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97篇
  免费   3434篇
  国内免费   6359篇
化学   15174篇
晶体学   708篇
力学   1253篇
综合类   512篇
数学   2663篇
物理学   848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558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684篇
  2019年   688篇
  2018年   628篇
  2017年   800篇
  2016年   722篇
  2015年   912篇
  2014年   1197篇
  2013年   1562篇
  2012年   1538篇
  2011年   1738篇
  2010年   1681篇
  2009年   1691篇
  2008年   1821篇
  2007年   1631篇
  2006年   1593篇
  2005年   1337篇
  2004年   1149篇
  2003年   840篇
  2002年   903篇
  2001年   836篇
  2000年   911篇
  1999年   502篇
  1998年   293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71年   6篇
  1965年   11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针对保健食品中西地那非药物的非法添加问题,该研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与鲁米诺为信号输出系统,结合直接竞争模式探索了保健食品中西地那非的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基于特异性多克隆抗体,通过逐步优化策略,确定最佳免疫分析条件为:包被原质量浓度为41.67 ng/mL,酶标抗体质量浓度为1.25 μg/mL,封闭液和洗涤液的吐温-20含量为0.05%,稀释液的甲醇添加量为5%,竞争反应时间为40 min。在该条件下,建立了西地那非的直接竞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对西地那非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17 ng/mL,线性检测范围(IC20~IC80)为0.024 ~ 1.21 ng/mL,检出限(IC10,LOD)为0.008 ng/mL。与他达那非等功能类似物无显著交叉;西地那非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2.0%~11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盲样检测结果与HPLC-MS/MS确证方法具有良好一致性,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样品中西地那非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化学镀和电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一种Ni(OH)2电化学活性材料修饰三聚氰胺泡沫(MF)可压缩骨架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MF/Ni(OH)2。MF/Ni(OH)2可压缩电极材料表现出最佳的电容性能,例如循环稳定性(即使在40 mA/cm-3的电流密度下经过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可压缩电极仍能保持90.63%的初始电容)和可压缩稳定性(即使在压缩率为50%时,仍具有97.88%的电容保持率)。层状可压缩超级电容器由MF/Ni(OH)2弹性材料作为阳极,镍/碳(Ni/C)为阴极以及实验室中常用的滤纸作隔膜材料组成。这种超级电容器装置在不同的压缩下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优异的压缩稳定性。最后,使用可压缩的超级电容器来点亮LED灯,以展示其在柔性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这些优化的电化学和机械性能表明MF/Ni(OH)2可作为可压缩超级电容器的应用中的候选电极。  相似文献   
993.
大口径反射镜是大型反射式光学系统中关键的光学元件,在工作波段的反射率直接决定了光学系统的性能。随着地基、天基观测设备的发展,对大口径反射镜高反射膜提出了更宽的工作波段、更高的反射率、更好的环境适应性等要求。针对这些挑战,各种新的膜系结构、新的镀制方法、新的膜层材料纷纷出现,满足了大口径反射镜高反射膜的各种需求。本文对近些年国内外的大口径反射镜高反射膜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预测大口径反射镜高反膜制备的技术趋势将由铝反射膜向银反射膜、由热蒸发向磁控溅射发展。  相似文献   
994.
A metal-metal waveguide quantum cascade laser with an abutted silicon hyperhemispherical lens is demonstrated at ~4.1 THz. The device produced 145 mW of peak pulsed power at 5 K with a wall-plug power efficiency of 0.7%, lasing up to a maximum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 160 K. The far-field beam pattern has a full width at half-maximum value of ~4.8 degrees in the H plane. The same device produced ~26 mW of peak power using a Winston cone instead of a lens, lasing up to 165 K. The large increase in output power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collec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995.
黄芩的1H NMR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FT-NMR 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了黄芩提取物的1H NMR图谱,对黄芩提取物的1H NMR指纹图谱进行了解析,并与黄芩苷元、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和黄芩苷进行了比较,获得了黄芩提取物的特征峰,并利用向量夹角法计算了不同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表明不同黄芩提取物的1H NMR指纹图谱都显示出黄酮类有效成分特征共振峰,并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高度的特征性,可以成为黄芩真伪鉴别的依据;不同黄芩的1H NMR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定量地评价了不同指纹图谱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96.
碳材料具有价格低廉、 易制备、 环境友好、 导电性高、 比表面积大以及适合离子存储和迁移等优点, 已成为目前应用于电化学储能器件电极的重要材料之一. 石墨炔(GDY)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碳同素异形体, 由sp2碳杂化形式的苯环和sp碳杂化形式的炔键构成. 这种独特的化学结构一方面保持了碳材料良好的导电特性, 另一方面形成了新颖的离子传输通道, 为碳材料带来了不同的离子传输和存储特性. 与此同时, 由于石墨炔的空间结构可调性, 可以通过引入异原子微调石墨炔电子结构, 拓展石墨炔在电极材料领域的应用. 本文重点对近几年异原子杂化石墨炔基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金属硫电池、 电容器、 金属空气电池和电极保护等储能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并对未来石墨炔类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7.
探寻绿色清洁的资源与材料以维持高效的社会经济增长是未来数十年人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可持续资源与绿色材料的开发是降低传统化石能源与材料比重的最有前途的方案. 纤维素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 可生物再生、 储量丰富且低成本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 在众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并且纤维素可以加工成各种构型, 包括气凝胶、 泡沫、 海绵和薄膜等. 本文介绍了不同形态的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组装而成的功能膜在能源与环境中的应用, 综述了微纳米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先进功能化储能器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制备方案, 以及在用于水处理的膜分离技术中的应用, 其中重点讨论了微纳米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功能膜在电池、 电容器及水处理等领域中的作用, 如隔膜、 柔性电极膜和分离膜等. 此外, 还对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功能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了一种先冷冻干燥后固相烧结制备正极材料Li2FeP2O7的方法. 利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的组成和形态进行表征, 并通过循环伏安曲线(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Li2FeP2O7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研究发现, 合成Li2FeP2O7的最佳温度为590 ℃, 此温度下反应较完全且产物杂质较少, 1.6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达到55 mA·h·g?1, 明显高于其它温度下合成样品的放电比容量. 该温度下合成的Li2FeP2O7还具有低阻抗和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 说明这种合成方式有利于提高锂离子在Li2FeP2O7中的扩散.  相似文献   
999.
金属锂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低还原电位, 是锂电池阳极的理想材料之一. 但在长期循环充放电过程中, 金属锂因锂枝晶生长会导致出现界面恶化及能量损失严重等问题, 对锂金属电极与电解质表界面反应的优化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介绍了锂枝晶产生的危害, 从分析及抑制锂枝晶沉积两方面综合评述了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方法, 包括固态电解质界面形成机制和保护机理、 表面改性、 三维锂阳极和液态/固态电解质等方法, 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劣势, 并展望锂金属电池在能源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Liu  Xia  Nie  Yanmei  Tang  Qing  Tian  Anni  Hu  Zhouping  Yan  Jun  Zhang  Shouchun 《Transition Metal Chemistry》2021,46(6):481-494
Transition Metal Chemistry - A new trinuclear Cu(II) complex [Cu3(μ3-OH)(μ-pz)3(Hpz)2(HCOO)(BTAO)Cl] (1) (Hpz = pyrazole, BTAO = 4,6-bis(dimethylamino)-1,3,5-triazin-2(1H)-one) and fo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