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化学   72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Two kinds of antenna complexes LH2 of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wild type RS601 and the removal of B800pigments (B800-released), were used in our experiment. These two LH2 complexes show quite different behaviour in absorption and femtosecond dynamics. By using the femtosecond pump-probe technique, the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occurring in two complexes were studied. Because of removing the B800 pigment from the LH2 in B800-released LH2 complex,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B800 to B850 pigment was completely eliminated, while the pure internal energy transfer within the exciton states of B850 pigment could be carefully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B800 absorption band, B800-released LH2 obviously shows a dominated transient absorption different from the photobleaching observed in RS601; while at the B850 band, these two complexes show similar photobleaching behaviour.  相似文献   
82.
刘伟民  刘源  徐春和  钱士雄 《物理学报》2006,55(9):4472-4477
利用从紫细菌Rb.sphaeroides 601 所提取出的外周捕光天线LH2以及其不同pH值酸化样品(部分和全部去除B800分子LH2)并采用不同波长下的飞秒单色抽运探测技术详细研究了LH2中B800吸收带内的激发态动力学过程.通过对野生型与部分/完全去B800分子LH2的比较研究,分析了B800吸收带激发后所表现出的丰富变化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激发B800带的动力学过程中包含着B850上激子带的直接激发而产生的对激发态动力学的贡献. 关键词: 紫细菌外周捕光天线LH2 部分和全部去除B800分子LH2 激发态动力学的演变 飞秒抽运探测  相似文献   
8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下对紫草素-胞嘧啶复合物进行了结构优化,得到了14个稳定的紫草素-胞嘧啶复合物.我们还应用了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和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对这14个复合物中的氢键的性质和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后的相互作用能,成键临界点电荷密度,二阶稳定化能的计算和分析,发现复合物1的结构是最稳定的.  相似文献   
84.
Recently, there was a hot controversy about the concept of localized orbitals, which was triggered by Grushow's work titled "Is it time to retire the hybrid atomic orbital?" [J. Chem. Educ. 88, 860 (2011)]. To clarify the issue, we assess the delocalized and localized molecular orbitals from an experimental view using electron momentum spectroscopy. The delocalized and localized molecular orbitals based on various theoretical models for CH4, NH3, and H20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momentum distribution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localized molecular orbitals rather than the localized ones can give a dire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e, 2e) results.  相似文献   
85.
沉积沉淀法制备的Au/Co3O4-CeO2催化剂在富氢气氛中优先氧化CO表现了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研究发现。该催化剂的性能受载体老化温度、组成载体的两种氧化物的质量比和载金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反应气中添加15%的CO2对催化剂的性能影响较大;进一步添加10%的水后CO的转化率显著升高,说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水性能。且在水和CO2存在的条件下表现了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6.
纳米晶LaMnO3及La1-xSrxMnO3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性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刘源  秦永宁  韩森 《催化学报》1998,19(2):173-176
纳米晶LaMnO3及La1-xSrxMnO3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性能刘源秦永宁(天津大学化工系,天津300072)韩森(天津大学化工系一碳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关键词纳米晶,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一氧化碳,催化氧化,超临界干燥分类号O64...  相似文献   
87.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CeO2和Ce1-xMnxO2(x分别为0.05, 0.10, 0.15,0.20)气凝胶。以硝酸锰浸渍制得的氧化铈气凝胶Mn/CeO2,用TEM、BET、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活性评价和H2-TPR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研究。TEM、BET的结果表明,随着锰含量的增加,氧化铈气凝胶的粒度减小,表面积增大。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活性评价显示,氧化铈中添加锰制得的催化剂的一氧化碳低温催化氧化的活性比未添加锰的氧化铈提高。且锰加入量为15 mol%时,气凝胶的催化活性最高。锰的引入方式不同,气凝胶的催化活性不同。浸渍方式负载锰所制备的Mn/CeO2气凝胶的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活性低于Ce1-xMnxO2(x分别为0,0.05, 0.10, 0.15,0.20)气凝胶。TPR实验发现,与氧化锰相同,氧化铈上负载的锰的还原也分三步进行。  相似文献   
88.
以四个廉价的FeSO4工业原料为铁源,采用连续共沉淀法制得含铁浆料,再用喷雾干燥法制得微米级球状Fe-Cu-K-SiO2催化剂。在H2/CO=2、526K、2 0MPa、2000h-1条件下于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这四个铁基催化剂的F-T合成反应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40h运行时间内,该四个催化剂均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而稳定性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2#催化剂性能相对较优,初始CO转化率为77.89%,经历反应诱导期40h时达到89 58%,其后CO转化率逐渐下降,失活速率为1 33%/d;在整个运行期间CH4选择性维持在4%左右,C+5选择性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89.
CuO/ZrO2合成甲醇催化剂的TPR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源  胡泽善  钟炳  彭少逸 《催化学报》1996,17(3):256-259
  相似文献   
90.
为了去除不定积分环节产生的直流偏置项,提出了一种基于"一次移动平均法"的改进积分算法。利用一个整数周期的积分信号值构成一个集合,计算出集合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瞬时直流偏置,将原积分信号减去该直流偏置,最终可得到无直流偏置项的积分信号。为实时更新直流偏置,在每个时钟上升沿将一个积分信号的新采样值加入集合尾部,并去除集合首部的数值点,从而确保集合长度维持固定值并能实时反映出最新的直流偏置。以FPGA为信号处理平台,采用Modelsim仿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已成功用于电磁式微陀螺仪的滑模控制器之中。同已有方法相比,该积分算法复杂度低、实时性好、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