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9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篇
数学   23篇
物理学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用EAM模型研究了氢在Ni(511)面的吸附和解离.首先计算了单个氢原子在Ni(511)面上的吸附能、吸附键长及吸附高度,发现氢在Ni(511)面上有三种相对稳定的吸附位,即台阶棱上的二重桥位B、台阶面上的三重洞位H3′以及平台面上的四重洞位H1和H2.与Ni(001)低指数面相比,明显的增加了台阶棱上的二重桥位B以及台阶面上的三重洞位H3′,并且H1位的吸附性也有所增强,说明台阶的存在影响了氢在Ni(511)表面的吸附性,使台阶附近的吸附位增多且吸附性增强;然后计算了氢分子在台阶表面上解离吸附时的活化势垒、吸附能、氢镍之间键长及氢氢之间的距离,计算结果表明台阶底部更易于使氢分子解离,台阶附近是氢吸附和解离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42.
利用上解与下解方法研究了多维空间RN中一类在边界耦合的非Newton渗流方程组,得到了方程组解的临界整体存在曲线与Fujita临界曲线.结果表明,方程组解的两种临界曲线不仅依赖于问题中的参数,而且还与空间的维数N有关,这与维数N=1时的已有结果有很大的区别.此外,还给出了该方程组解的非灭绝条件.  相似文献   
43.
孟献才  左桂忠  任君  孙震  徐伟  黄明  李美姮  邓辉球  胡建生  胡望宇 《物理学报》2015,64(21):212801-212801
在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装置中, 面对等离子体的第一壁将直接影响高温等离子体性能及第一壁寿命, 具有表面自我修复的、能有效抑制边界粒子再循环的液态金属锂第一壁越来越被重视, 其中液态锂第一壁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尤其重要. 本文研究了HT-7装置液态锂限制器实验中锂的表面腐蚀及在装置内沉积特性、及其对等离子体性能影响. 实验表明, 当锂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较弱时, 锂以微弱的蒸发及溅射形式从表面腐蚀并进入等离子体, 表现为锂的线辐射有所增强, 等离子体内杂质水平降低, 氢再循环降低, 有利于等离子体约束性能提高; 当锂与等离子体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强时, 锂主要以锂滴形式直接进入等离子体, 引起锂的辐射爆发, 最终引发等离子体放电破裂. 通过对锂斑及样品的分析发现, 锂主要沉积在限制器周围, 并且在低场侧及沿着等离子体电流方向沉积居多, 表现为极向和环向分布不均匀, 这也导致边界粒子再循环分布的不均匀. 这些实验为研究液态锂第一壁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分析液态锂第一壁在托卡马克装置上应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4.
以g-C_3N_4和BiVO_4为主要原料,用高温水热法合成出BiVO4/g-C_3N_4复合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P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对复合催化剂BiVO_4/g-C_3N_4的结构进行表征。在可见光下,考察此复合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性能。研究发现,复合催化剂具有g-C_3N_4和BiVO_4结构特征,在X-射线衍射峰上显示出轻微的宽化,质量比为10%的BiVO_4/g-C_3N_4光催化剂降解活性最好,其降解率在360分钟能达到70.6%。  相似文献   
45.
46.
47.
大孔径折反射光学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薛鸣球  吴煜 《光子学报》1992,21(3):193-197
本文介绍了一种大孔径折反射光学系统,该系统采用同心结构型式,象面是弯曲的,当相对孔径为1:0.8,全视场角为40°时,象面最大弥散均方值直径为 0.013 mm,对于80lp/mm的特征频率,其调制传递函数在0.4以上。  相似文献   
48.
“电路的計算”在电学中所处的地位“电路的計算”在电学这一单元中,特别是在稳恆电流这一章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是重点这一点表現在“电路的計算”需要綜合許多基本物理概念(如电流強度、电压、电阻等)和定律(欧姆定律)去解决实际問題,同时,它为以后关于电机的計算打下了基础。电学,是中学物理学中与实际結合較紧密的一部分。而在与实际相結合的过程中,尤以电机的初步知识和“电路的計算”为突出。它是难点这一点表現在“电路的計算”是学生掌握电流基本定  相似文献   
49.
本文提出一种轴向梯度折射率光学元件的|P、|W设计方法。把对光学系统的像差要求,通过元件的|P~∞、|W~∞初级像差系数表达式,变成对于系统的结构和折射率梯度的要求。这种设计方法不仅对于单片轴向梯度折射率透镜,而且对于同时包括均匀介质元件的光学系统也是很方便的。  相似文献   
50.
林大键  薛鸣球 《物理学报》1980,29(2):260-264
本文讨论光学系统中前组初级像差(包括五种初级单色像差和两种初级色差)引起光阑坐标和物面坐标的改变,以及对其后组色差的影响——衍生高级色差理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