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9篇
化学   6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1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研究了不同 Gd∶ C比对金属富勒烯生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 Gd∶ C比例大小不同 ,对金属富勒烯生成结果的影响也不同。通过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 (LD- TOFMS)和电喷雾质谱 (ESI- MS)分析了提取液的富勒烯组成 ,得到当 Gd∶ C为 1∶ 5 0时 ,金属富勒烯有最高产率。  相似文献   
102.
 利用放射性核束开展多学科的物理研究,是当前低能核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的加速器一般只加速稳定的荷电粒子。而自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放射性核束装置则可加速不稳定的核素。我国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正在建立不同类型的放射性核束装置。这些装置不仅可以用来将核反应与核结构等低能核物理中的传统问题扩展到更远离稳定线的区域,而且在标准模型和基本对称性的检验中,也发挥了独特作用。标准模型以三代基本粒子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作为描述粒子物理乃至整个物质世界的基础,获得了极大成功,尤其是标准模型所预言的各种基本粒子(除希格斯粒子还在寻找外)都已在实验中被找到。  相似文献   
103.
我们相信,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与时间的方向无关。然而,为什么未来与过去是如此之不同呢?“时间之矢”或“时间的方向”问题已困扰了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一个多世纪,而且仍然是近代物理的基本概念问题之一。大多数物理学家接受时间的方向与熵增加的方向相同的观点。但是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过去存在一个低熵的罕见条件。一个多世纪前, Boltzmann提出,我们可见的宇宙可能只是一个暂时的低熵的统计涨落,这种涨落影响着大得多的平衡系统的一小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时间的方向就是将我们带回到平衡状态的方向。但是大多数当代的物理学家发现,这种解释不能令人满意:包含“我们”在内的随机涨落更容易产生一个单个的星系、一颗行星,或只是一个“大脑”,而不是整个宇宙。此外,根据“Loschmidt不可逆佯谬”,如果设想存在这样一个低熵的时刻,那么熵将向着未来与过去两个方向增加,给出两个分开的时间之矢。  相似文献   
104.
超核γ谱学国际合作组在用超球γ谱仪(Hyperball)进行的1Λ6O的γ射线谱学测量中,观察到由1Λ6O的6.6MeV12-激发态跃迁到基态自旋翻转二重态(11-和0-)之间的两条γ射线.由这两条γ射线的能量差得到基态二重态之间的能量间隔为26.4±1.6(统计误差)±0.5(系统误差)keV,并由此推导出ΛN之间的张量相互作用强度T=0.03MeV.实验还测定了Λ16O的12-激发态的激发能为6561.7±1.1(统计误差)±1.7(系统误差)keV.  相似文献   
105.
The γ-rays and protons from Ed = 20keY deuterons incident on a D-Ti target are measured. The branching ratio of the 2H (d, γ)4He reaction to the ^2H (d, p)^3H reaction is obtained to be Гγ/Гp= (1.06 ±0.42) ×10^-7, and the astrophysical S factor of the ^2He(d, γ)^4He reaction is deduced to be (5.7±2.4)×10^-6.  相似文献   
106.
7Be半衰期的精确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套γ谱仪精确测量了注入到天然铍和天然金中的7Be发生电子俘获的半衰期.测得7Be在天然铍中半衰期为53.275(25)d,在天然Au中为53.270(19)d.该结果还表明,在这两种材料中7Be半衰期的相对变化小于0.12%. The half-life of 7Be implanted in natural beryllium and in natural gold has been measured with high precision using two high-purity germanium detectors. T_(1/2)=53.275(25) d in natural beryllium and T_(1/2)=53.270(19) d in natural gold is obtained. Within our experimental precisi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f host media beryllium and gold on the half-life of 7Be isn t observed and an upper limit 0.12% of this effect can be set.  相似文献   
107.
The possible change of nuclear decay rate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has long been an interesting topic due to its importance not only in nuclear physics but also in astrophysics, geological dating,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etc. The progres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variations in nuclear decay rates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08.
建立了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同时测定中药复方制剂连花清瘟胶囊中甘草苷、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绿原酸、大黄酸6种药效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使用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以50 mmol/L SDS-15mmol/L磷酸氢二钠-15 mmol/L硼酸(含25%异丙醇,pH=8.0)作电解质,于254 nm下紫外检测,被测组分在3...  相似文献   
109.
利用三维经典系综模型,研究了整个系综两电子(Ar原子为例)从激光场吸收的能量对激光参数(波长、激光强度和椭偏率)的依赖关系.结果显示,当激光强度固定,波长增加时,整个系综两电子从激光场吸收的能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强度下趋势略有差异.在较低强度时整个系综两电子从激光场吸收的能量对波长的依赖关系呈现持续平稳增加的趋势,在较高强度时呈现先缓慢减小再快速增大的趋势.对强度的依赖关系在不同波长时呈现两个有趣的交叉点.对椭偏率的依赖关系在较低强度时呈现先逐渐减小再缓慢增大的趋势;在中等强度时呈现一个“阶梯型”即先缓慢增大再逐渐减小最后缓慢增大;在更高强度时呈现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的趋势.为了解释整个系综两电子从激光场吸收的能量对激光参数的依赖关系,把整个系综的动力学过程分为双电离、单电离、受挫单电离和受挫双电离4种通道.然后分析各个通道的特征及其如何主导整个系综两电子从激光场吸收的能量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系综两电子从激光场吸收的能量对波长、激光强度和椭偏率的依赖均是由于某种通道主导整个系综两电子从激光场吸收的能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
Youming Huang 《中国物理 B》2022,31(12):128802-128802
All-inorganic, hole-transporting-layer-free CsPbIBr2 perovskite solar cells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but their device performance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Recently, metal nanostructur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solar cells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Nano Ag-enhanced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 in one CsPbIBr2 perovskite solar cell utilizing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s of Ag nanoparticles (NPs) on the surface has been researched experimentally and by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of Ag NPs has a near-field enhancement effect, which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light absorption of CsPbIBr2 perovskite photovoltaic devices. In addition, Ag NPs have a forward-scattering effect on the incident light, which can als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sPbIBr2-based perovskite photovoltaic devices. By directly assembling Ag NPs (with a size of about 150 nm) on the surface of fluorine-doped tin oxide it is found when the particle surface coverage is 10%, the CsPbIBr2 perovskite photovoltaic device achieves a best PCE of 2.7%, which is 9.76%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changing any existing structure in the ready-made solar cell, this facile and efficient method has huge application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report on nano Ag-enhance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in this kind of CsPbIBr2 perovskite solar c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