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58篇
力学   7篇
数学   39篇
物理学   5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4.0 GPa压力下纯橄岩弹性纵波速度和衰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超声波透射法和超声波频谱振幅比法、在4.0 GPa压力条件下、测量了弹性纵波通过纯橄岩的波速(vP)和品质因子值(QP,用于表征衰减)随压力的变化,并分析了纯橄岩内部结构的变化对波速和衰减的影响。在实验压力范围内(≤4.0 GPa),随压力升高,纯橄岩的纵波速度逐渐增大:从7.6 km/s(0.4 GPa)逐渐增大至8.5 km/s(4.0 GPa),升高了11.8%,低压时的增大幅度大于高压时的增大幅度。纯橄岩的品质因子值呈两段式线性变化:从低压区间到高压区间品质因子值的增大幅度明显变小(0.4~2.4 GPa压力范围内QP增大了358.5%,2.4~4.0 GPa压力范围内QP仅升高了7.6%)。纯橄岩的品质因子从54(0.4 GPa)升高至266.4(4.0 GPa),增大幅度达393.3%。在相对低压(0.4~2.4 GPa)条件下,纵波通过纯橄岩的速度增大、衰减降低主要是由于样品内的孔隙和微裂纹大量闭合,岩石密度增大,纵波在通过样品内孔隙和裂缝时损失的机械能降低,因此纵波通过纯橄岩的能量增大(即衰减降低),波速升高;当围压较高(2.4~4.0 GPa)时,纯橄岩内大部分裂纹已经闭合,而且矿物颗粒边界接触紧密。岩石内部的裂纹和颗粒之间由于摩擦滑动而损失的能量也变少,所以在高压时纯橄岩的波速和衰减的变化幅度变缓,但波速仍呈线性增大,而品质因子值(衰减)随压力升高几乎趋于不变。  相似文献   
72.
一种新的不对称Schiff碱与稀土配合物合成机理及波谱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一种新途径 ,利用反应物前体 2 ,6 二氨基己酸 (赖氨酸 )两端具有不对称结构的—NH2 基 ,成功地合成了一端与水杨醛 ,另一端与邻香草醛缩合形成的新型不对称双Schiff碱 .为与通常不对称Schiff碱区别起见 ,称之为“异双Schiff碱” .提出了这类Schiff碱及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并以此分别合成了包括钇的 1 2种稀土不对称Schiff碱新配合物 .对它们作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 ,特别是1H与13 CNMR等表征 ,并研究和讨论了这类不对称Schiff碱分步缩合反应及其形成机理与稀土离子配位方式 .为合成类似不对称Schiff碱与配合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相似文献   
73.
以手性苯乙胺与吡啶醛缩合得到的含双齿或三齿配位基的手性席夫碱(L1、L2)为配体,合成了4对单核铁、镍手性对映体配合物fac-Λ-[M(R-L1)3](ClO4)2·3CH3CN(M=Fe,1R-Fe;M=Ni,1R-Ni),fac-Δ-[M(S-L1)3](ClO4)2·3CH3CN(M=Fe,1S-Fe;M=Ni,1S-Ni),[M(R-L2)2](ClO4)2(M=Fe,2R-Fe;M=Ni,2R-Ni),[M(S-L2)2](ClO4)2(M=Fe,2S-Fe;M=Ni,2S-Ni)。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化合物1R-Fe,1R-Ni,1S-Ni,2R-Fe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其中1R-Fe,1R-Ni,1S-Ni结晶于P213手性空间群,金属中心与3个二齿配体(L1)提供的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扭曲变形的八面体结构;R型配体诱导配合物形成fac-Λ构型,而S型配体诱导配合物形成fac-Δ构型。2R-Fe结晶于P212121手性空间群,二价铁离子与2个三齿配体(R-L2)提供的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扭曲变形的八面体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猝灭光谱、圆二色谱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这4对手性配合物均能与小牛胸腺CT-DNA发生不同强度的结合,结合稳定常数从4.41×103 L·mol-1到1.88×104 L·mol-1。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模式可能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骨架发生沟面结合。金属中心为铁的配合物表现出比相应的镍配合物更强的DNA作用力;而含三齿配体L2的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均比相应的含二齿配体L1的配合物更强;S型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优于R型配体形成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74.
以手性苯乙胺与吡啶醛缩合得到的含双齿或三齿配位基的手性席夫碱(L1、L2)为配体,合成了4对单核铁、镍手性对映体配合物fac-Λ-[M(R-L1)3](ClO4)2·3CH3CN(M=Fe,1R-Fe;M=Ni,1R-Ni),fac-Δ-[M(S-L1)3](ClO4)2·3CH3CN(M=Fe,1S-Fe;M=Ni,1S-Ni),[M(R-L2)2](ClO4)2(M=Fe,2R-Fe;M=Ni,2R-Ni),[M(S-L2)2](ClO4)2(M=Fe,2S-Fe;M=Ni,2S-Ni)。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化合物1R-Fe,1R-Ni,1S-Ni,2R-Fe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其中1R-Fe,1R-Ni,1S-Ni结晶于P213手性空间群,金属中心与3个二齿配体(L1)提供的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扭曲变形的八面体结构;R型配体诱导配合物形成fac-Λ构型,而S型配体诱导配合物形成fac-Δ构型。2R-Fe结晶于P212121手性空间群,二价铁离子与2个三齿配体(R-L2)提供的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扭曲变形的八面体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猝灭光谱、圆二色谱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这4对手性配合物均能与小牛胸腺CT-DNA发生不同强度的结合,结合稳定常数从4.41×103 L·mol-1到1.88×104 L·mol-1。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模式可能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骨架发生沟面结合。金属中心为铁的配合物表现出比相应的镍配合物更强的DNA作用力;而含三齿配体L2的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均比相应的含二齿配体L1的配合物更强;S型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优于R型配体形成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75.
以手性苯乙胺与吡啶醛缩合得到的含双齿或三齿配位基的手性席夫碱(L1、L2)为配体,合成了4对单核铁、镍手性对映体配合物fac-Λ-[M(R-L1)3](ClO42·3CH3CN(M=Fe,1R-Fe;M=Ni,1R-Ni),fac-Δ-[M(S-L13](ClO42·3CH3CN(M=Fe,1S-Fe;M=Ni,1S-Ni),[M(R-L22](ClO42(M=Fe,2R-Fe;M=Ni,2R-Ni),[M(S-L22](ClO42(M=Fe,2S-Fe;M=Ni,2S-Ni)。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化合物1R-Fe,1R-Ni,1S-Ni,2R-Fe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其中1R-Fe,1R-Ni,1S-Ni结晶于P213手性空间群,金属中心与3个二齿配体(L1)提供的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扭曲变形的八面体结构;R型配体诱导配合物形成fac-Λ构型,而S型配体诱导配合物形成fac-Δ构型。2R-Fe结晶于P212121手性空间群,二价铁离子与2个三齿配体(R-L2)提供的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扭曲变形的八面体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猝灭光谱、圆二色谱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这4对手性配合物均能与小牛胸腺CT-DNA发生不同强度的结合,结合稳定常数从4.41×103L·mol-1到1.88×104L·mol-1。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模式可能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骨架发生沟面结合。金属中心为铁的配合物表现出比相应的镍配合物更强的DNA作用力;而含三齿配体L2的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均比相应的含二齿配体L1的配合物更强;S型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优于R型配体形成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76.
氢气因其能量密度高、零排放和可再生的特点被广泛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能源.电解水是一种产生高纯氢气的有效途径.目前,高性能的促进水电解的催化剂主要是贵金属材料,例如贵金属铂.然而,高成本大大阻碍了贵金属材料在电催化水分解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我们致力于研究具有高活性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因为电催化水分解析氢反应更容易发生在质子浓度高的条件下,所以研究碱性条件下催化析氢比研究酸性条件下催化析氢更具挑战性.在工业应用中,酸性电解质溶液对仪器设备的腐蚀性比碱性溶液更大,因此研究应用在碱性溶液中的析氢催化剂更有发展前景.过渡金属磷化物被广泛地研究作为高性能析氢电催化剂,然而过渡金属磷化物作为析氢催化剂的稳定性通常不是很好.我们通过钼元素的引入,提高过渡金属磷化物作为析氢催化剂的稳定性.电化学催化效率同样受到材料形貌和导电性的影响.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使活性位点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更加充分,有利于催化剂和溶液之间的传质.据报道,金属磷化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由于磷化物中存在金属-金属键.所以合成具有大比表面积形貌的过渡金属磷化物材料能够满足析氢电催化剂对比表面积和导电性的两个需求.界面效应是调节催化剂性能的一个有效方法.析氢催化剂常常存在吸附质子能力过强或过弱、稳定性不好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界面效应来解决.本文通过形成磷化估和钼钴氧的界面来调节改善磷化钴表面原来的电子密度,以达到理想的氢吸附自由能;同时此界面效应还能起到稳定催化剂性能的作用.本文首先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红毛丹状钼钴氧空心微米小球前驱体.在钼酸根离子的引导下,利用奥斯特瓦尔德熟化原理一步实现了红毛丹状空心结构.前驱体再以次亚磷酸钠为磷源进行气相磷化,得到产物红毛丹状磷化钴@钼钴氧空心微米小球.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其红毛丹状空心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和价态分布.电化学测试均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完成.该材料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展现了极好的电化学催化析氢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对应的析氢过电位仅为62 mV.在1 MKOH溶液中10 mA cm^-2电流密度下测试55 h,过电位仅增大约17 mV,显示了非常强的碱性析氢稳定性.得益于磷化钴和钼钴氧之间的界面效应,以及特殊的三维空心结构,红毛丹状磷化钴@钼钴氧空心微米小球表现出优异的析氢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7.
吴小萍  范朝阳  周文 《物理学报》1997,46(9):1751-1757
把杨-顾算法用在新型纯相位型解复用器的整体设计中,通过设定输入输出面H1,H2上应该具有的强度分布,来设计H1,H2相位片上应该具有的相位分布.用纯相位调制的方式实现解复用器的分光、聚焦等综合功能,大大简化了解复用器件的结构.同时在应用杨-顾算法的过程中,对算法本身作了拓展,应用于输入面是二维高斯光束,在输出面仍是二维高斯光束的情形.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8.
石墨烯/石蜡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相变蓄热用石蜡的导热性能,通过向石蜡基材中掺杂微量的石墨烯制备石墨烯/石蜡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传导分析仪和差式扫描量热仪等获取了复合材料的表观形貌、热导率、熔点和相变潜热等关键热物性参数,讨论了石墨烯质量分数对这些参数的影响。通过动态热响应实验,揭示了石墨烯质量分数和热源温度对复合材料热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纯石蜡相比,石墨烯/石蜡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得到显著提高。当石墨烯的质量分数由0.2%升至2.0%,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由0.266 W·m~(-1)·K~(-1)提高到0.346 W·m~(-1)1·K~(-1)。复合材料的相变潜热与纯石蜡相比并未减小,且其热响应速率高于纯石蜡。  相似文献   
79.
基于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扩散过程是集群企业实现创新的关键。为了揭示集群创新合作网络中知识增长绩效的演化规律,探讨不同网络中知识增长绩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论文构建了知识创新与扩散的过程模型,以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集群创新合作网络为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和仿真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的整体知识水平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演化规律;知识增长的演化过程存在突变点,突变时期不同网络中企业知识水平分化的情况决定不同网络知识增长绩效的差异性;知识扩散约束条件是知识创新与扩散过程的关键;实际网络并非知识创新与扩散的最优网络,无标度网络具有知识增长的绩效优势;hub结构和适度的节点度值分布差异性有利于提升知识增长绩效。  相似文献   
80.
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非局部扩散效应的三种群捕食-食饵模型.我们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当捕食者被引入两食饵物种栖息地时,在栖息地中入侵的渐近传播速度.通过利用反应扩散方程的比较原理和半群理论等理论,确定了捕食者入侵的渐近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