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化学   271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57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144篇
物理学   3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风波 《工科数学》1999,15(1):96-100
课程建设大体上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教材建设与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内容。课程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教研室大约从1988年开始探索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规律,并于1991年制定出了首轮《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规划》,教研室全体教师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使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走过了规划-实践-评估-再规划的一个完整循环,使队伍素质及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教学质量长期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1996年高等数学课程在我校率先通过了“优秀课程”的验收。  相似文献   
42.
为探索爆炸载荷下舱内夹芯复合结构的动态响应特性与防护效能,采用小尺度舱室结构模型实验,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开展了不同爆炸距离下舱内双层泡沫铝夹芯结构的动响应特性和变形模式研究。分析了不同爆距下舱内爆炸载荷的作用过程和时空分布特性,讨论了在初始冲击波、初始冲击波叠加各壁面二次反射波和舱内爆炸准静态压力3种载荷下泡沫铝夹芯结构的变形模式。爆炸载荷下舱室壁板承受的载荷依次为初始冲击波、各壁面二次反射波和准静态气压。炸药在靠近舱室一端处起爆时,初始冲击波在近端壁的局部效应明显,在远端壁的作用范围更大,与舱室中心爆炸相比,其爆轰产物波动次数更少。泡沫铝夹芯结构的变形过程可分为泡沫芯层压缩、局部凸起变形和整体挠曲变形3个阶段,对应迎爆面板局部凸起叠加整体挠曲大变形、局部凸起叠加整体挠曲大变形和整体挠曲大变形3种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43.
污水处理、油田采油、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和磁流体动力转换器等领域采用气力提升系统有其显著优势.由于不同液体介质与气体介质密度对气力提升系统性能影响较大,因此本文基于Fluent仿真软件,采用欧拉模型、k-ω剪切应力输运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氮气-水、氮气-煤油、氮气-水银及空气-水、氩气-水、氮气-水下气力提升系统内气液两相流动行为,分析了系统稳定时提升立管内气相体积分数、提升液体流量、提升效率、提升管出口处液体径向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氮气-水、氮气-煤油、氮气-水银系统中,提升管内液体介质密度越大,提升管内气相体积分数越小、提升液体流量越大、提升效率越高;2)空气-水、氩气-水、氮气-水系统中,提升管内气体介质密度越大,提升管内气相体积分数越小、提升液体流量越大、提升效率峰值越小;3)提升管出口处提升液体径向速度随气体充入量的不断增加而整体波动升高,最终管轴中心附近液体速度较大,管壁附近液体速度较小.本文研究成果为污水处理、气举采油、液态重金属冷却核反应堆和磁流体动力转换器等应用领域的气力提升技术的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4.
飞秒全息选通透过肌肉组织成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飞秒脉冲激光电子学全息选通透过肌肉组织成象 .采用自己研制的钛宝石锁模激光器为光源 ,其重复频率为100MHz ,中心波长为800nm ,脉冲宽度为20fs ,输出功率为80mW ,肌肉组织是7mm厚的鸡肉片 ,成象目标是直径为 0.5mm的金属丝 ,采用普通CCD记录全息图 ,获得了清晰的金属丝的图象 .文中就系统设计和图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45.
精品课程建设为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实施奠定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对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实施与完善教学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提出高等院校大学物理课程如何与《新课标》高中物理的有机衔接是面临的新课题,对本校大学物理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基本要求执行方案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的试点方案.  相似文献   
46.
本文应用期权博弈理论方法分析了存在竞争条件下的不确定性投资决策问题.建立了一个对称双寡头模型,用实物期权方法计算了模型中的领先者、跟随者和同时投资者的价值函数和投资临界点.  相似文献   
47.
镧与真空沉积银纳米粒子的金属间化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HumeRothery规则,分析了银与镧两元素之间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倾向性,并根据真空蒸发沉积的条件,分析了在真空蒸发沉积情况下镧与银之间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可能性.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化学位移方法对真空蒸发沉积的银、镧薄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真空沉积条件下镧与银之间的确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镧 银 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48.
Field-ion microscopy(FIM),a tool for surface analysis with atomic resolution,has been employed to observe the end structure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FIM images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open SWCNT ends,Amorphous carbon atoms were also observed to occur around SWCNTs and traditional field evaporation failed to remove them.Heat treatment was found to be efficacious in altering the end structures of SWCNT bundles.Carbon and oxygen atoms released from heated tungsten filament are believ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ecoration imposed on the SWCNT ends.  相似文献   
49.
圆锥曲线上两点关于直线对称相关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经常看到一类问题:已知圆锥曲线和一直线相交,试判断圆锥曲线上是否存在两点关于该直线对称及其相关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往往处理得不够得当,为此,本文提出四种方法:向量法、参数法、判别方法及区域法,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例举分析,愿与读者相互切磋,共同探究.  相似文献   
50.
用重离子实验数据推算质子翻转截面和轨道翻转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单粒子辐射环境主要由重离子和高能质子构成,但在地面利用两种离子评估器件单粒子效应敏感度成本太高,因此利用重离子实验数据推算质子敏感参数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利用Barak经验公式,在重离子实验获得器件的σ LET值曲线的基础上,计算了几种典型器件在不同能量下的质子翻转截面以及典型轨道上质子引起的翻转率,并同FOM方法预示的质子翻转率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将对卫星电子系统抗辐射加固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The radiation environments concerned with single event upset mainly consist of heavy ions from cosmic ray and large flux proton from solar events and planetary radiation belts. The most reliable calculation for SEE rate induced by proton and henvy ions are the way to use th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data rospectively. But it is too expensive to test devices with both heavy ions and protons. So it is necessary to derive models for predicting proton cross sections and rates from heavy ion test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