剂固定为0.2 g时,酰基化反应在150℃几乎不反应,随温度升高,反应变快,180℃下4 h完全,190℃下1.5 h即可完成;温度180℃下,1~1.5 g/1 mol OPP的催化剂较为合适,酰基化反应在3~4 h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