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7篇
  免费   1244篇
  国内免费   2411篇
化学   4197篇
晶体学   237篇
力学   347篇
综合类   298篇
数学   678篇
物理学   27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1年   3篇
  196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纳米线(NW)结构内的微观结构缺陷对NW的机械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NW断裂位置的预测关系着纳米器件应用的寿命,进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本工作中,基于统计分析,分别研究了单晶铜纳米线(Cu NW)拉伸过程中出现的断裂位置以及在应力屈服点处产生的初始微观结构缺陷(初始缺陷)的位置对温度的依赖性,进一步探究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利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了单晶Cu NW在20~300 K的温度范围内的拉伸状态,共包含6个体系,各温度体系包含300个独立的样本。基于机器学习,采用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算法,将hexagonal close-packed (hcp)原子划分为各个初始缺陷以进一步确定其位置。统计结果显示,当温度低于50 K时,初始缺陷的位置集中在NW的两端。随着模拟温度的上升,MD模拟结果展现了单晶Cu NW的拉伸过程中的杨氏模量、平均屈服应力、平均势能等机械性能对温度的依赖性。温度的升高进一步促使了更多初始缺陷的产生,并使得初始缺陷的位置由统计分布的两端向中间平均化。与初始缺陷相比,各温度下的断裂位置集中在两端。统计结果表明,模拟的温度范围对NW的断裂位置无明显影响,但对初始缺陷的产生具有明显影响。当温度低于100 K时,初始缺陷的位置分布与断裂位置分布呈现了一致性。由于两者具有不同的温度依赖,其差异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显现。对不同温度下的微观结构形变行为观察发现,断裂失效明显受到NW两端的表面效应和阻挡效应的影响。最终的断裂位置受塑性形变中后期的影响,与应力屈服区产生的初始缺陷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982.
一种基于纳米二氧化硅增强凝集反应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抗体包被纳米粒子的简单快速的压电免疫凝集法,用于蛋白质检测。该方法原理是利用羊抗人IgG(G-anti-hIgG)包被的二氧化硅(或金)纳米粒子和人IgG(hIgG)发生免疫凝集反应而使得压电晶体频率发生改变进行测定。当凝集反应发生时,修饰在探针表面的G-anti-hIgG通过hIgG与G-anti-hIgG包被的纳米粒子结合,将质量效应和粘弹性因素叠加作用于压电晶体。结果表明这使得背景值大幅减小而信号明显增强。另外,对修饰后了抗体及结合免疫复合物的探针表面进行了SEM表征,对使用聚乙二醇作为增敏剂和实验最佳离子强度、pH值进行了优化选择。该传感器检测hIgG线性范围是0.26-16.7 mg mL-1,最低检出限为84 ng mL-1。  相似文献   
983.
The optical transient and kinetics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transients formed in the reaction of OH with benzotrifluoride (BTF) were performed by a laser flash photolysis techniqu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π‐type adduct of C6H5(OH)CF3 was the major reaction channel, and the δ‐type adduct of C6H5CF3OH formation was an additional minor process in the oxidation reaction of BTF attacked by OH radicals yielded from the photolysis of H2O2. Addition of OH to the CF3 group led to the fluoride ion elimination to yield α,α‐difluorophenylcarbinol (C6H5CF2OH). Trifluoromethylphenol (HOC6H4CF3) of meta‐, para‐ and ortho‐substituted isomers resulted from the addition of OH to the BTF aromatic ring.  相似文献   
984.
L-脯氨酸独有的亚胺基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并广泛用作不对称有机化合物合成的有效催化剂。本文在碱性介质中研究了二(氢过碘酸)合银(III)配离子氧化 L-脯氨酸的反应。经质谱鉴定,脯氨酸氧化后的产物为脯氨酸脱羧生成的 γ-氨基丁酸盐;氧化反应对脯氨酸及Ag(III) 均为一级;二级速率常数 k′ 随 [IO4-] 浓度增加而减小,而与 [OHˉ] 的浓度几乎无关;推测反应机理应包括 [Ag(HIO6)2]5-与 [Ag(HIO6)(H2O)(OH)]2-之间的前期平衡,两种Ag(III)配离子均作为反应的活性组分,在速控步被完全去质子化的脯氨酸平行地还原,两速控步对应的活化参数为: k1 (25 oC)=1.87±0.04(mol·L-1)-1s-1,∆ H1=45±4 kJ · mol-1, ∆ S1=-90±13 J· K-1·mol-1 and k2 (25 oC) =3.2±0.5(mol·L-1)-1s-1, ∆ H2=34±2 kJ · mol-1, ∆ S2=-122 ±10 J· K-1·mol-1。本文第一次发现 [Ag(HIO6)2]5-配离子也具有氧化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985.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相对论有效实势(RECP)(O/6-311++g(d,p), V/lanl2dz)水平上对气态VOx(x=1-5)分子的几何构型, 振动频率, 电子亲和势和能级分布进行了理论研究. 通过对基态结构的几何参数分析发现, 它们的基态结构趋于立体结构. 其基态结构为: VO (4Σ), VO2 (2A1), VO3 (2A), VO4 (2A2), VO5 (4B2) . 对基态结构的垂直电离能, 电子性质和能级分布研究分析表明: 该系列分子最稳定的是VO4, 最不稳定的是VO. 该系列分子基态的平均VO键键长随氧原子数的增加而增长.  相似文献   
986.
以中草药有效成分β-榄香烯为起始原料, 经烯丙位的氯代反应及亲核取代反应在β-榄香烯母体上成功地引入含吡啶基的三齿螯合剂, 并与稳定的三羰基铼配位, 得到了一种新的铼(I)三齿配合物, 在此基础上利用铼的放射性同位素Re-188进行了放射性标记. 反应中间体及最终化合物分别用IR, 1H NMR, HRMS, HPLC或元素分析进行表征, 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癌活性研究. β-榄香烯三羰基铼配合物的合成、放射化学合成及体外抗癌活性评价, 为探讨β-榄香烯体内靶点和作用机制提供了可能, 并为最终开发基于β-榄香烯的放射性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7.
香草酰胺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价廉易得的香草醛为起始原料,经过3步反应,高产率合成了酚羟基由对甲苯磺酰基保护的香草胺类化合物5.将香草醛转化为香草肟4,用金属还原生成中间体香草胺;将6-溴己酸固相反应合成三苯基季膦盐再经Wittig缩合反应制备8-甲基-顺-6-壬烯酸,最后其与香草胺反应后,超声波促进酯水解合成目标产物1,总收率达47.93%.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等结构表征的结果表明,已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988.
半结晶聚合物注射成型中结晶动力学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半结晶聚合物注射成型过程及其结晶过程进行偶合模拟,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影响.具体是在注射成型数值模拟中考虑结晶动力学效应,分别在本构方程、能量方程及材料物性参数方程中引入反映结晶效应的参数;同时在结晶动力学计算中考虑流动诱导效应,从能量的角度提出并使用修正的动力学模型,用材料流动过程的耗散能表征流动对结晶的影响.通过对等规聚丙烯(i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两种半结晶聚合物注射过程模拟结果的分析比较,证实成型过程具有加速结晶的作用.同时,材料的结晶也对注射成型加工过程,尤其是保压与冷却过程的温度场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9.
对50个单元构成的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PDEA)低聚物的水溶液体系进行了分子动力学的研究,分别模拟了300 K时的伸展链、310 K时的伸展链以及紧缩链与水构成的体系,对溶液中PDEA周围溶剂水分子的分布情况以及水分子形成氢键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在PDEA周围的水产生了比本体水更有序的结构,形成了更多的氢键,这种有序结构维持到第二水合层甚至更远.发生相分离后,PDEA与水分子形成的氢键大部分未被破坏,水合层中每个水分子形成的氢键数也没有明显变化,但水合层(形成有序结构的水分子)内水分子数目的减少使得总的氢键数目减少,从而造成体系能量增加及熵增加.同时还研究了聚合物及水分子的自扩散系数,表明PDEA影响周围水分子结构的同时,对水的动力学性质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0.
8-羟基鸟嘌呤自由基的开环反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经实验校准的B3LYP/DZP++方法研究了8-羟基鸟嘌呤自由基的开环反应机理. 计算结果表明, 该反应先后历经C8—N9键的断裂、羟基H原子向N7原子转移两个步骤完成, 转移中的H原子具有阳离子的特征. 当没有水存在时, 羟基H原子的转移反应需经历一个四元环的过渡态, 具有较高的活化能, 反应较困难. 但如果有水分子存在, 羟基H原子的转移步骤将经历一个低活化能的六元环过渡态, 使整个8-羟基鸟嘌呤自由基的开环反应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顺利完成. 在无水催化时, 羟基H转移是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 而有水催化时, 反应的速率由C8—N9键的断裂步骤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