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化学   529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67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121篇
物理学   5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小角X射线散射法研究CH2Cl2,CHCl3和CCl4对PE液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研究了CH_2Cl_2、CHCl_3和CCl_4对磷脂酰乙醇胺(PE)液晶结构影响的机理.CH_3Cl_2、CHCl_3和CCl_4对PE液晶结构影响的差别主要是其空间旋转电子云密度分布形状不同所致.空间旋转电子云密度分布呈椭球状的物质有使PE液晶形成六角形H_1相的趋向;呈圆锥状的物质有诱发PE液晶形成立方六角相的趋向;呈球状的物质有使PE液晶形成片层立方相的趋向.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测定仲胺的HPLC柱后化学发光检测的高灵敏分析方法。用C_(18)反相3μm色谱柱,乙腈+水(63.5+36.5)流动相,pH为6.5,对六种仲胺丹酰化衍生物实现了良好分离。研究了2-NPO/H_2O_2体系的稳定性及发光条件。首次用这一体系检测了仲胺(亚硝胺的前体)。  相似文献   
53.
有机硫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新材料等领域, 因此, 发展新的碳-硫键形成方法非常重要. 近年来, 烯烃的自由基砜基化反应作为一种温和、有效的有机硫化合物合成策略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中, 烯烃的硫砜基化反应因为能够同时构建两种不同的碳-硫键成了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碳-硫键形成方法. 以硫代磺酸酯同时作砜基化和硫化试剂, 实现了一个可见光催化烯烃砜基化启动的远程醛基碳-氢键直接硫化反应, 一步合成了6-或7-砜基取代的硫酯类化合物. 反应具有优秀的原子经济性, 产率中等到良好, 能兼容各种不同的官能团. 相比传统的烯烃1,2-或1,1-硫砜基化反应, 首次实现了官能团化烯烃的远程硫砜基化反应, 拓展了现有硫砜基化反应方法学. 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 该反应可能经历一个可见光催化的自由基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由于锂资源逐渐紧缺而导致其成本增加,锂离子电池发展受到了限制. 作为一个有潜力的替代者,有着相似电化学机制且成本较低的钠离子电池则发展迅速. 但由于钠离子与锂离子相较有着更大半径,在钠离子脱嵌过程中,对大多数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破坏严重. 因此,开发新型电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尤为重要. 其中,层状钒氧化物作为正极材料被广泛研究. 在这项工作中,作者基于钒氧化物,引入钼元素并与碳复合,首次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碳复合钼掺杂的钒氧化物纳米线电极材料,并获得了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50 mA•g-1的电流密度下,最高放电比容量达135.9 mAh•g-1,并在循环75次后仍有82.6mAh•g-1的可逆容量,容量保持率高达71.8%;在1000mA•g-1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并回到50mA•g-1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仍能回复至111.5mAh•g-1). 本工作的研究结果证明,这种具有超大层间距的新型碳复合钼掺杂的钒氧化物纳米线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储钠材料,并且我们的工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5.
以二水合氯化铜,2,9-二甲基菲咯啉(dmphen)和硫氰酸铵为原料,通过沉淀反应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重结晶得到了2个新型配合物[Cu(Ⅰ)(dmphen)(SCN)]n1)和[Cu(Ⅱ)(dmphen)(DMF)(SCN)2](2),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11 1(4)nm,b=0.826 2(2)nm,c=1.367 5(4)nm,β=96.502(5)°,V=1.359 5(7)nm3,Z=4;该配合物通过硫氰酸根的桥联作用形成了一维Z链结构。2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43 6(2)nm,b=1.010 9(2)nm,c=1.219 0(3)nm,α=95.628(4)°,β=103.114(4)°,γ=107.087(4)°,V=1.065 4(4)nm3,Z=2;2通过C-H…S氢键和π-π堆积构筑成一个超分子网络结构。热重和荧光分析表明:12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且1在603 nm处有最强荧光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56.
王美玲  颜鸿飞  傅善良  张帆  姚劲挺  戴华  李拥军 《色谱》2012,30(10):980-98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IT-TOF-MS)对保健食品中雌激素、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和二羟基苯甲酸内酯类药物等21种激素成分进行快速筛查、定性识别和准确定量。样品经含1.0%乙酸的乙腈溶液超声提取,提取液经QuEChERS吸附剂净化,以C18色谱柱(150 mm×2.0 mm, 3.0 μm)分离,乙腈和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正、负离子模式同时扫描。结果表明,21种化合物在5.0~25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胶囊和口服液样品中各化合物的定量限(以信噪比≥10计)分别为2.0~5.0 μg/kg和1.0~2.5 μg/L。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下,各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60.2%~116.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0%~18.3%。该方法利用精确质量数匹配和自建标准谱库检索,实现快速筛查,并使用多级特征碎片离子进行确证,具有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等优点,适用于保健食品中多种激素的快速筛查和测定。  相似文献   
57.
采用溶胶-凝胶法(SG)制备了掺杂少量La或Ce的Pt/Al2O3贵金属催化剂和In2O3/Al2O3氧化物催化剂, 并考察了La或Ce对催化剂的比表面和晶相结构和丙烯在这些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NO的活性. 结果表明, 掺杂少量的La或Ce, 可以改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富氧条件下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反应中, La或Ce的掺杂对催化活性和催化活性温度窗口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8.
一种新型毛细管电泳双圆盘电极电导检测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厂一种新型双凼盘电极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池。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验证了电导池参数、电导池位置对检测器性能的影响该检测池不仅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而且极大地减小了柱外区带展宽,消除了高电压对检测器的影响,获得了较高的分离效率和信噪比采用Li^+、Na^+、K^+的混合物对该检测池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其俭出限分别为5.1、3.9和2.3μmol/L。  相似文献   
59.
Cu含量对Cu/Al-Ce-PILC上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合羟基复合阳离子合成交联粘土Al-Ce-PILC,经SO2-4改性后,以浸渍法制备了用于C3H6选择性还原NO反应的铜基交联粘土催化剂Cu/Al-Ce-PILC. 用XRD,XPS和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Cu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Cu负载未改变Al-Ce-PILC的结构; w(Cu)=2%时,Cu物种以Cu+和Cu2+两种形式存在,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和较宽的操作温度范围,在反应气组成为0.22%NO-0.12%C3H6-2.0%O2-97.66%He,空速为 24000 h-1和温度为350 ℃的条件下,NO转化率可达56.4%,700 ℃下仍可达22.3%; w(Cu)=5%时,催化剂中有明显的CuO物相存在,该物相促进C3H6的深度氧化,从而降低了NO选择性还原反应的性能.  相似文献   
60.
LaFe1-xCuxO3的光催化性及正电子湮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LaFeO3及微量掺铜LaFeO3的光催化活性,利用正电子湮没谱分析掺杂的影响,发现随着掺杂百分比的增加,正电子寿命逐渐下降达到一最小值,然后又上升;而光催化活性随掺杂百分比的增加逐渐上升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结果表明:LaFeO3掺杂后光催化活性得以提高;正电子湮没技术是研究点阵缺陷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