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化学   280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28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83篇
物理学   2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甲酸甲酯(HDU)的分析方法:用二乙胺做衍生试剂,把HDI衍生成脲以保护HDI中的活泼-NCO基团,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用Symmetry Shield RP18色谱柱,乙腈/水(体积比1/1)为流动相,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00nm,可以同时将HDI、HDU和反应液中其它化合物完全分离。HDU、HDI分别在0.14~5.60g/L,0.02~0.80g/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HDU为96.4%~98.6%,HDI为95.0%~100.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0%。本方法准确、快速、简便,能很好地满足HDI合成液中HDI、HDU的分析。  相似文献   
42.
采用混合研磨法制备了一系列锡基混合氧化物催化剂(Sn-M,M=La,V,Ce,Fe,Nb,Sb,Al,Mn,Ti)。以65%~68%HNO3为硝化剂,研究了Sn-M催化苯液相硝化合成硝基苯的反应,结果表明Sn-Al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采用NH3-TPD和Py-IR法测量了不同锡铝比[r=n(Sn)∶n(Al)]的Sn-Al催化剂的表面酸性质,结果表明适量的铝可提高Sn-Al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佳r=1∶8。在最佳反应条件[苯18 mL,V(硝酸)∶V(苯)=2,于75℃反应7 h]下,硝基苯产率85.5%,选择性100%。Sn-Al(r=1∶8)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活性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43.
通过五元环酸酐(NCA)开环聚合的方法成功合成了聚(γ-苄基-L-谷氨酸酯)(PBLG)聚肽均聚物和聚(γ-苄基-L-谷氨酸酯)-b-聚乙二醇(PBLG-b-PEG)聚肽嵌段共聚物,并通过酸解脱苄基及与肉桂醇的酯化反应对PBLG-b-PEG嵌段共聚物改性,制备了聚(γ-苄基-L-谷氨酸酯-co-肉桂基-L-谷氨酸酯)-b-聚乙二醇(P(BLG/CLG)-b-PEG)改性嵌段共聚物,其聚肽侧链上修饰了可光交联的肉桂酰氧基,其C=C双键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发生环加成反应交联聚肽链段。采用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THF-DMF)有机共溶剂溶解、选择性溶剂(水)沉淀的自组装方法制备了PBLG纳米棒;然后向纳米棒水溶液中加入THF溶剂诱导纳米棒弯曲,制备了纳米弯棒。通过THF的加入量可以调控纳米棒的弯曲程度。利用类似的方法,通过PBLG与PBLG-b-PEG或P(BLG/CLG)-b-PEG共组装制备了螺旋纳米棒(其中PBLG均聚物形成棒状内核、PBLG-b-PEG或P(BLG/CLG)-b-PEG形成表面纳米螺纹),然后向螺旋纳米棒水溶液中加入THF溶剂,但是仅得到了光滑纳米弯棒(表面螺纹...  相似文献   
44.
陈德应  郑瑞华  王骐  马祖光 《光学学报》2000,20(12):602-1608
针对四能级理论模型的第二种极限情况 ,提出了 Ba- Sr激光感生碰撞能量转移系统 ,该系统满足 |ω2 1| |ω4 3|。利用四能级理论模型对该 Ba- Sr系统进行了数值计算 ,并与三能级近似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四能级理论与三能级近似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 ,进一步证实了当 |ω2 1| |ω4 3|时 ,四能级理论模型可以过渡为三能级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5.
一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的储备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运用这些知识的本领。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解数学题对发展思惟所起的作用解题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训练,培养思惟品质,培养思惟的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6.
液滴撞击圆柱壁面后,液膜的最大扩展长度是液滴动力学行为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考虑液滴撞击圆柱壁面前后的动能、重力势能和表面自由能的变化以及液膜扩展过程中的黏性耗散能,建立理论分析模型,获得液膜在圆周方向和轴向上最大扩展长度之间的关系;结合相关文献由实验获得的液膜在轴向上最大扩展长度的经验关联式,进一步求解得出液膜在圆周方向上的最大扩展长度,最后将其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进行对比,发现其偏差在7%内,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7.
王公应 《高分子科学》2017,35(1):130-140
Mg-Al mixed oxides with different Mg/Al molar ratio were prepar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hydrotalcitelike precursors at 500 °C for 5.0 h and used as catalysts for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of diphenyl carbonate with 1,4-butanediol to synthesize high-molecular-weight poly(butylene carbonate) (PBC). The structure-activity correlations of these catalysts in this transesterification process were discussed by means of various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hain growth for the formation of PBC can only be obtained through connecting ―OH and ―OC(C)OC6H5 end-group upon removing the generated phenol, and the sample with Mg/Al molar ratio of 4.0 exhibited the best catalytic performance, giving PBC with M w of 1.64 × 105 g/mol at 210 °C for 3.0 h. This excellent activity depended mainly on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basicity rather than pore structure or crystallite size of MgO.  相似文献   
4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芳香化合物绿色硝化反应的较有工业化前景的三种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固体酸、金属硝酸盐、稀土杂合物等,着重探讨了上述催化剂对硝化反应选择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9.
以无毒、合成简单、廉价的无机铵盐(氨基甲酸铵、碳酸氢铵、碳酸铵等)为助催化剂,研究其对卤化钾(KCl、KBr、KI)催化CO2与环氧丙烷合成碳酸丙烯酯(PC)的影响.结果表明,卤化钾与无机铵盐显示出很好的协同催化效应.其中以氨基甲酸铵为助催化剂,KI为主催化剂时,催化合成PC的效果最好.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CO2初始压力、PC的预加入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PC收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50.
透明陶瓷透光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影响激光透明陶瓷透光性能的主要因素,讨论了陶瓷内部气孔和杂质颗粒等散射粒子、晶界结构中晶界折射率与晶粒折射率的差异以及晶界表面粗糙度等因素对陶瓷透光性能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激光陶瓷透过率随气孔尺寸、气孔率、晶粒相对晶界折射率以及晶界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陶瓷的透过率随着气孔率的减小而增大,但透过率随气孔尺寸的增大而呈现出周期性振荡,且当气孔尺寸与入射光波长可比拟时,陶瓷的透过率会明显降低;在晶界结构中,晶界的折射率与晶粒的折射率相差越小,陶瓷的透过率就越高;晶界表面粗糙度越大,透过率越低。然而,晶界折射率不同于晶粒折射率,这使得其陶瓷透过率降低的程度比对晶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明显得多。在陶瓷制备过程中,需要重点排除尺寸与入射波长可比拟的气孔, 以抑制晶界结构中第二相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