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478篇
化学   864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159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213篇
物理学   69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6篇
  1963年   6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用TPP-原位穆斯堡尔谱联用技术考察了活性炭担载的铁催化剂的还原过程,该催化剂有四个还原峰,分别相应于Fe~(3+)—→Fe_3O_4—→FeO—→Fe"的串行反应,及Fe~(3+)—→Fe(x)(一种高分散还原态铁物类)的直接还原,各步骤的特征温度依次为410,530,640和770℃,活性炭上Fe~(3+)的两个还原序列表明活性炭担体表面存在强弱不同的两类吸附中心,从而存在着铁物类与活性炭之间的两种不同强度的相互作用。此外,在TPR过程中观察到磁分裂Fe_3O_4向超顺磁Fe_3O_4的转化,表明可能存在着Fe_3O_4在活性炭表面的再分散过程。  相似文献   
92.
用激光Raman光谱研究了三种不同晶型的2,4-已二炔-1,6二醇的双苯异氰酸酯(HDPU)的聚合,发现不同晶型的HDPU的聚合活性与其C=C伸缩振动频率的频移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说明单体晶格与聚合物晶格的匹配是HDPU具有高的聚合活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3.
本文研究辐照PP/HDPE共混物的溶胶生成分数s与辐照剂量R的关系,结果表明适用于某些纯聚合物辐射交联规律的Charlesby-Pinner关系式和陈-刘-唐关系式皆不适用于PP/HDPE共混体系。张万喜等人曾研究过许多纯聚合物的辐射交联,提出裂解度正比于R~β的假定,β是与高分子结构相关的参数,这个假定可与大多数聚合物的辐射交联实验数据符合。同样的假定被应用于本文的共混体系,不同的是根据共混物结构特点对R~β项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即共混物的R~β=∑f_iR~(βI),其中f_i,β_i分别为共混物第i组分的重量分数及β值。用修正后的R~β处理辐照PP/HDPE共混物的实验数据,R(s+√s)~R~β,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三甲基硅烷基丙块与五甲基二硅烷基丙块共聚物〔poly(TMSP-co-PMDSP)〕的成膜特点。poly(TMSP-co-PMDSP)膜的气体透过系数分别为:P_(O2):4×10~3~12×10~3,P_(N2):3×10~3~8×10~3和P_(CO2):2×10~4~4×10~4barrer,气体透过稳定性低,透过行为偏离第二Fick定律,过系数下降,其中溶解系数降低的比例远大于扩散系数的增加比例,在含有凝聚性气体的环境里,膜的气体透过出现表面吸附控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95.
成核剂含量对β晶相聚丙烯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DSC研究了β成核剂含量对β聚丙烯在等温与非等温结晶条件下的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发现当成核剂含量为0.005%时,结晶焓△H_c、β晶的熔融焓△H_(mβ)及熔点T_(mβ)均为最大,而α晶的相对含量最小.广角X-衍射数据表明,成核剂含量高的试样的(301)衍射峰的相对强度下降,反映分子链排列的纵向有序性降低.根据聚丙烯分子在β成核剂上附生结晶的成核机理解释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96.
以NaCl-NaF体系为还原介质,以RE_2O_3,REOCl,或RE_2(CO_3)_3为原料,以铝为还原剂,在铝熔融过程中直接制备Al-RE应用合金已获得了应用.结果表明,这一方法使用简单,操作方便,不需额外设备,容易为工厂采用.本工作是为这一工艺开展的基础研究工作. 资料对LaCl_3-碱金属氯化物,碱土金属氯化物的表面张力和密度进行了专门总结,对NaCl-NaF-RE_2O_3体系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97.
98.
莊前鼎教授所著“中國煤的灰熔點”一文中的部分論點是值得商榷的。 (1) 根據莊先生提出的理論,即假定煤灰的主要成分係由瓷土+自由SiO_2+各種金屬氧化物所組成,因而當煤灰中的SiO_2/Al_20_3=1.17時(即SiO_2與Al_2O_3都被認為是來自瓷土——2SiO_2·Al_2O_2·2H_2O,而無自由SiO_2存在時),雖金屬氧化物增加,但沒有自由SiO_2和金屬氧化物結合而降低灰熔點。然而實際上煤灰成分是來自煤中極其複雜的無機礦物質,將煤灰簡單地假定為瓷土、自由SiO_2及金屬氧化物的機械混合物是不恰當的。這一論點不僅與原文內容有不符之處,而且實驗結果也證明它不能成立。 (2) 一般在煤灰中的SiO_2/Al_2O_3相同時,金屬氧化物b%(Fe_2O_3+CaO+MgO+K_2O+Na_O)的增加,能降低煤灰熔點。但是根據試驗結果,富b%達35%以上時,灰熔點反較b為30%時高。 (3) 當SiO_2/Al_2O_3相同時,R=(SiO_2+Al_2O_3)/(Fe_2O_3+CaO+MgO+K_2O+Na_2O)愈大,灰熔點愈高。如R近似時,SiO_2/Al_2O_3愈小,灰熔點愈高。當R接近1或小於1時,則不論SiO_2/Al_2O_3變化如何,與灰熔點之間無任何規律的關係。 (4) 從無煙煤到長焰煤,揮發分V~Γ既不能完全代表煤成分,更不能作為煤灰成分,因之與灰熔點無任何關係。根據實驗結果,煤中的全硫量較高時,煤灰中Fe_2O_3含量並不一定高,故與灰熔點並無明顯的關係。SiO_2含量對煤灰熔點的作用尚難確定,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增容的尼龙6(Nylon-6)/ABS共混物.采用TEM、SEM、FTIR等研究了SMA增容的Nylon-6/ABS共混物的相形态与性能.发现在Nylon-6和ABS的简单共混体系中,分散相易聚集,相界面清晰,断裂面光滑,呈脆性断裂,相容性差.加入少量SMA后,共混物由共连续相结构转变为典型的"海-岛"结构,分散相分布均匀,界面粘接程度增加,表明SMA对Nylon-6/ABS体系有显著的增容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Cu/SiO2系列的担载型催化剂,采用SBET、TPR、XRD、O2滴定等技术对该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催化剂在F-T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样品的SBET较大,Co和Cu组分均很好分散;Cu2+的加入使得Co更易于被氢气还原,Co是经由Co3+→Co2+→Co0的还原过程,Cu的还原为Cu2+→Cu0;Cu2+的引入使得样品中钴的还原度增大,对F-T合成的催化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