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化学   131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70篇
物理学   1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将疏水性离子液体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离子液体修饰玻碳电极(MWCNTs-IL/GCE).运用循环伏安法进一步研究了更昔洛韦(GCV)在MWCNTs-IL/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GCV在GCE电极上于1.06 V处有一不可逆氧化峰.与GCE相比,GCV在MWCNTs-IL/GCE上的峰电位约负移100 mV,峰电流明显增强,表明MWCNTs-IL/GCE对GCV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在40 ~400 mV/s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GCV在MWCNTs-IL/GCE上的电极反应受吸附控制.测定了GCV在MWCNTs-IL/GCE上的电荷转移系数α、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得GCV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7 ~2.5×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4×10-8 mol/L.该法用于GCV药物的含量测定,RSD为2.4% ~3.6%,加标回收率为96% ~101%.  相似文献   
142.
采用液相沉积法(LPD)制备了纳米氧化锆沉积硅胶色谱固定相(ZrO2/SiO2), 并将其应用于亲水作用色谱分离中. 考察并比较了ZrO2/SiO2、 硅胶(SiO2)和氧化锆(ZrO2) 3种色谱固定相在不同有机调节剂比例、 不同pH值及不同盐浓度的流动相条件下的色谱行为. 结果表明, 制备的ZrO2/SiO2色谱柱不仅具有SiO2色谱柱高柱效的优点, 表面沉积的纳米氧化锆还能有效屏蔽硅羟基, 有利于碱性物质的保留和分离, 表现出良好的亲水作用色谱性能. 将ZrO2/SiO2色谱柱用于4种脱氧核苷和5种碱性化合物的分离, 均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现出其作为色谱固定相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3.
采用多极方法,通过改变工作频率、中间纳米线半径、中间纳米线高度、水平方向上纳米线之间的距离以及石墨烯的费米能,对涂覆石墨烯的三根轴心非共面的电介质纳米线波导所支持的5种低阶模的有效折射率实部和传播长度进行分析。当工作频率从30 THz增加到40 THz时,有效折射率实部增大,传播长度减小。当中间纳米线的半径从20 nm增加到55 nm时,有效折射率的实部增大,传播长度变化各不相同。当中间纳米线的高度从0增加到100 nm时,有效折射率的实部减小,除了模式5外,其他模式的传播长度都增大。当水平方向上纳米线之间的距离从160nm增加到200 nm,石墨烯的费米能从0.4 eV增加到0.8eV时,有效折射率的实部减小,传播长度增大。  相似文献   
144.
卫壮志  薛文瑞  彭艳玲  程鑫  李昌勇 《物理学报》2018,67(10):108101-108101
研究了一种基于涂覆石墨烯的三根电介质纳米线的THz波导,采用多极方法对这种波导所支持的5种低阶模的有效折射率的实部和传播长度进行了解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工作频率、中间纳米线半径、纳米线之间的间距以及石墨烯的费米能,可以有效地调节波导的模式特性.当工作频率从30 THz增加到40 THz时,这些模式的有效折射率的实部增大,传播长度减小,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交叉现象.当中间纳米线的半径从25 nm增加到75 nm时,除了模式3和模式4基本不受影响,其他模式有效折射率的实部增大,传播长度变化各不相同.当纳米线之间的间距从10 nm增加到50 nm时,除了模式3和模式4基本不受影响,其他模式有效折射率的实部减小,传播长度增大,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交叉现象.当石墨烯的费米能从0.4 eV增加到1.2 eV时,有效折射率的实部减小,传播长度增大.计算表明,多极法得到的结果与有限元方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可以为基于涂覆石墨烯的电介质纳米线的THz波导的设计、制作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5.
采用多极方法对涂覆石墨烯的并行电介质纳米线中的模式特性进行了解析分析,详细研究了工作频率、电介质纳米线的几何结构参数和石墨烯的费米能对模式的有效折射率和传播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工作频率和石墨烯的费米能可以便捷地调节模式特性。此外,纳米线的半径或间距小于50nm时,对模式特性有调节作用;然而,当这两个参数继续增大时,它们对模式特性的影响逐渐减小。对比显示多极方法的解析结果与有限元法的数值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46.
为实时监测高通量激光系统中洁净情况,提出了基于微纳光纤的微量污染物传感技术。为消除微纳光纤外形结构误差对测试结果影响,首先理论研究了微纳光纤拉制过程,得到了加热长度和拉伸长度误差和引入微纳光纤外形结构偏差的关系,接着通过理论仿真得到了不同拉制参数条件下,微纳光纤外形结构误差情况,并得到了拉制长度为10 mm、直径为1.5 μm的最优制备参数,最后通过实测微纳光纤外形结构验证了理论仿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微纳光纤拉制参数可实现其外形结构的精细控制,为微纳光纤用于微量污染物传感工程实用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7.
彭艳玲  薛文瑞  卫壮志  李昌勇 《物理学报》2018,67(3):38102-038102
采用多级展开方法,对涂覆石墨烯的非对称并行电介质纳米线波导的模式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对这种波导中的表面等离子模式进行分类,然后对七种低阶模式的有效折射率和传播长度随工作频率、几何结构参数和石墨烯费米能的依赖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工作频率、几何结构参数和石墨烯的费米能,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模式的特性.与有限元法进行的对比表明,基于多级方法的半解析结果与有限元法的数值结果非常符合.研究结果可为涂覆石墨烯的非对称并行电介质纳米线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8.
车载SINS/DR组合导航系统的在线标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惯导系统中陀螺漂移和加速度计零位存在逐次启动不重复性误差,需在一定时期内频繁拆卸进行标定,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从工程实用和维护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针对于车载组合导航系统的在线标定方法。该方法用卡尔曼滤波作为估计工具,利用里程计获得辅助信息,将惯导系统与里程计的位置和速度的差值作为量测值,通过设计接近于一般跑车实验过程的路径对待标定的误差项进行有效激励。仿真卡尔曼滤波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时间内各误差项根据车行轨迹进行逐步收敛,实现了在一般跑车实验中不拆卸惯性器件而达到标定的目的,且在精度上较 SINS 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种在线标定的处理方法给实际使用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9.
氮循环是土壤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重要过程,其中硝化作用对于土壤氮循环有重要影响。硝化作用的主要完成者是硝化微生物群落,土壤微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指示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对正确认识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和湿地污染净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尝试从高光谱遥感技术角度,基于土壤氮素光谱监测机理,探索湿地土壤硝化微生物群落高光谱估算技术,进而为估测其时空分布状况提供新技术途径。研究对硝化作用中两个独立阶段的主要完成者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氧化细菌,采用最大可能数法分别计数,并以两者计数测量结果的合计,作为各采样区域土壤硝化微生物的数量值。采用光谱倒数的对数(LR)、光谱一阶微分(FD)、光谱二阶微分(SD)、包络线去除(CR)和光谱波段深度(BD)光谱变换技术,以及基于再抽样(bootstrap)技术的多元逐步回归(S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模方法,构建湿地土壤硝化微生物数量和全氮含量估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bootstrap SMLR建模方法时,湿地土壤硝化微生物数量和全氮含量的估算波段位置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对于原光谱实测数据R和SD光谱);对于湿地土壤硝化微生物数量和全氮含量的估算,bootstrap PLSR相比于bootstrap SMLR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对湿地土壤硝化微生物数量的估算,最高估算精度产生于SD光谱变换技术结合bootstrap PLSR建模;对湿地土壤全氮含量的估算,最高估算精度产生于CR光谱变换技术结合bootstrap PLSR建模。  相似文献   
150.
果壳掺杂含铁化合物,制备铁掺杂果壳炭,研究了铁掺杂对VOCs在高湿环境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掺杂后,果壳炭比表面积增大,中孔结构增加,亲水性和极性更低。在80%的相对湿度下,对VOCs能保持干燥条件下70%~90%的吸附能力。VOCs吸附过程会受到π-π作用和π-EDA作用的影响,因此高石墨化的结构有利于VOCs的吸附过程。水蒸气减缓了吸附过程中VOCs的传质速率,而果壳炭的中孔结构则有利于VOCs的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