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24篇
化学   408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86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241篇
物理学   38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新型大分子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用胺基封端聚四氢呋喃(Mn=862)与水杨醛反应,生成新型席夫碱遥爪配体,再与金属离子(Fe3+, Co2+, Cu2+)反应,得到新型大分子席夫碱配合物。用IR、ESR、UV、循环伏安法、拉伸和动态粘弹谱等表征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研究。证明所得配合物的配位结构与血红蛋白分子的功能片段的配位结构相似,钴配合物具有与血红蛋白分子相近的可逆化学吸附功能。  相似文献   
32.
本文测出丁二烯在La、Nd、Sm、Gd、Dy、Ho和Y七种稀土氯化物与两种烷基铝分别组成的催化体系中聚合链增长速度常数和活性中心浓度。其30℃时k_p值在6—100 1/mol·sec间,不同稀土催化剂k_p值顺序为:k_p(Nd)~k_p(Sm)~k_p(Gd)>k_p(La)>k_p(Dy)>k_p(Ho)>k_p(Y)。钕催化剂在七种稀土催化剂中具有较大的活性中心浓度,其值为2—3×10~(-2)mol/molNd。本文对稀土络合催化剂k_p的性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3.
聚硅氧烷聚脲多嵌段共聚物中氢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种手段研究了聚硅氧烷与聚脲嵌段共聚物中所存在的各类氢键.特别探讨在聚硅氧烷软段中引入极性氰丙基对体系成氢键能力的影响和两相间相互作用力的情况结果表明,在软段分子中引入极性氰丙基有利于增加聚硅氧烷分子与聚脲链段的相互作用,这一相间作用力使两相间界面层厚度随着硬段分子量的增加而加宽,并发现在聚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中硬段的聚集形态随溶液浓度改变变化不大,其中氢键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34.
二(芳氧基)稀土(Ⅱ)配合物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二(2,6 二叔丁基 4 甲基酚基)钐[(ArO)2Sm(THF)4]催化ε 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发现它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并显示“活性”聚合的特点,在甲苯中,当[M]/[I]=2000(摩尔比),60℃,1h,转化率可达98%.并比较了不同的两价稀土化合物的催化活性.通过核磁分析末端基结构的方法,研究了(ArO)2Sm催化己内酯开环聚合的引发机理,发现催化剂首先与己内酯反应,生成三价烯醇式稀土化合物,后者引发己内酯聚合.  相似文献   
35.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纳米复合体系(PU/PMMA/LDH).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W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热失重(TGA)、动态力学分析(DMA)和宽频介电谱(BDRS)研究了LDH含量(φ)对PU/PMMA体系热稳定性和弛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φ<1 wt%时,LDH在聚合物基体中以剥离结构为主,PU/PMMA/LDH体系的玻璃化温度(Tg)降低,最大损耗因子(tanδmax)增大;而当φ>1 wt%时,LDH在聚合物基体中以插层结构为主,插层结构对聚合物分子链的限制使复合体系的Tg升高、tanδmax降低.LDH表面与PU硬段间的氢键作用,使复合体系的α介电弛豫转变随φ增加而向高温方向移动,弛豫过程激活参数增大.  相似文献   
36.
余开平  朱玲华 《应用数学》2015,37(12):1073-7075,1078
目的 探讨右半结肠癌行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清扫肠系膜根部淋巴结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0年12月 至2012 年12 月行CME 的57 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99 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手术并发症、2年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等情况进行比较,初步评价CME 清扫肠系膜根部淋巴结的临床效果。结果 CME 组与对照组总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22.6±2.8)、(14.6±2.7)枚,CME 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CME 组平均出血量为(167.4±20.8)ml,对照组为(205.4±19.3)ml,CME 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ME 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Ⅲ期患者CME 组2 年局部复发率38.2%、生存率88.2%,对照组分别为64.8%和6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右半结肠癌患者采用CME 清扫肠系膜根部 淋巴结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7.
以碳纳米球为载体,经格氏试剂处理后,与TiCl4反应制成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在AlEt3存在下,催化乙烯聚合,原位制备聚乙烯(PE)/碳纳米球(CSs)复合物,催化剂活性达5.7×106gPE/(molTi·h),聚乙烯分子量为4.9×105.HRTEM和SEM结果表明,常压聚合条件下聚乙烯/CSs复合物为核-壳结构,颗粒呈圆形,直径约为1μm左右,复合物颗粒中包含碳纳米球.介电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碳纳米球的引入,复合物的介电性能相较于普通聚乙烯有明显的提高,从而提高了聚乙烯的抗静电性能,且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此外,采用WAXD,DSC和TGA表征了PE/CSs复合物的结晶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聚乙烯/CSs复合物具有好的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38.
以自行设计合成的兼有刚柔两性的芳香三羧酸2,4-二氧乙酸苯甲酸(H3BOABA)为第一配体,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2个配合物[Cd3(BOABA)2(phen)2](1),[CdNa(BOABA)(phen)](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进行表征;用单晶X-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三金属簇的一维双链,phen修饰在两侧,大量的弱π-π堆积作用使得分子呈现出二维平面结构,配合物2是由镉、钠2种金属离子构成的(3,4,7)-连接的二维平面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初步研究了它们与DNA作用的强度和模式;此外对它们的固体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2种配合物均表现出了较好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39.
40.
以不同结构的SiO_2为载体,采用传统浸渍法,合成3种负载型的Cu/SiO_2.使用X射线衍射(XRD)、 N_2的等温吸-脱附、紫外漫反射光谱(DR UV-vis)、 X射线电子能谱(XPS)、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和H_2的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以H_2O_2为氧化剂,样品对苯酚直接羟基化合成苯二酚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具有介孔和MFI结构的二氧化硅(MS-1),稳定性强,有利于引入Cu物种在其孔内扩散及分布,形成更多的高分散CuO.一定反应条件下, Cu/MS-1催化活性最高,苯二酚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高达38.91%和81.5%. Cu/MS-1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后,苯二酚的收率为37.64%,而Cu含量仅从2.5%变为2.1%,具有较强稳定性;高分散CuO是目标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