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7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用熔融法制备了ZnS∶Mn2+不同含量的钠硼硅玻璃 .发光和激发光谱测量发现Mn离子可能占据替位 (Mn2+) sub和间隙 (Mn2+) int两种格位 .进一步的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证实了这一判断 ,并从EPR谱确认了(Mn2+) sub,(Mn2+) int和Mn团 3种格位态的存在 .观测到g因子和超精细结构(HFS)常数随纳米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这可能是由于量子限域效应下ZnS的sp3 和Mn的3d5电子态杂化和表面态所引起的 .  相似文献   
102.
储玉飞  张远宪  刘春  普小云 《物理学报》2017,66(10):104208-104208
将石英裸光纤植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基片的微流道中,采用沿光纤轴向光抽运、消逝场激励染料分子的方式,在基片微流道中获得均匀的荧光辐射.实验发现,荧光辐射的强度随光纤轴向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光纤包层溶液折射率越大,荧光沿光纤轴向的衰减越突出;包层溶液中染料浓度越大,荧光沿光纤轴向的衰减也越突出;通过选择适当的包层溶液折射率以及染料浓度可以获得沿光纤轴向接近均匀的荧光辐射.用消逝波激励荧光的辐射理论计算了荧光光强沿光纤轴向的变化,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具有三个通道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基片,通过在三个微流道中分别注入染料浓度均为0.1 mmol的罗丹明640、罗丹明B及罗丹明6 G的乙醇染料溶液,采用沿光纤轴向消逝波光激励方式,在一块聚二甲基硅氧烷基片上同时实现了三个不同波段的荧光辐射.  相似文献   
103.
改革有机化学考试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重分数、轻能力的倾向,我们在对有机化学教学进行改革的同时,对有机化学考试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尝试。实践证明,这套考试方案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深受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4.
用再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纳米微粒子—杯[4]芳烃纳米粒子(CN),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平均尺寸约为40 nm, 与杯[4]芳烃分子相比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在弱酸性条件下,适量的Fe3+能使其荧光发生明显猝灭,荧光猝灭值与Fe3+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Fe3+的荧光新方法。在最优化条件下,测得Fe3+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1.0×10-6~2.4×10-5 mol·L-1和3.1×10-7 mol·L-1。将其应用于水样中三价铁离子的定量分析,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同步热分析仪(STA449F3)测试高温比热容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误差分析.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三步法测试高温比热容.试验结果表明,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和升温速率可减小比热测试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此外,将常规一段升温测试分割成若干个窄温区间,提高了高温比热容测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6.
The GW170817 binary neutron star merger event in 2017 has raised great interest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f neutron stars. The structure and cooling properties of dark-matter-admixed neutron stars are studied here using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theory and cooling theories. The non-self-annihilating dark matter(DM) component is assumed to be ideal fermions, among which the weak interaction is conside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ulsars J1614-2230, J0348+0432 and EXO 0748-676 may all contain DM with the particle mass of 0.2–0.4 GeV. However,it i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DM on neutron star cooling is complicated. Light DM particles favor the fast cooling of neutron stars, and the case is converse for middle massive DM. However, high massive DM particles, around1.0 GeV, make the low mass(around solar mass) neutron star still undergo direct Urca process of nucleons at the core, which leads the DM-admixed stars cool much more quickly than the normal neutron star, and cannot support the direct Urca process with a mass lower than 1.1 times solar mass. Thus, we may conjecture that if small(around solar mass) and super cold(at least surface temperature 5–10 time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usual observed data) pulsars are observed, then the star may contain fermionic DM with weak self-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07.
为了低成本有效制备人参稀有皂苷C-K或F2, 将A. niger g.848菌酶用于转化含有人参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49.6% Rb1, 25.9% Rd, 19.3% Rc和5.23% Rb2的西洋参二醇混合皂苷. 霉菌发酵时, 采用人参二醇皂苷诱导物比人参提取液诱导物的产酶总活力提高10%~15%. 所产的2种诱导酶均能水解人参二醇皂苷的3-O-和20-O-多种糖基, 均为人参皂苷酶Ⅰ型; 但是人参二醇皂苷诱导物所产酶几乎全部转化人参二醇皂苷为C-K, 而人参提取液诱导物所产酶则残留中间产物. 使用黑曲霉人参二醇皂苷诱导所产酶, 在转化西洋参二醇皂苷的动态研究中发现, 酶反应1.5~2.5 h, 主要为产物F2; 酶反应12 h后, 主要产物为C-K皂苷. 基于此, 40 g人参二醇类皂苷在45 ℃粗酶反应24 h, 经处理得到含C-K质量分数为87%的23 g酶反应产物, C-K转化率达85%(摩尔分数). 用40 g西洋参二醇皂苷在45 ℃粗酶反应2.5 h, 经处理得到含有质量分数为58%的F2和27%的C-K的26 g酶反应产物, F2转化率为50.4%, C-K转化率为29.5%. 通过人参二醇皂苷诱导的黑曲霉粗酶转化人参二醇类皂苷动态研究, 建立了C-K转化率为85%, F2转化率为50%的制备方法, 为大批量制备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放电等离子体极紫外光源中的主脉冲电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描述了Z箍缩放电等离子体极紫外光源系统中的主脉冲电源,给出了主电路拓扑结构,重点介绍了三级磁脉冲压缩网络,给出了关键参数的设计计算,并且介绍了新颖的末级磁脉冲压缩放电结构。实验结果显示:各级磁脉冲压缩效果达到设计指标,电源输出电压峰达30 kV,输出电流峰值大于40 kA,电流脉冲宽度200 ns,满足Z箍缩放电等离子极紫外光源对主脉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固相法在较温和的反应温度下合成了Eu3+掺杂铝硅酸钾发光材料,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分析仪(TG-DTA)、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仪(PL)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450,550,650,750℃下合成的KAlSiO4:Eu3+为无定形态,但其形貌受温度的影响较大,450℃下合成的样品分散性较好,其他温度下得到样品的形貌为块状团聚体;在394 nm的紫外光激发下,样品主要表现出掺杂Eu3+的特征发射(5D0→7F1和5D0→7F2跃迁),在650℃合成的样品的发射光谱强度最强,其荧光衰减曲线符合双指数衰减行为,经拟合平均荧光寿命为0.40 ms。  相似文献   
1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多金属矿中铟和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稀散元素铟和铊在自然界中含量并不稀少,但较为分散,常伴生在磁铁矿、硫化矿、多金属矿、煤、铝土等矿床中,很少富集形成单矿物[1]。测定稀散元素铟和铊的含量,对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及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2-4]。测定铟和铊的传统方法有极谱法、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5-6]。由于铟和铊的含量较低,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将样品分离、富集、萃取等过程繁琐,分析效率偏低。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