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8篇
  免费   869篇
  国内免费   1026篇
化学   1961篇
晶体学   103篇
力学   410篇
综合类   148篇
数学   755篇
物理学   195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1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By using Fourier transformation the boundary problem of periodical interfacial cracks in anisotropic elastoplastic bimaterial was transformed into a set of dual integral equations and then it was further reduced by means of definite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into a group of singular equations. Closed form of its solution was obtained and three corresponding problems of isotropic bimaterial, of a single anisotropic material and of a bimaterial of isotropy- anisotropy were treated as the specific cases. The plastic zone length of the crack tip and crack openning displacement ( COD) decline as the smaller yield limit of the two bonded materials rises, and they were also determined by crack length and the space between two neighboring cracks . In addition , COD also relates it with moduli of the materials .  相似文献   
992.
含内埋裂纹的板条瞬态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线弹簧模型求解了阶跃载荷作用下含内埋裂纹的无限长板条问题,对采用基于线弹簧模型的解析方法求解三维裂纹动态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定性解释了动态线弹簧采用静态线弹簧本构关系的可行性,通过积分变换方法,导出了描述内埋裂纹板条动态问题的Cauchy型奇异积分方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模型应用的合理性作了理论解释,并对内埋裂纹板条瞬态响应的影响因素作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3.
Ni^2+:LiNbO3的光学吸收谱和EPR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应用三角晶场中d^2(d^8)电子组态的包括静电相互作用和自旋-轨道耦合相综合利用物强场能量矩阵,采用完全对角化方法,精确地计算了具有C3V对称的Ni^2 :LiNbO3的光学吸收谱和EPR谱。理论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非线性双光子Jaynes-Cummings(J-C)模型系统中原子偶极矩高阶压缩的时间演化特性及其产生条件。结果表明,在弱场条件下,原子偶极矩色散或吸收分量的二阶和六阶量子涨落可被周期性压缩,非线性修正项或失谐量以及热噪声对压缩程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炉内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的双流体-轨道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次用双流体一轨道(连续介质-轨道CT)模型对大尺寸四角喷燃炉内气粒两相流动及煤粉燃烧进行了模拟。该模型基于欧拉气相方程组、欧拉颗粒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以及拉氏颗粒能量和质量变化的方程,对各子模型用k-ε-kp两相湍流模型,EBU-Arrhenius湍流燃烧模型,煤粉颗粒的水分蒸发,热解挥发和焦炭燃烧的扩散-动力模型,DO(离散坐标)辐射模型。采用了将坐标扭转一定角度的方法减小入口射流和网格斜交造成的伪扩散。编制了LEAGAP-FURNACE-3程序,分别对冷态模型炉内两相流动和大尺寸炉内三维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进行了模拟,并与颗粒轨道(ST)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照。采用PDPA对冷态模型炉内气粒两相流场进行了测量。冷态两相流动的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CT模型的模拟结果和实验符合较好,ST模型所得颗粒浓度分布和实验山入较大。热态模拟的结果给出了两相速度,气相温度,组分浓度和壁面热流分布。模拟结果定性合理。模拟结果显示在出口处由于气流旋转,有一局部高温区存在。  相似文献   
996.
轴流叶轮机三维粘性非定常流动计算的双时间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双时间方法研究了单级跨音速压气机的三维非定常粘性流场计算问题,以LU-SGS隐式解法快速获得虚拟时间域的定常解。对某跨音速单级压气机同时进行了双时间方法和显式方法的非定常流数值计算,双时间法与LU-SGS隐式解法相结合的非定常粘流计算模式可以显著地节省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997.
用于光纤电流传感器的BGO晶体磁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理论分析Bi4Ge3O12(BGO)晶体磁光特性的基础上,利用倍频法测量了不同工作波长下BGO晶体的费尔德常量,获得了与理论相符的实验结果.同时根据BGO晶体费尔德常量随波长的变化关系曲线,通过对该晶体吸收系数的测量,得出了其磁光优值曲线.进而将BGO晶体的磁光特性与光纤电流传感器常用的几种磁光材料作了对比,结果表明BGO晶体适合用于光纤电流传感器.  相似文献   
998.
电催化水裂解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制氢路线之一,这一反应过程包括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与析氢反应相比,析氧反应涉及多步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需要较大的活化能垒和过电势,因此是水裂解反应的瓶颈. Ni–Fe层状双氢氧化物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优异的析氧反应性能而备受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催化析氧反应的机理以及评价电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参数和标准,讨论了Ni–Fe层状双氢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随后重点综述了析氧反应性能优化策略,如构筑纳米结构、掺杂异原子、构建异质结构、负载单原子、调控缺陷位、扩大层间距等方法.最后,对Ni–Fe LDH催化剂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和挑战.  相似文献   
999.
松香的主要成份是枞酸型树脂酸,其因共轭双键的存在而易被氧化,大大降低了其附加值。经氢化后的松香具有抗氧性好、脆性小、热稳定性高、颜色浅等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胶粘剂、合成橡胶、涂料、油黑、造纸、电子、食品等工业部门[1]。采用催化加氢的方法可使枞酸型树脂酸中的共轭双键消除[2]。以枞酸为代表的反应式为:松香催化加氢主要有熔融法[3]和溶剂法[4],所用催化剂主要是Pd和N i。熔融法制氢化松香,当反应温度低于200℃时,枞酸加氢速度较慢,反应不完全。温度升高,氢化松香中枞酸含量显著地减少,但温度高于250℃时,树脂酸脱羧严重,甚至…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模板法, 用正硅酸乙酯和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混合溶胶, 在聚苯乙烯胶晶间隙中原位转化, 除去模板后用双氧水将巯基氧化成磺酸基, 首次成功地制备了大孔规整排列的3DOM SiO2-SO3H材料. 样品用SEM, EDS, FT-IR等方法进行了测试表征. 结果表明, 所得到材料的三维大孔结构规整性十分好, 大孔孔径大约250 nm, 并由大约80 nm的小孔相连; 磺酸基很好地嵌入孔壁基质中, 吡啶吸附测定显示了典型的质子酸特征, 而且酸中心随硫含量增加而增多. 对乙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 磺酸含量越大, 催化活性越高. 这一研究为开发新型高效的固体酸催化剂提供了很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