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53篇
  免费   11869篇
  国内免费   20134篇
化学   38420篇
晶体学   2603篇
力学   4778篇
综合类   2215篇
数学   9450篇
物理学   28890篇
  2025年   17篇
  2024年   970篇
  2023年   941篇
  2022年   2192篇
  2021年   2122篇
  2020年   2022篇
  2019年   2066篇
  2018年   1993篇
  2017年   2709篇
  2016年   1895篇
  2015年   2781篇
  2014年   3489篇
  2013年   4464篇
  2012年   4313篇
  2011年   4704篇
  2010年   4771篇
  2009年   4983篇
  2008年   5500篇
  2007年   4956篇
  2006年   4904篇
  2005年   4105篇
  2004年   3166篇
  2003年   2333篇
  2002年   2244篇
  2001年   2346篇
  2000年   2455篇
  1999年   1449篇
  1998年   725篇
  1997年   562篇
  1996年   533篇
  1995年   498篇
  1994年   518篇
  1993年   482篇
  1992年   488篇
  1991年   311篇
  1990年   293篇
  1989年   315篇
  1988年   291篇
  1987年   235篇
  1986年   216篇
  1985年   147篇
  1984年   151篇
  1983年   133篇
  1982年   104篇
  1981年   86篇
  1980年   77篇
  1979年   90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9篇
  1965年   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Fano共振效应是一种具有非对称线型的共振散射现象,起源于共振过程和非共振过程的量子干涉效应。近年来,在等离子体纳米结构中Fano共振现象也被发现,并成为纳米光子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等离子体Fano共振通常具有较窄的光谱线宽,且不能直接与入射光耦合,只能局域在近场,强的近场局域特性可以获得巨大的表面电磁场增强。由于等离子体Fano共振独特的光学特性,已经被应用到单分子探测、高灵敏度传感、增强光谱、完美吸收、电磁诱导透明和慢光光子学器件等众多领域当中。  相似文献   
292.
电磁诱导透明是在介质中由不同的入射光诱导产生的量子干涉效应。它以其独特的物理现象,在量子通信和非线性光学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人工超材料发展十分迅速,并成为等离子体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超材料可以很好地调控其物理结构和特性,而且降低了对电磁诱导透明实验条件的要求,模拟出类似于电磁诱导透明的现象即等离激元诱导透明。本文介绍等离激元诱导透明的工作原理,总结实现等离激元诱导透明的几种结构,以及等离激元诱导透明的研究现状,为微型传感器的应用以及等离激元诱导透明结构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3.
为满足条纹相机便携化、智能化的发展需要,研制了一种高适用性的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对条纹相机工作参量的监测,对电极电压、扫描工作模式的精确控制以及对图像的采集与处理.基于物联网技术框架与客户端-服务器的结构模式,实现了有线及无线设备扩展的多机协作功能与移动监控功能.并针对该控制系统,设计了具有自保护功能的自激型反激式可调高压电源模块,基于自激式拓扑的简单结构,实现了电源的小型化,且线性调整准确度可达1%.采用Nd∶YLF脉冲激光器(脉宽8ps,波长526.5nm)对应用该控制系统的可见光皮秒条纹相机进行标定,测试得到动态分辨率为12.75Lp/mm(CTF=14%),动态范围为234∶1,时间分辨率达到14ps.  相似文献   
294.
295.
根据这几年HCCB-DEMO包层技术的发展,对原氦冷固态氚增殖包层进行相应设计改进。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CFX对该改进设计进行了热工水力学计算及分析。分析模型包括:第一壁,增殖单元,筋板以及三者集成模型。结果表明:各子部件在单独分析的情况下,材料最高温度低于设计要求限值;冷却剂进出口温度为300/500°C,满足设计需求。同时对比分析了集成计算及单独计算的结果,得出第一壁与铍球床之间的相互热作用较大,铍球床材料最大温度会高于设计限值。针对经集成计算后发现的问题,未来将对氦冷固态包层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296.
王鹤  赵国忠 《光子学报》2014,39(7):1185-1188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测量了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太赫兹透射谱,研究其在0.2~2.6 THz频段的光谱特性,得到了在室温氮气环境下这些材料的太赫兹吸收谱和折射率色散特性.发现这五种塑料在太赫兹波段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差异显著,折射率分别在1.35~1.85之间,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吸收很小,相比之下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吸收很大,这为塑料种类的鉴别及高太赫兹透过率塑料衬底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7.
马冬梅  马彩文  王阿妮 《光子学报》2014,39(9):1702-1705
 针对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的成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小波变换的3DSPIHT算法结合ROI的图像压缩方案.对干涉高光谱图像序列进行了三维非对称离散小波变换.采用ROI方法对主要的光谱系数进行提升,以保护光谱信息.最后,对3DSPIHT算法进行改进,以有效编码干涉高光谱图像的小波变换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8:1压缩比下可获得大于40 dB的峰值信噪比,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光谱信息.  相似文献   
298.
利用液晶光谱仪通过光谱成像法对黄柏和人参总皂甙进行了荧光光谱图像检测,采用滤波器与像素点定位联用的方法提取有效像素点,获取它们的荧光光谱图像,绘制了相应的中药荧光指纹图谱.结合欧氏距离的判定方法,将滤波器与像素点定位联用法、像素点优选法和背景差分算法所得的荧光指纹图谱进行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由小到大的排序为滤波器与像素点定位联用法,背景差分算法,像素点优选法.说明滤波器与像素点定位联用法所得荧光指纹图谱稳定性最好,谱线最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构建中药荧光指纹图谱,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中药指纹图谱构建中提取有效像素点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99.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在煤质在线监测方面展现了突出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针对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会由于脉冲激光功率起伏导致的长期测量稳定性差的问题,建立了闭环负反馈式脉冲激光功率锁定装置,采用激光功率负反馈信号控制和锁定Nd∶YAG激光器输出功率。实验研究了不同分光比例脉冲激光器锁定在设定输出功率,同一分光比例激光器锁定在不同输出功率以及长时间运行时的功率锁定。结果表明,不同的分光比例对激光输出功率的锁定效果影响不大,分光比例越小,稳定速度越快;同一分光比例实现激光脉冲功率不同预设值的锁定以及在长时间运行时,采用此装置进行功率锁定后,激光输出功率处于预设区间内,RSD值由自由运行时的2.4%降低至1.1%。  相似文献   
300.
不同产地亚麻籽矿物质元素及脂肪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麻籽是一种具有食用与药用价值的生物质,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与矿物质元素。我国是亚麻籽的主要产地之一,为探讨不同产地亚麻籽中矿物质元素与脂肪酸组成的主要特征成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了10个产地亚麻籽中的17种矿物质元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于相同条件下提取的10个产地亚麻籽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0个产地亚麻籽中的矿物质元素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产地亚麻籽矿物质元素及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分析了矿物质元素及脂肪酸的主要特征成分。结果表明,K,Sr,Mg,Ni,Co,Cr,Cd,Se,Zn和Cu是亚麻籽的主要特征矿物质元素,C16∶0,C18∶0,C18∶2,C18∶3,C20∶0,C20∶1是亚麻籽油脂的主要特征脂肪酸。ICP-MS和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可有效揭示不同产地亚麻籽中矿物质元素与脂肪酸组成的特征与差异,进而为亚麻籽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