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化学   30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综述了从互补的蜜胺和巴比妥酸衍生物分子组分出发, 通过调节组装过程中的化学微环境, 可控制分子组分所包含的信息表达从而制备不同有机纳米结构的研究进展. 研究结果表明, 在经严格无水处理的氯仿中进行组装得到的是一种周期为4.1 nm的非中心对称的层状结构. 如果在含有微量的极性溶剂如乙醇的氯仿进行组装得到的是一种直径为6 nm、长度为数百纳米的有机纳米管结构, 这种有机纳米管在合适的极性溶剂诱导下可以进一步组装形成直径为300 nm, 长度为几十微米的超螺旋结构. 这是由于诱导组装的分子间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其焓变较小, 外部环境的微小变化就会打破原有的平衡条件, 从而导致组装体结构的重排和转化.  相似文献   
42.
在0—12kbar的压力下,在77—300K的温区里,研究了Y_1-Ba_2-Cu_3和Y_1-Gd_1-Ba_1-CU_3氧化物超导转变温度的压力效应。电阻测量采取标准直流四线方法。采用液体介质传压的Be-Cu自锁式压力装置。压力能提高这二种样品的偏离线性温度Tci 和零电阻温度Tcf。Y-Ba-Cu氧化物的Tcf平均增加率为0.71K/kbar,Y-Gd-Ba-Cu氧化物为0.27K/kbar。在Tci处的电阻率Pci随压力P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43.
采用高温热注入法, 以P[N(CH3)2]3为磷源合成了具有近红外荧光的Ag∶InP/ZnSe纳米晶. 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 荧光光谱、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X 射线衍射(XRD)等对产物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并分析了Ag掺杂浓度和温度对InP纳米晶荧光性能的影响. 通过调节Ag掺杂浓度和反应温度, 发现当Ag掺杂量为6%, 反应温度为200 ℃时, Ag∶InP纳米晶的发光效率最高. 将制备的Ag∶InP的表面包覆ZnSe, 粒子的荧光效率从原来的20%提高到45%. 将具有近红外荧光的Ag∶InP/ZnSe纳米晶应用于细胞成像, 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纳米晶在细胞成像中清晰可见且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44.
本文采用扫描法对四个具有同一配方而烧结次数不同的样品作了液氮温度以上的比热测量,发现在200K 附近存在比热反常现象,并且随着烧结次数的增多其比热变化反而减弱,与T_c 处的反常呈相反趋势.对原材料 CuO 的比热测量结果表明这一反常不是 YBa_2Cu_3O_(7-δ)样品中 CuO 杂质相所产生.  相似文献   
45.
冯恭已  来明骏 《计算数学》1985,7(2):205-210
方形区域上如图1的一种剖分,S_k~μ是μ次连续分片为k次的二元多项式全体。[1]中还指出,S_3~1,S_4~2中的B-样条是图2和图3上的分片多项式。除此,还研究了非等距剖分下S_3~1中图2形式的B-样条,得到了B-样条存在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6.
报道了利用BOXCARS结构的简并四波混频法和改进的三次谐波法,分别测量一种叶绿素/PVA有机聚合物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其结果为x^(3)1111(-ω,ω,ω-ω)=0.4×10^-12esu。和x^(3)1111(-3ω,ω,ω,)0.7×10^-12esu。  相似文献   
47.
量子尺寸氧化锌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了两种粒径分别为3nm(P1)和5nm(P2)的纤锌矿型氧化锌纳米微粒。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颗粒结构与光电性质进行表征。两种微粒吸收谱带呈现不同程度的蓝移。表面光电压谱与热重分析研究表明,因制备条件不同,两种颗粒表面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并结合制备条件对颗粒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8.
极限切削宽度的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系统工程理论术语,给出了切削过程稳定运行的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准则、统计意义上的安全准则和模糊随机意义上的安全准则定义,依据实验建立了极限切削宽度模糊允许域的实验值曲线,并通过本文理论分析指出使用模糊随机意义上的安全准则和模糊随机可靠度评价切削过程的稳定性是科学的,也更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的实际。  相似文献   
49.
量子尺寸氧化锌颗粒的表面光电压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氧化锌是极少数几个可以实现量子尺寸效应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1 ] .传统上 ,这种材料广泛用于陶瓷、压电传感器、催化剂以及发光器件等领域 .随着量子尺寸氧化锌颗粒制备工艺日臻成熟 ,这类材料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到光电转换 [2 ] 、光催化[3] 以及化学传感器 [4] 领域 .而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都与颗粒的表面性质密切相关 .本工作中制备了两种不同粒径的氧化锌纳米微粒 ,利用表面光电压谱以及电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对颗粒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 ,并对颗粒的表面态进行了具体指认 .1 实验部分氧化锌纳米微粒参照文献 [5 ,6 ]方法制备 .将 5 .49g…  相似文献   
5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塑料导爆管从点火起至稳定爆轰时各个阶段的管内的火焰结构及火焰传播速度,分析了爆轰波的生成过程。高速扫描摄影技术证实了塑料导爆管在电火花引爆下确实存在燃烧转爆轰(DDT)过程,并显示出火焰阵面及火焰内部结构的多种变化性。发现,在燃烧阶段有一个暗区存在于火焰之中,并且火焰只是集中在管中心。清楚地观察到管内有气、固二相流动。证实了铝粉的敏化作用。在实验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DDT模型及爆轰波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