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23篇
  免费   3321篇
  国内免费   4677篇
化学   12765篇
晶体学   528篇
力学   1329篇
综合类   441篇
数学   2623篇
物理学   823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572篇
  2021年   606篇
  2020年   682篇
  2019年   612篇
  2018年   613篇
  2017年   735篇
  2016年   775篇
  2015年   807篇
  2014年   1056篇
  2013年   1412篇
  2012年   1457篇
  2011年   1528篇
  2010年   1378篇
  2009年   1356篇
  2008年   1503篇
  2007年   1282篇
  2006年   1270篇
  2005年   1064篇
  2004年   885篇
  2003年   784篇
  2002年   836篇
  2001年   791篇
  2000年   738篇
  1999年   529篇
  1998年   317篇
  1997年   276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7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王瑞玉  李忠 《催化学报》2014,35(1):134-139
以CuCl2为前驱物与HY分子筛进行固相离子交换制备了Cu/Y催化剂,采用热重方法研究了CuCl2与HY分子筛的表面固相离子交换反应,结合活性测试表明催化剂中高度分散的CuCl和离子交换形式的Cu+物种是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活性中心。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活性金属Cu主要以CuCl形式存在于分子筛外表面,而在分子筛笼内则以交换的Cu+和少量吸附的CuCl形式存在。与以CuCl为交换铜源所制催化剂相比,以CuCl2为铜源制备的催化剂Cu含量低,催化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942.
对电极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s)中主要起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及收集电荷的作用,铂对电极常用的制备方法为磁控溅射法,但其成本较高,制备条件苛刻. 本文通过引入低成本的表面活性剂Span-85,所制得的铂对电极的附着力、透光率和均匀性显著改善,实现了面积可控,与两步浸泡法和旋涂热解法制备的对电极在DSCs中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7.30%,6.96%和7.0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和附着力测试等结果表明,(1)添加表面活性剂有利于增加附着力及改善透光率和均匀性;(2)使用该法制备的Pt/FTO对电极的透光率与两步浸泡法制作的相同,且铂粒子分布更加均匀. 电化学阻抗图谱、塔菲尔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丝网印刷方法制备的Pt/FTO对电极具有更加优异的催化性能,且该法更有利于降低其生产成本和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943.
采用廉价的三苯基氧膦和混酸合成了一种含磷二胺单体,二(3-氨基苯基)苯基膦氧(DAPPO)。在4,4′-二胺基二苯醚(ODA)、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和均苯四酸二酐(PMDA)聚合体系中引入该单体,制备含磷聚酰亚胺纤维。热失重分析(TGA)结果表明,聚酰亚胺纤维的热稳定性随含磷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当n(DAPPO):n(ODA)为7:93时,纤维的极限氧指数达到了43,说明纤维的阻燃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44.
以芳香酸为原料, 通过酯化、 肼解及环化反应制得中间体5-芳基取代-1,3,4-噁二唑-2-硫酮(C1~C3), 然后中间体与甲醛和取代氨基嘧啶(D1~D5)发生Mannich反应得到一系列新型含有嘧啶环的1,3,4-噁二唑类衍生物(E1~E15). 所得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 IR及 1H NMR确认.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植物病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其中化合物E3和E8的抑菌效果优于对照药三唑酮.  相似文献   
945.
将5种离子液体[Bmim]HCO3, [TMG]L, [MEA]L, [Bmim]Cl和[Bmim]BF4分别与N-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混合, 得到新型复配脱硫剂, 考察了离子液体的消泡性能和复配脱硫剂在不同离子液体、 吸收温度以及复配比例下的脱硫性能, 并且对较优脱硫剂进行了再生性能的研究. 采用离子色谱仪对经臭氧深度处理的再生液进行了SO42-离子浓度测试, 并对脱硫剂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从而进一步分析了吸收机理. 结果表明, 室温下复配脱硫剂脱硫能力大小顺序为[Bmim]Cl-MDEA-H2O>[Bmim]HCO3-MDEA-H2O>[Bmim]BF4-MDEA-H2O>MDEA-H2O>[TMG]L-MDEA-H2O>[MEA]L-MDEA-H2O. 离子液体与MDEA结合的稳定性为主要影响因素, [Bmim]HCO3的消泡能力最强, [Bmim]Cl-MDEA-H2O, [Bmim]BF4-MDEA-H2O和[Bmim]HCO3-MDEA-H2O脱硫剂可以通入空气获得基本再生, H2S与离子液体的结合越稳定, 脱硫效率越高, 但脱硫剂的再生程度会降低.  相似文献   
946.
邓兰青  钟宏  王帅 《有机化学》2014,(2):414-418
以6-氯-5-氰基烟酸、3-氰基-4-氟苯甲酸、4-氰基-3-氟苯甲酸和6-氯-5氰基-2-吡啶甲酸为原料,经过酰胺化和关环两步反应合成了2,4-二氨基喹唑啉和2,4-二氨基吡啶并[2,3-d]嘧啶衍生物,该方法操作简便,除6-氯-5-氰基-2-吡啶甲酸外,其它三种酸的反应收率可达65%以上.采用氢核磁(1H NMR)、碳核磁(13C NMR)和高效液质联用(LC-MS)分析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所选肿瘤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4c,4d,4e和4f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5-Fu).  相似文献   
947.
948.
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利用T型三羧酸配体3,4',5-联苯三羧酸(H3BPT=biphenyl-3,4',5-tricarboxylicacid)制备并表征了2个2D→3D穿插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Ni3(BPT)2(bpe)2(H2O)6]·2DMF·7H2O}n(1)和{[Ni3(BPT)2(bpea)2(H2O)6]·2DMF·5H2O}n(2)(bpe=1,2-bis(4-pyridyl)ethylene,bpea=1,2-bis(4-pyridyl)ethane,DMF=N,N-dimethylformamide)。在这2个化合物中,BPT配体和含氮配体bpe或bpea共同连接相邻的Ni(Ⅱ)中心,形成(3,4)-连接的(63)(65.8)二维双层结构。相邻双层结构间相互穿插,形成具有聚轮烷结构的2D→3D互锁结构。气体吸附性质表明,化合物1对CO2和N2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949.
以铽离子为发光中心、对苯二甲酸为第一配体、菲咯啉为第二配体,采用化学方法一步制备出表面羧基修饰的铽荧光纳米配合物。使用活化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配合稳定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对配合物表面的羧基进行活化,促使活化羧基与潜血手印中的胺基在温和条件下迅速发生酰胺反应,成功实现了潜血手印的靶向显现。优化了潜血手印显现的最佳条件,显现悬浮液中配合物与水的质量比推荐为1∶35,显现浸泡时间推荐为20 s。并深入探究了手印显现的对比度、灵敏度、选择性、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表面活化羧基修饰的铽荧光纳米配合物适用于光滑非渗透性及半渗透性客体表面潜血手印的高质量与高效率显现。  相似文献   
950.
Two novel complexes [Mg(DPC)(H2O)3]·2H2O(s) and Sr2(H2DPC)2(HDPC)2(DPC)(H2O)2(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method of liquid phase reflux. X-ray crystallography, chemical analysis, and elemental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s and compositions of the two complexes. Low-temperature heat capacities of the complexes were measured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s from 78 to 350 and 78 to 352 K for [Mg(DPC)(H2O)3]·2H2O(s) and Sr2(H2DPC)2(HDPC)2(DPC)(H2O)2(s), respectively. The polynomial regressions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least square fitt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 points. The polynomial fitted values of the molar heat capacities and the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relative to the standard reference temperature 298.15 K based on the polynomial equations were derived. In addition,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two compounds was investigated by thermal analysis technique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