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39篇
化学   417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100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124篇
物理学   3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PLS-DA优化模型的马铃薯黑心病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黑心病是一种马铃薯主要内部缺陷,严重损害薯条、薯片、全粉等加工制品的质量和产率。目前对马铃薯的分级主要侧重于外部品质检测,针对内部缺陷检测的研究很少。旨在开发一种马铃薯黑心病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为此搭建了马铃薯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平台,分析健康与黑心病马铃薯的透射光谱特性并优化光谱判别模型参数。基于现有马铃薯分级线和复享PG2000高速光谱仪,采用左右透射方式(光源与光纤探头位于分级线果盘左右两侧),采集470个马铃薯(其中健康薯234个、黑心薯236个)的透射光谱图,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PLS-DA),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与光谱形态特征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特征波长,优化模型。分析发现,健康薯与黑心薯的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在吸光度值和光谱形态特征方面均存在明显区别。黑心薯的平均光谱吸光度值高于健康薯(650~900 nm范围内),但黑心薯的平均光谱曲线较为平缓,无明显吸收峰,而健康薯平均光谱曲线在665,732和839 nm附近有明显吸收峰,并且健康薯与黑心薯的平均光谱差值在705 nm处达到最大值。基于PLS-DA法建立了马铃薯黑心病判别模型,对黑心病的判别效果显著,分类器特性曲线(ROC)下面积(AUC)值为0.994 2,黑心薯识别总正确率能够达到97.16%,RMSECV和RMSEP分别为0.28和0.26。此外,成功利用PCA与光谱形态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简化,最终得到由6个波长(658,705,716,800,816和839 nm)组成的特征波长组合,简化后的模型总正确率能够达到96.73%,接近全波段模型判别水平。研究表明,左右透射的方式能够准确识别黑心马铃薯,实现对马铃薯内部缺陷的快速无损检测。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马铃薯内部缺陷在线检测技术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含时波包方法对D+HS交换和抽取通道进行量子动力学研究,动力学计算中所采用的势能面由高精度从头算能量点构建.在平动能0.0~2.0 eV区间内计算了反应物初始振转基态时的总反应几率和积分反应截面,并且计算了初始振动激发态对积分反应截面的影响.所有动力学计算均考虑了科里奥利耦合效应.在低平动能时抽取通道在反应中占主导地位,而交换通道在高平动能时占主导地位.在整个所研究的平能能区间内,反应物HS的振动激发对抽取和交换通道反应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食品中糖精的测定是食品卫生监督的重要项目。目前常规测定方法是采用萃取、薄层分离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或液相色谱法测定,手续繁琐,流程冗长,所需仪器也难于在基层卫生防疫部门或食品生产部门推广。 shigematsu等和 Hazemoto 等曾分别用季铵  相似文献   
104.
吕新民 《大学数学》2002,18(2):42-44
本文研究了特殊值 l-群的一类特殊的 l-同态象及 l-扩张闭性 .在非超 Archimedean的条件下 ,证明了 l-群 G是特殊值的当且仅当对于 G的每个闭 l-理想 K,G/ K与 K均是特殊值的 .  相似文献   
105.
 在电光开关的晶体两侧,用辉光放电产生的高电导率透明等离子体作为施加开关脉冲电压的电极,可大大增加开关的通光口径。利用设计建造的一个80mm×80mm口径的等离子体电极电光开关,研究了用于电光开关中的大面积辉光放电的产生方法及放电特性。描述了等离子体电极普克尔盒的结构、放电室和电极的几何尺寸、放电电路及其参数,实验观测了预电离和工作气压对放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金刚石薄膜在不同金属衬底上的低温沉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在排列通道线性组合散射波方法中阻尼函数的衰减形式,通过计算表明,在三维H+H2交换反应中,阻尼函数应以快于1-exp的形式,如f(R)=1-exp,在经典回转点处衰减为0,同时提出闭通道函数应分布在准经典近似不适用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8.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of a top-face-sway electromagnetic micromotor and its principle, fabrication and performance are introduced. A combin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actuating and the planetary reducing provides this micromotor an advantage of low rotational speed and high torque. In addition, since a flexible coupling absorbs the sway and only outputs rotation, it gives this micromotor a balanced output. The dimension of the micromotor is 5 mm. Its rotation speed has a range of 20 - 860 rpm, and its driving current is 300 mA. The output torque of the micromotor is measured to be 13.0 uNm.  相似文献   
109.
离子束注入对聚四氟乙烯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剂量为1×1014~1×1017 ions/cm2的范围内,用能量为160 keV氮离子对PTFE表面进行注入处理,处理后的样品用可见(514.5nm)和傅立叶红外(1064 nm)喇曼(Raman)光谱以及扫描电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低剂量注入可导致弱C-C键的断裂,中等剂量时溅射损失效应明显,高剂量注入时微观结构强烈地变化并生成C=C双键.  相似文献   
110.
A new quantum scattering approach (linear combination of arrangement channels-scattering wavefunction,LCAC-SW) proposed by Deng and his co-workers is used to calculate collinear state-to-state reaction probabilities for the F + H-2(v)→HF(v')+H system.Several interesting problems such as threshold energy,compound states and enhance by translational energy of the reactants and the vibration excitation of products are discussed and they are compared with other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It is shown that the LCAC-SW approach is the successful one of quantum scatter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