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化学   280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28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83篇
物理学   2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强光场中原子的电离速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卢兴发  陈德应  夏元钦  王骐 《光学学报》1999,19(8):014-1018
以静态场隧道电离为基础,在准静态近似的条件下,对描述强光场中原子及其各阶离子电离的电离速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纠正了早期对隧道电离的电离速率公式进行讨论并且后来的计算中被广泛引用的文献「10」中公式的错误,地部分稀有气体原子及其各了子在线偏振、圆偏振强光场中的了速度及相应的阈值光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2.
天冬氨酸在Cu(001)表面吸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浩  赵学应  杨威生 《物理学报》2000,49(7):1316-1320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室温下天冬氨酸在Cu(001)表面的吸附行为.实验发现,在较 低的覆盖度下,天冬氨酸分子在Cu(001)表面存在两种吸附状态.从STM数据估算出两种吸附 状态下天冬氨酸分子在Cu(001)表面的扩散激活能分别为079±001eV,088±005eV. 随着覆盖度的提高,天冬氨酸分子最终在Cu(001)表面形成一均匀衬度的吸附层,但并不形 成有序吸附结构,也不能使台阶发生小面化.天冬氨酸分子的这些吸附特点是迄今研究过的 所有氨基酸在Cu(001)表面吸附时不具有的. 关键词: 表面吸附 扫描隧道显微镜 氨基酸  相似文献   
93.
将碳纳米管与纳米Al2O3-TiO2陶瓷粉末超声共混制备了碳纳米管/纳米Al2O3-TiO2复合粉末,测试了复合粉末在2—18GHz波段的电磁参数.研究表明:随着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的增加,碳纳米管/纳米Al2O3-TiO2复合粉末的复介电常数和损耗角不断增大.当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和厚度增加时,复合粉末对电磁波的反射率峰值先增加后减小,而谐振频率不断向低频移动.采用微弧等离子喷涂制备了7wt%碳纳米管/纳米Al2O3-TiO2复合吸波涂层,当厚度为1.5mm时,涂层最小反射率为-24.0dB,当厚度为2.0mm时,涂层小于-10dB的频带宽为3.60GHz,当温度为500℃高温时,1.0mm厚的涂层最小高温反射率为-12.2dB,小于-10dB频带宽为2.0GHz.复合涂层的实际厚度D与理论厚度d呈线关系:d=0.898D+0.515.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碳纳米管 2O3-TiO2')" href="#">纳米Al2O3-TiO2 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94.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CO^+ from the dissociation of CO2^2+ and CO2^+ in intense femtosecond laser fields (45 fs, about 5 × 10^15 W/cm^2) are studied at a laser wavelength of 800nm based on th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a of CO^+ fragment 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ccurs in the charge state of CO2^2+ and the CO^+ maintains linear geometric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95.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existence of solution of a nonlinear two-poi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 with a positive parameter Q arising in the study of surfacetension-induced flows of a liquid metal or semiconductor. By applying the Schauder's fixed-point theorem, we prove that the It improves the result of 0 ≤ Q 〈 1 in problem admits a solution for 0 ≤ Q ≤ 14.306 [2] and 0 ≤ Q ≤ 13.213 in [3].  相似文献   
96.
MoO3催化碳酸二甲酯与乙酸苯酯合成碳酸二苯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焙烧法制备了Mo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碳酸二甲酯(DMC)与乙酸苯酯(PA)合成碳酸二苯酯(DPC)反应,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荆性能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在400或500℃焙烧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DMC转化率为73.9%,DPC和甲基苯基碳酸酯的选择性分别为39.5%和56.5%.XRD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物相组成为正交晶系MoO3,且(021)或/和(110)晶面有利于酯交换反应.催化剂使用5次后DMC转化率从73.9%降至10.2%,多次重复使用后的催化剂在窄气气氛中于400或500℃焙烧即可再生,再生后催化剂的性能几乎和新鲜催化剂相当.  相似文献   
9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Bi-Z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苯氨基甲酸甲酯(MPC)分解制备苯基异氰酸酯(PI).用热重、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考察了Bi/Zn摩尔比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物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Zn的加入使Bi_2O_3由α晶相转变为活性更高的β晶相,500℃焙烧时Bi-Zn前驱体分解较为完全,析出Bi_2O_3粒子的同时伴生较多Bi_(7.65)Zn_(0.35)O_(11.83)晶相.在Bi/Zn摩尔比为2/1,焙烧温度为500℃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最高,此时MPC转化率为86.O%,PI选择性为91.7%,优于单独使用Bi_2O_3时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8.
以杂多酸盐为催化剂,尿素(1)和1,2-丙二醇(2)为原料合成了碳酸丙烯酯.考察了不同杂多酸盐的催化活性和影响反应的因素.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 1 500 mmol, n(1) ∶ n(2)=1 ∶ 2, w(钨硅酸锌)=2.0%,于165 ℃反应6 h,收率97.32%.硅钨酸锌重复使用5次后,收率仍高于90%.  相似文献   
99.
脂肪族聚碳酸酯是一类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在生物医药方面引起广泛关注。两亲性脂肪族聚碳酸酯聚合物中,聚碳酸酯部分凭借其疏水性能处于胶束内核部位,且该部分通过物理包覆、化学键合等方式使聚合物与药物相结合,提升了响应环境下药物运输与释放的方式与能力。因此,本工作对近年来响应性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了具有外环境刺激响应(pH、光、温度和氧化还原)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合成、响应原理、在药物传递和释放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0.
梳状-线性共聚物自组装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权  林嘉平  张乾 《化学学报》2013,71(6):913-919
梳状-线性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以自组装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聚集体, 其中第I类的自组装发生在亲、疏溶剂链之间, 而第II类发生在线性链和梳状亚结构之间. 本工作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 分别研究了梳状-线性共聚物在侧链和主链选择性溶剂中形成的这两类聚集体, 探讨了侧链长度和侧链数量等对聚集体类型及形貌的影响. 研究表明, 第II类聚集体在侧链长度较短且侧链数量较多时容易形成. 将模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相比较, 发现两者能较好地吻合. 此外, 本研究获得了一些在实验中较难得到的信息, 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梳状-线性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