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452篇
化学   899篇
晶体学   36篇
力学   111篇
综合类   42篇
数学   164篇
物理学   7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合成了系列Dawson结构钨钒磷杂多化合物(Cpyr)7+nP2W18-nVnO62(n=1~3),并用IR,NM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这类杂多化合物对苯酚过氧化氢的羟化活性,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2.
苯酚羟化过程中过氧化氢的分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别以水及二氧六环,乙腈为溶剂,研究了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及苯醌绎H2O2分解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以水为溶剂时,有机底物的加入使H2O2分解反应的活化能上升,氧气的分解量下降;而有机溶剂中,有机底物并不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3.
张利华  于力 《应用化学》1994,11(4):40-44
用WAXD和SAXS方法研究了聚酰胺1010的聚集态结构和结晶结构的辐射损伤过程和机理。辐射交联与裂解主要在非晶区和结晶表面或中间相发生;辐射损伤并从这里开始,随辐射剂量增大,非晶化逐渐向晶区伸展,有氢键的(010)晶面损伤几率高于(100)晶面;辐射后效应导致新的交联与裂解生成,主要影响(010)晶面的形成与完善,使L100及Wc变小。  相似文献   
64.
甲烷在MnOx/SiO2催化剂上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兆龙  于新生 《分子催化》1989,3(2):104-109
本文研究了催化剂MnOx/SiO_2在改进为连续进料反应条件下的催化活性及其催化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锰负载量升至10(Wt)%时,甲烷转化率和C_2选择性均最高;进一步增大锰负载量时,催化剂中Mn_3O_4晶相形成,此时催化活性开始下降,说明催化剂中形成的硅酸锰盐与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直接关联.反应初期,催化反应活性较高,但C_2选择性较低,反应几小时后,活性有所下降,但C_2选择性提高,最后.活性和选择性趋近稳定.进一步研究表明:催化剂中Mn~(2+)配位环境从反应前的八面体中介场转变为四面体强场,而且催化剂中Mn~(2+)浓度增大约100倍,说明Mn~(2+)浓度提高有利C_2选择性提高.反应稳定后的催化剂表面观察到Carbide(282.9 eV)和CHx(a)(X=0-3)(284.5 eV)碳物种存在,说明甲烷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并分解:CH_4(g)→CH_3(a)→一CH_2(a)→→→Carbide,并讨论了甲烷通过CHx(a)在催化剂表面上迁移,直接偶联生成乙烯(X=2)和乙烷(X=3)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5.
反相液相色谱用球形共聚物柱填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颖聚合工艺制备用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的乙基苯乙烯-二乙烯苯球形共聚物,不需使用备有高速搅拌的混匀器和特殊的筛析设备,聚合物粒径的95%在3~7μm之间,测算了渗透性、柱效和峰不对称性等柱参数,并通过分离实例说明该填料对胺类、酚类和芳烃类具有优良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66.
本文合成了乙基苯乙烯与二乙烯苯球形共聚物PED-9吸附树脂,粒径3~7μm,用作薄层色谱固定相,对板效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分离实例说明它对硝基苯酚及芳胺具有优良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67.
王少敏  于九皋 《有机化学》2005,25(10):1283-1286
利用IR, 13C NMR和XPS等技术研究了仲胺型硝化纤维素(ACN)对肌酐(CRE)的吸附行为, 提出了可能的吸附路线. 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 ACN对CRE的吸附是通过碱化的硝酸酯基与CRE的胍基碳生成离子复合物达到的.  相似文献   
68.
69.
铬—硫胺素荧光光度法测定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法测定铬已有报道,但以氧化还原荧光反应为基础的测定方法尚未见报道。木文研究了铬(Ⅳ)-硫胺素(VB_1)体系,发现在3.5—4.0mol/L的硫酸介质中,铬(Ⅵ)-硫胺素反应生成荧光物质硫胺荧:硫胺素 Cr_2O_7~(2-)?硫胺荧 2Cr~(3 )。硫胺荧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λ_(ex)=405mm,λ_(em)=465nm。可以用来作为Cr(Ⅵ)的荧光定量分析。一般荧光法测定铬的方法虽灵敏度较高,但需有机试剂萃取,手续麻烦。本方法则可直接在水相中进行。  相似文献   
70.
水中痕量镉的准液膜富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惠芬  李金昶 《分析化学》1995,23(7):805-808
准液膜法是在液膜法基础上提出的新分离方法,它保持了液膜法分离富集的高效能,但省去了液膜法的制乳与破乳过程,使操作更为简便易行。本文用此法富集了水及废水中痕量镉,富集倍数可达230倍,镉的回收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