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化学   201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76篇
物理学   1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制备了 Ti Cl4/ Ni(acac) 2 / Mg Cl2 -Si O2 -Zn Cl2 / Al R3复合催化剂 .研究了促进剂四氯化硅 (Si Cl4)和各种聚合条件对乙烯聚合的影响及其表观聚合动力学 .用 DSC、IR、1 3C NMR对聚合产物进行了结构性能的分析和表征 .结果表明 ,促进剂 Si Cl4有很好的提高催化效率的作用 ;Ti Cl4/ Ni(acac) 2 复合催化剂有催化乙烯齐聚和原位共聚功能 ,获得了熔点和结晶度较低的、有一定支化度的中、低密度聚乙烯 .  相似文献   
122.
木屑在鼓泡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中气化特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屑在内径分别为0.3m×0.3m的鼓泡流化床气化炉(BFBG)和内径0.4m的循环流化床气化炉(CFBG)中的气化特征进行了对比,重点考察了当量比对生物质气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当量比下,由于CFBG操作气速明显高于BFBG,床内强烈的气固传热传质,使得CFBG可以获得较高的热解速率,同时可以使 CFBG在较高温度下运行。较高的运行温度不仅有利于二次裂解气化反应,使可燃气体质量明显好于BFBG,同时也减少了燃气中焦油的量。在较低气化当量比下(ER≤0.28),CFBG比BFBG可以获得更高的气体产率、碳转化率和气体效率;在较高当量比下,(ER>0.28),CFBG和BFBG的气体产率、碳转化率和气体效率则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23.
This paper reports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tetrakis (cyclopentadienyl) bis(o-tolyl)-μ-oxo-dizirconium [dimer (Ⅰ)] and tetrakis (methylcyclopentadienyl) bis (p-tolyl)-μ-oxo-dizirconium [dimer (II)]. Both of them belong to monoclinic system and possess the same spacegroup C_2~5h- 2_1/a. The cell dimer (Ⅰ) containing four molecules is defined by a=19.122A,b=16.319A, c = 9.296A, β= 92°1′; the cell dimer (Ⅱ) containing two molecules is defined bya = 20.076A, b = 8.205A, c = 10.016A, β= 104°41′. The important difference of molecular configurations between the two dimers lies in thatthe dimer (Ⅰ) has no symmetry center and its Zn-O-Zr oxo-bridge presents a slightly bentconfiguration while the dimer (Ⅱ) takes the oxgen atom as a symmetry center and its oxo-bridge present linear linkag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molecular configuration, steric effect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have been further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4.
穆恩之 《中国科学A辑》1974,17(2):174-183
笔石是一类已经灭绝了的海生群体动物,它演化快,分布广,是划分和对比古生代地层的重要化石之一。 本文简要论述了正笔石及正笔石式树形笔石的演化、分类和分布,指出笔石演化的两个主要趋向和四个一般趋向,阐明了正笔石及正笔石式树形笔石的四个发展阶段。将正笔石式树形笔石的反称笔石科分为三个亚科,将正笔石目分为无轴、隐轴和有轴三个亚目,包括25科6亚科,并着重讨论了肯乃笔石科(新科)、罟笔石科(新科)、影笔石和“三角笔石”问题.根据笔石动物群的性质及分布,将中国笔石划分为六大区,属于三个类型,主要是华南型与华中型两大类型,所谓太平洋笔石动物群与华南型相似,所谓大西洋或欧洲笔石动物群与华中型相似,中国笔石种类繁多,发育齐全,所谓两大动物区的主要分子,几乎都在中国出现,同时,还有不少中国的特产,在演化上的不少关键属种在中国出现最早,事实说明,中国不是两大动物区的笔石会合地,而是笔石的老家。  相似文献   
125.
以K(?)rbl的高锰酸银热分解产物作接触氧化剂和空管快速法(用套管进行热分解)相联合的方法测定微量有机化合物中的碳、氢,分析时间为二十至二十五分钟,误差在±0.3%之内。  相似文献   
126.
含氟共聚物与钴卟啉复合膜的制备及促进氧输送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与钴卟啉复合膜的制备及钴卟啉与氧络合、促进输送性能.共聚物中的咪唑基与钴卟啉的第五配位点在溶液中络合,制得的复合膜具有快速和可逆的氧结合特性.温度降低,钴卟啉与氧络合的平衡常数增加;膜中的钴卟啉与氧络合平衡常数大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的平衡常数.钴卟啉与氧络合和选择性地促进氧的输送使共聚物/钴卟啉复合膜的氧渗透系数和氧/氮选择系数提高.  相似文献   
127.
利用振动特性变化对结构进行无损检测,是近期损伤检测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振动特性能够反映结构的状态,损伤的产生会导致桥梁某些振动参数的变化.为了研究应用加速度反应功率谱密度这一振动特性进行钢桥损伤识别方法,本文采用废止铁路线钢桥为试件,并人工预置6种工况损伤.利用正弦扫频波激振钢桥,分析其损伤前后加速度反应功率谱密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加速度反应功率谱密度变化能够准确识别并定位钢桥损伤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8.
利用固定床管式炉反应器进行几种污泥以及不同型煤的等温燃烧实验 ,研究了NOx、SO2 等污染物的释放规律 ,发现污泥单独燃烧时污染物释放浓度高 ,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而添加固硫剂的不同污泥型煤的等温燃烧时 ,NOx、SO2 的释放浓度低得多 ,可以能源化、洁净化处理大量污泥。  相似文献   
129.
基于水稻种子近红外特征光谱的品种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MPA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研究了单粒水稻种子的漫反射光谱特征,发现颖壳对光谱扫描有影响,为了尽量消除这种影响,保证光谱的代表性,应对其上下表面分别进行多次光谱采集,取它们的平均光谱。本文利用种子品种特有的光谱特性,结合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了多个聚类分析模型,比较它们对杂交F1代种子"03S/0412"和其父本种子"0412"的鉴别效果。结果显示:选择40008900cm-1光谱范围,通过"无预处理"、"矢量归一化"、"二阶导数(25点平滑)"和"二阶导数(25点平滑)+矢量归一化"建立的模型校正集正确率分别为52.4%、65.2%、75.2%和100%,可见,相比无预处理,经过各种预处理后正确率都有提高,其中"二阶导数(25点平滑)+矢量归一化"建立的模型最好,用该模型对预测集预测,分类正确率也为100%,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这说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单粒水稻种子品种真伪性鉴别。  相似文献   
130.
针对Mod.9Cr-1Mo铁素体钢锐缺口件进行了一系列非比例载荷低周疲劳试验,采用直流电位差法测量裂纹萌生寿命,比较了非比例路径对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口件裂纹萌生寿命占总寿命的比例与非比例路径直接相关;随着非比例度增加,裂纹萌生寿命所占比例增加。采用Neuber律和Peterson模型进行缺口局部应力应变损伤的计算,结合Smith-WatsonTopper(SWT)模型进行疲劳寿命预测。采用Neuber律并结合SWT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普遍偏低,采用Peterson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偏高,与本文结果相比预测结果较高。基于应变路径非比例度的概念,针对Peterson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种新的疲劳缺口系数计算方法,结合SWT模型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改善了非比例路径下的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大部分预测结果位于2倍分散带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