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71篇 |
免费 | 1842篇 |
国内免费 | 246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959篇 |
晶体学 | 263篇 |
力学 | 754篇 |
综合类 | 322篇 |
数学 | 1134篇 |
物理学 | 40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40篇 |
2023年 | 171篇 |
2022年 | 350篇 |
2021年 | 382篇 |
2020年 | 370篇 |
2019年 | 403篇 |
2018年 | 341篇 |
2017年 | 395篇 |
2016年 | 399篇 |
2015年 | 471篇 |
2014年 | 554篇 |
2013年 | 720篇 |
2012年 | 718篇 |
2011年 | 763篇 |
2010年 | 653篇 |
2009年 | 699篇 |
2008年 | 753篇 |
2007年 | 651篇 |
2006年 | 619篇 |
2005年 | 580篇 |
2004年 | 427篇 |
2003年 | 345篇 |
2002年 | 411篇 |
2001年 | 420篇 |
2000年 | 356篇 |
1999年 | 242篇 |
1998年 | 185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96篇 |
1994年 | 96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95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9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生鲜猪肉细菌总数预测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鲜猪肉中细菌总数(TVC)超标会直接危害大众,为此研究验证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相应的建模方法预测生鲜猪肉中TVC的可行性。针对非线性、小样本问题, 以及光谱维和空间维的大数据量问题,在综合比较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人工神经网络(ANNs)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3种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最终选取了LS-SVM方法组建模型。3种建模方法综合比较的结果表明,LS-SVM同时兼顾了训练精度和泛化能力两方面的性能,使其都能做到最优,与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所检测TVC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7 2和0.942 6,校正均方根误差和预测标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07 1和0.217 6,其建模性能优于其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LS-SVM预测建模方法可作为快速、非破坏预测生鲜猪肉TVC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2.
近年来,随着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中的广泛使用,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巡检机器人在已知的拓扑地图中标记了待执行巡检任务的停靠点,不同任务需要从初始点出发经过不同的一系列停靠点再返回初始点,如何规划路径是机器人面临的问题。首先分析了路径规划面临的问题,然后通过分析拓扑地图的特征,对地图进行等价简化,再对问题进行建模使用遗传算法求解巡检任务路径规划的近似最优解。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提出的基于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是可行有效的,为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任务路径规划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臭氧(O3)浓度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地方污染水平的基准,所以其绝对值的准确性至关藿要.在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DOAS)对O3的测量过程中,光谱反演波段的选择可直接决定O3浓度的测量准确度.文章主要研究了在不同光谱波段O3特征吸收结构和差分光学厚度(D')的不同,在不同光谱波段O3浓度反演的干扰来源以及影响程度,确定了实际检测时大气消光对不同波段光强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多种污染物标准气体进行了同时临测,计算出标准气体在不同光谱分辨率不同O3浓度时的测量误差,确定了对O3的最适用光谱波段范围.在此波段既能够实现对痕量气体的准确定性定量,又能达到测量所需要的高灵敏度,强选择性和适用的时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74.
利用在金刚石对顶砧上集成的金属电极,对不同粒径的ZnS材料进行了高压原位电导率测量. 粒径为2 μm的体材料ZnS在15 GPa时,电导率迅速增大5个数量级,表明体材料ZnS此时发生了从闪锌矿到岩盐矿的结构相变. 而粒径6 nm的纳米材料ZnS的结构相变压力为21 GPa. 电导率测量结果还表明纳米 ZnS比体材料ZnS还具有更宽的迟滞区间. 相似文献
75.
76.
We have used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to study the formula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mineral penkvilksite Na 2TiSi 4O 11·2H 2O. Penkvilksite is a mineral which may be used in the uptake of radioactive elements. Both Raman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ies identify a band at ~3638 cm?1 attributed to an OH-stretching vibration of hydroxyl units. The inference is that OH units are involved in the structure of penkvilksite. The formula may be well written as Na 2TiSi 4O 10(OH)2·H 2O. The mineral is characterised by a very intense Raman band at 1085 cm?1 and a broad infrared band at 1080 cm?1 assigned to SiO-stretching vibrations. Raman bands at 620, 667 and 711 cm?1 are attributed to SiO and TiO chain bonds. Water-stretching vibrations are observed as Raman bands at 3197, 3265, 3425 and 3565 cm?1.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enables aspects of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mineral penkvilksite to be ascertained. Penkvilksite is a mineral which can incorporate actinides and lanthanides from radioactive waste. 相似文献
77.
Factor analysis is a powerful tool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dynamic studies. One of the major drawbacks of Factor Analysis of Dynamic Structures (FADS) is that the solution is not mathematically unique when only non-negativity constraints are used to determine factors and factor coefficient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novel method to correct FADS solutions by constructing and minimizing a new objective function. The method is improved from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s (NMFs) algorithm by adding a sparse constraint that penalizes multiple components in the images of the factor coefficients. The technique is tested on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a patient ultrasound liver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works well in comparison to the truth in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to region of interest (ROI) measurem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