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0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05篇 |
晶体学 | 4篇 |
力学 | 40篇 |
综合类 | 51篇 |
数学 | 57篇 |
物理学 | 44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119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利用光电流 ,光热信息和热电流方法研究了热对Ag在 1mol/LNaOH溶液中表面阳极膜光电流的影响 .所用光源为 4 88nm和 5 32nm的激光 .结果表明Ag2 O层具有半导体光电流特性 ,在Ag ,Ag2 O和AgO的转变过程中 ,光照下电极表面的温升不同 .对照循环伏安曲线 ,及光电流和热电流曲线 ,可以证明在电位朝负方向扫描过程中于 0 .37V出现的阳极光电流峰和 0 .1V出现的阴极光电流峰主要是由光照下温度升高引起的热电流所造成的 .光电流和热电流随着光强度的增强而线性增强 相似文献
43.
提出了一个测定微量钴 (Ⅱ )的极谱吸附波新体系。在pH 9.5的柠檬酸铵底液中 ,钴(Ⅲ ) NRS络合物在 - 0 .5 7V(vs .SCE)有一良好的吸附波 ,二阶导数波峰电流与钴浓度在 0 .0 1~1.2 μg·ml- 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5ng·ml- 1。研究了极谱波性质和形成机理 ,应用于锌电解液中微量钴的分析 ,简便快速 ,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44.
催化动力学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Se(Ⅳ)和Te(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Se(Ⅳ ) ,Te(Ⅳ )对盐酸肼与KBrO3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效应 ,反应产物与甲基橙褪色变化来度量反应速率。分别在 2 0和 2 5℃的条件下 ,在波长 5 2 5nm处测定反应速率。其速率与Se(Ⅳ )和Te(Ⅳ )浓度呈线性关系。用PLS方法拟合试验数据 ,获得了反应速率与Se(Ⅳ )、Te(Ⅳ )浓度间的关系式 ,从而求出结果。硒和碲的检出限分别为 1.5和 3 .0ng·ml- 1;线性范围分别为 0 40和 0 75ng·ml- 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3 .0 %和 3 .2 %。用此法检测国家标准样品结果基本一致。方法简便快速 ,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5.
46.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样品中主要的植物多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立了先用体积分数为 80 %的甲醇水溶液回流提取烟草样品中的植物多酚 ,再采用Sep Pak C18固相微萃取小柱预分离脱脂的前处理方法 ,并选择了合适的分析烟草样品中植物多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采用C18柱 ,甲醇 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烟草中主要的植物多酚均达到基线分离。提取各组分在其最大波长下的色谱图 ,根据其峰面积定量 ,并用紫外光谱图对烟草中主要的植物多酚进行辅助定性。在该方法中 ,多酚的标准回收率为 94%~ 10 5 %,RSD为 1 2 8%~ 1 49%。该方法可用于烟草样品中的植物多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47.
48.
49.
Guo‐yu Ren Jie Li Xu‐zhan Wei Jin‐hua Zhou Biao Yan Zhao‐qi Guo Ying‐hui Ren Xiao‐hong Sun Hai‐xia Ma 《应用有机金属化学》2018,32(9)
In order to screen effective fungicides, three Zn (II) complexes, [Zn L 1 4 (NO3)2]·2H2O·2EtOH ( 1 ), [Zn L 2 4 (NO3)2] ( 2 ), and [Zn L 3 4 (DMF)2](NO3)2 ( 3 ), ( L 1 = paclobutrazol, L 2 = diniconazole, and L 3 = hexaconazol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FT‐IR spectroscopy, and single‐crystal XRD. The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these complexes were then evaluated against four selected fungi using the mycelial growth rate method. The resulting data indicate that all the complexes show the enhanced antifungal activities than the corresponding ligand and mixtures.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etal salt and ligands in the three complexes seem to be synergistic.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es on the activity, complex 2 with C=C linkage and 2,4‐dichlorophenyl moieties enhances the bioactivity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against Wheat gibberellic ( II ).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help explain the enhanced bioactivity of the Zn (II) complexes. Meanwhile, all complexes are excellent grow‐regulators, especially complex 3 . The resulting data show that the complexes based on triazole fungicides hav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