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95篇
化学   424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34篇
物理学   2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析了Li2Bn(n=1-10)团簇的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同时,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二阶能量差分和极化率.研究表明: Li2Bn(n=1-10)团簇基态大多为立体构型. 能级间隙和二阶能量差分结果表明Li2B8是幻数团簇.对平均线性极化率和极化率的各向异性不变量研究表明,基态Li2Bn团簇的电子结构随B原子的增加虽然趋于紧凑,但尚未形成特定的堆积方式.  相似文献   
142.
应用原位变温高压MAS核磁共振技术,对比研究了CO在不同Rh基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加氢反应过程. 29Si MAS NMR研究结果表明:Rh基催化剂中加入金属助剂后,载体Silicate-1上的表面硅羟基减少,助剂金属与硅羟基作用锚锭在载体表面.13C MAS NMR研究结果表明:当引入CO/H2混合气后,在Rh/Silicate-1催化剂上只能观测到气相CO、线式吸附CO和孪式吸附CO的快速交换信号;而在Rh-Mn/Silicate-1和Rh-Mn-Li/Silicate-1催化剂上,还观测到了倾斜式吸附的CO共振信号,表明助剂Mn或Mn-Li的加入促进了CO的吸附. 随着反应温度升高,CO/H2在Rh/Silicate-1催化剂上转化生成CO2,进一步升高温度会有CH4生成;而CO/H2在RhMnLi/Silicate-1催化剂上反应活性更高,在较低的温度下就会转化生成CO2,但未观测到甲烷的生成. 1H MAS NMR 谱显示,反应后载体Silicate-1上硅羟基的量会减少,表明CO与载体部分表面硅羟基反应生成了CO2.  相似文献   
143.
低温甲醇液相合成催化剂及工艺的研究(储伟 吴玉塘 罗仕忠 包信和 林励吾)   沸石类分子筛合成研究新进展(袁忠勇 周午纵 李赫FDA6)   新一代高活性烯烃均相聚合催化剂——多氮螯合配位后区过渡金属络合物  (王梅 钱明星 虞晓敏 何仁)   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进展(肖建平 范崇政)   水分子簇的研究进展(王林双 王榕树)   钴基催化剂在Fischer\|Tropsch合成烃中的研究进展(银董红 钟炳 彭少逸)   光声位相理论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伍荣护 苏庆德)   茂金属/硼化合物烯烃聚合催化体系研究进展(张普玉 王立 封麟先)   内分泌干扰剂的研究进展(任晋 蒋可)   21世纪的分析化学——回顾与前瞻(黄本立)   结构敏感材料的基础研究(郭国聪 姚元根 吴克琛 吴棱 黄锦顺)  相似文献   
144.
甲烷无氧芳构化催化剂的活性相生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在线质谱分析检测了在各种催化剂上甲烷的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过程中不同物种的行为.结果表明,MoO3向Mo2C的转变阻碍了甲烷的活化及其芳构化.如果这个转变过程在TPSR反应前发生,甲烷活化和苯生成的温度将大大降低(分别为760K和847K).通过比较担载在不同分子筛上钼物种的催化行为发现,甲烷的初始活化是这个反应速率的决定步骤.只有具备合适的钼价态,Bro-nsted酸性以及特殊的分子筛孔道结构的催化剂才能使甲烷芳构化反应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45.
沸石分子筛在高岭土微球上的生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在高岭土微球上生长了沸石分子筛P与沸\r\n石分子筛KSO1的混合物、单一沸石分子筛KSO1和小晶粒沸石分子筛Y,\r\n并用多种物理手段如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和固体核磁共振波谱等对\r\n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6.
电子束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电子束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电子束固化工艺的优越性、吵固化复合材料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不固化复合材料中存在的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7.
Nanosized zeolites have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catalysis for their unique properties.When the crystal size of HZSM-5 is reduced to nanoscale,it exhibits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less coke and longer catalytic life in CH3OH conversion to hydrocarbons and C2H4 oligomerization[1].  相似文献   
148.
 用HREELS, AES, LEED和TDS考察了氮在含氧Mo(100)上的吸附和热脱附. 120 K下氮在含氧Mo(100)上吸附时存在着N—N伸缩振动频率2150和1600 cm-1, 分别对应于线式(γ态)和侧位(α态)两种分子吸附态. 升温引起γ态氮的脱附和α态氮的解离. 其中γ态氮的脱附峰温位于155 K, 遵循一级脱附动力学; 由α态解离生成的N原子占据Mo(100)的四重空位(即β态), 并在高于1?150 K的温度重新化合形成氮而脱附. 120 K时,氮的吸附是无序的; 吸附了氮的表面经1100 K退火后生成了有序的c(2×2)-N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149.
对比考察了Mo/CuH-ZSM-5和Mo/H-ZSM-5催化剂的甲烷无氧芳构化性能,并用XRD,XPS,ESR等多种测试手段对反应前后催化剂上的Mo物种及铜助剂的价态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Cu(Ⅱ)部分取代H-ZSM-5交换位上的H+后,抑制了活性组分MoO3的还原,而Cu物种自身被还原,进而将这种价态变化与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50.
考察了CH4+O2,NO+CH4(+O2)与NO2+CH4(+O2)反应体系中CH4的转化活性.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In/HZSM5催化剂上CH4选择还原NO过程中,NO2的形成起到了活化甲烷的作用.根据NO和NO2在In/HZSM5与HZSM5样品上的TPD及IR研究结果,认为在载体HZSM5的酸性位及In/HZSM5催化剂的活性中心In位上均可形成NO2,NO2与CH4的反应在In位上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