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8篇
  免费   832篇
  国内免费   1265篇
化学   2436篇
晶体学   83篇
力学   302篇
综合类   145篇
数学   692篇
物理学   188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测定了CAB-O-SIL在290.7K和304.2K时自水和1mol/LNaCl溶液中吸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X100)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NaCl的存在也使吸附量增加,运用生成表面胶团的吸附理论处理了实验结果,求得了表面胶团化的平衡常数,表面胶团的平均聚集数,临界表面胶团浓度和表面胶团化的标准热力学函数,实验表明,随TX100浓度的增大,CAB-  相似文献   
62.
A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the photochemical decomposition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agent, indoprofen (INP) is descriped. An RPLC-based assay that could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degradation of INP in a rapid, sensitive, and accurate manner was developed. The method was validated under photoirradiation. Quantitation was monitored with an Inertsil ODS-3V column using a 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l and 1% HOAc solution in deionized H2O. Statistics relevant to the system criteria, peak integrity and resolution among the parent drug and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 were performed. From the intra- and inter-day tests,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were found to range from 0.59% to 4.25% for the former and from 0.71% to 4.86% for the latter. The good selec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is RPLC-based procedure render it suitable for measurements of INP stability.  相似文献   
63.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64.
化学计量学定量分析模型的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录达  吴振良 《分析化学》1996,24(1):97-100
本文介绍了评价化学计量学校正技术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定量分析效果的一种实用方法,根据定量分析模型对样品待测组分的计算值x与样品待测组分的标准值y建立简单回归模型:y=a+bx通过检验回归参数a=0,b=1的假设能否在一定概率水平上被接受,评价定量分析模型对样品待测组分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5.
利用十六烷基罗丹明B作为主要荧光探针,研究了水溶性嵌段共聚物Pluronic F-68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研究表明,Pluronic-F-68形成胶束的监界胶束浓度与温度有极大关系,随温度的升高,其CMC值急剧下降,并且温度对胶束的性质也有很大,影响温度升高可导致胶束的微观粘度增大,表现出很强的负粘-温效应,并发现引起这种负粘-温效应的主要原因是Pluronic F-68分子中聚环氧乙烷(PE  相似文献   
66.
钼簇合物Mo_3(μ_3—S)(μ—S)_2[μ—SOP(OEt)_2][S_2P(OEt)_2]_3(O)_2和CuCl_2·2H_2O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组成为Cu_8Cl_2[S_2P(OEt)_2]_6。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晶胞参数a=11.578(5),b=12.663(3),c=14.317(4);α=55.54(2),β=57.35(3),r=72.23(3)(°);Z=1;D_(calc.)=1.926g·cm~(-3)。对3573个Ⅰ≥3σ(Ⅰ)的独立衍射的偏离因子R=0.075。研究表明,晶体是由以Cu_8Cl_2[S_2P(OEt)_2]_6为结构单元的链式分子所构成。其中,8个Cu原子组成一个立方体笼腔,每个Cu(+1)配位氛围为四配位四面体构型,Cu—Cu间距为3.018—3.437,未形成金属一金属键。这种Cu(+2)夺取Mo簇合物配基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7.
电子气近似中的电子相关能与量子化学中的Hartree-Fock相关能在定义上不相互等同 作者从假想的、含N个电子的“有限电子气”出发,通过比较这类体系与无限电子气在物理模型上的差异,合理地把电子气相关能定量地分解为单电子自相关、电子自旋平行相关以及Hartree-Fock相关三个部分,并阐明了各组分的构成随N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的Hartree-Fock与密函混合处理方案,无须借助任何经验参数,仅通过简捷的计算即可实现原子和分子的相关能校正平均误差为4.2%,优于CI—SD和MP_4等Hartree—Fock处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
不同添加物对表面活性剂溶液预胶束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关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预胶束的形成问题已有不少报道[’-‘].预胶束是表面活性剂溶液在浓度很稀时(远小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分子所形成的一种集合体·由于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对其难于捡出,因此常被研究者忽略.文献间曾指出:预胶束形成的驱动力与胶束一样,也是疏水作用所致.因此表面活性分子的链长、头部极性、溶剂性质以及添加物的引入等因素必然会影响预胶束的形成.本工作是对添加物的引入问题所作的初步研究·。作中所研究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ss)·+”烷基;Iv酸钠(5%)和十六烷基硫酸…  相似文献   
69.
白志君  吴荫顺 《电化学》1998,4(2):182-188
组件式设计常被用地人工髋关节,钴络钼合金(Co-Cr-Mo)与钛合金(Ti-6Al-4V)的压配最常用,本文应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静态条件下两种合金的电偶腐蚀行为,浸泡实验表明,钴络钼合金为阳极,但电偶电流与其维钝电流相近,并无明显加速度腐蚀效应,钛合金为阴极,受到保护,失重及金相观察结果显示,在45天的浸泡实验周期内,未发现腐蚀痕迹,混合电位理论和电位处于两种合金的钝化电位区,电偶电流为合金的维钝  相似文献   
70.
合成了N,N′-亚水杨基皮考林酰肼(HL)及其铁配合物[FeL2](C26H20FeN6O4,Mr=536 33).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晶体学参数:a=1 4970(1)nm,b=1 51556(9)nm,c=2.0920(2)nm,V=4 7462(6)nm3,Z=8,Dc=1 501Mg·m-3,F(000)=2208,μ(MoKα)=0 682mm-1,R=0 0695,Rw=0 1502.在配合物[FeL2]中,铁(Ⅱ)原子具有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缔合分子对.红外光谱表明,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ν(CO)和ν(CN)红移.电子光谱表明存在π-π 和d-π 的跃迁;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金属对配体n-π 激发引起的荧光发射峰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