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化学   172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22篇
物理学   6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以空气为气化剂、并通过GC-MS分析,研究了污水污泥流化床气化时气化温度(650、750和850 ℃)和污泥性质对污泥气化焦油产率及其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气化焦油产率随气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厌氧消化污泥气化焦油的产率比未消化污泥的低。污泥气化焦油中的化学组成可分为五类:脂肪族化合物、脂环化合物、芳香烃、芳香烃衍生物和杂环化合物。随气化温度的升高,A2/O工艺的未消化污泥气化生成的焦油中脂肪族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的产率均明显降低,芳香烃衍生物的产率则有显著地提高,而芳香烃和杂环化合物的产率均先增加后减少。气化温度为650 ℃时,活性污泥法消化污泥气化焦油中五类有机物的产率均低于未消化污泥的,而A2/O工艺消化污泥气化焦油中芳香烃产率高于未消化污泥的,其他四种有机物的产率则均低于未消化污泥的。  相似文献   
252.
苯丙酮尿症(PKU)是新生儿先天性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所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疾病.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测定了5例PKU新生儿出生3天和出生30天后的血斑与20例年龄相仿的正常新生儿血斑中辅酶Q10的绝对含量和辅酶Q9的相对含量,其中,健康新生儿血斑中辅酶Q10的含量为(122.1±24.9) ng/mL,PKU新生儿组的含量为(59.0±12.0) ng/mL.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胆固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KU新生儿血斑中辅酶Q10、Q9、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含量均显著降低,辅酶Q10的降低与血斑中苯丙氨酸含量升高呈现显著反向相关.本研究结果为PKU患儿的饮食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53.
254.
进行了干涉成像光谱仪的EMC试验,说明干涉成像光谱仪基本满足EMC试验大纲要求, 除其中个别项目如CE102电源线传导发射、RE102电场辐射发射部分频点超标外,大纲规定的其它试验项目都合格.采取滤波、隔离等措施后,CE102、RE102也合格,表明干涉成像光谱仪可以在其工作的电磁环境中按设计要求运行,并且不对该环境中其它设备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255.
利用非Lipschitz李雅普诺夫函数给出了一类非线性时变微分方程指数稳定性的新的充分条件,改进了文献中的某些结果.  相似文献   
256.
钙阻抗剂的离子交换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功能高分子材料 ,为研究某些药物离子的交换反应特性用以指导新型离子交换树脂控释给药系统的设计 ,选择钙通道阻滞剂盐酸维拉帕米和盐酸地尔硫 卓 作为模型药物 ,以 0 0 1× 7树脂作为药物载体 ,研究了该树脂与上述药物的交换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 ,盐酸维拉帕米、盐酸地尔硫 卓 与 0 0 1× 7树脂的交换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温度升高可显著提高树脂的载药量。 2 5℃交换反应达平衡时 ,两药物的平衡常数Ke 分别为 0 .0 5 2 7和 0 .5 63 5 ,说明盐酸地尔硫 卓 易与树脂发生交换反应 ,即此树脂对药物的亲和力大 ;两药物与树脂交换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kJ·mol- 1 )分别为 7.2 91和 1.42 1,说明交换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交换反应热ΔHm°(kJ·mol- 1 )分别为 85 .3 6和 5 8.2 8,说明交换反应为吸热反应 ,温度升高有利于向交换反应方向进行 ;交换反应熵变ΔS° >0 ,说明交换反应是熵变增加的反应。通过上述研究 ,可为新型离子交换树脂释药系统的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7.
改进了Wittig-Horner反应合成维A酸酯的方法,利用3-甲基5-(2,6,6-三甲基-1-环已烯-1-基)-1,3(或1,4)-戊二烯膦酸二烷基酯直接与五碳醛反应合成目标产物,省掉了碱催化下的双键重排反应。将含有C^1末端双键的膦酸二烷基酯直接用于wittig-Horner反应。  相似文献   
258.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树脂制备及其静态交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氢溴酸美沙芬(DM)、盐酸伪麻黄碱(PE)、盐酸苯丙醇胺(PM)作为模型药物,以001×7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药物载体,在静态条件下,考察了该树脂与上述药物的交换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25℃时树脂与DM、PE和PM的反应速率常数k(min-1)分别为1.041×10-3±2.56×10-5,2.290×10-2±1.24×10-4,2.40×10-2±1.02×10-4,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反应活化能Ea(kJ/mol)分别为50.26,21.68,20.83;在25℃反应达平衡时,表观交换反应平衡常数Ke分别为3.235±0.252,3.680±0.214,4.51±0.328;其自由能变化ΔG°(kJ/mol)分别为-2.909±0.0205,-3.228±0.0181,-3.732±0.0127,表明交换反应是自发的;反应热ΔH°(kJ/mol)分别为88.44±5.548,48.29±3.214,48.66±3.158,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259.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功能高分子材料,本文研究了强酸(001×7)和弱酸(110)阳离子交换树脂与钙通道阻滞剂盐酸维拉帕米(VH)的交换反应特性。结果表明,001×7和110树脂与VH的交换率、树脂载药量及反应平衡常数均分别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和减少;298K时,两树脂与VH进行交换反应的自由能ΔG°(kJ/mol) 分别为8.5503和6.0911,交换反应热ΔHm°(kJ/mol)分别为100.29和 -22.77;交换反应熵(kJ/mol·K)分别为0.3077和 -0.0968,表明001×7与VH的交换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属于熵增加的反应,即升高温度有利于交换反应的进行;而110与VH 树脂的交换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该反应是熵减少的反应,即升高温度不利于交换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260.
The last few years have witnessed a spectacular advancement in new catalytic methods based on metal-free organic molecules. In many cases, these small compounds give rise to extremely high enantioselectivities. Preparative advantages are notable: usually the reactions can be performed under an aerobic atmosphere with wet solvents. The catalysts are inexpensive and they are often more stable than enzymes or other bioorganic catalysts. Also, these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can be anchored to a solid support and reused more conveniently than organometallic/bioorganic analogues, and show promising adaptability to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and process chemistry. Herein we focus on four different domains in which organocatalysis has made major advances: 1) The activation of the reaction based on the nucleophilic/electrophilic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s. This type of catalysis has much in common with conventional Lewis acid/base activation by metal complexes. 2) Transformations in which the organic catalyst forms a reactive intermediate: the chiral catalyst is consumed in the reaction and requires regeneration in a parallel catalytic cycle. 3) Phase-transfer reactions: The chiral catalyst forms a host-guest complex with the substrate and shuttles between the standard organic solvent and the second phase (i.e. a solid, aqueous, or fluorous phase in which the organic transformation takes place). 4) Molecular-cavity-accelerated asymmetric transformations: the catalyst can select between competing substrates, depending on size and structure criteria. The rate acceleration of a given reaction is similar to the Lewis acid/base activation and is the consequence of the simultaneous action of different polar functions. Herein it is shown that organocatalysis complements rather than competes with current methods. It offers something conceptually novel and opens new horizons in syn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