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2篇
  免费   4199篇
  国内免费   6138篇
化学   17365篇
晶体学   714篇
力学   1712篇
综合类   849篇
数学   3292篇
物理学   940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697篇
  2021年   722篇
  2020年   742篇
  2019年   841篇
  2018年   702篇
  2017年   951篇
  2016年   940篇
  2015年   1190篇
  2014年   1367篇
  2013年   1801篇
  2012年   1910篇
  2011年   2009篇
  2010年   1771篇
  2009年   1854篇
  2008年   2081篇
  2007年   1850篇
  2006年   1830篇
  2005年   1530篇
  2004年   1264篇
  2003年   1031篇
  2002年   1124篇
  2001年   1042篇
  2000年   869篇
  1999年   569篇
  1998年   362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33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7篇
  1965年   7篇
  193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设计并合成了二苯磷酰基取代的四苯基硅基团,并将其作为宽禁带聚合物母体材料构筑基元,通过Suzuki反应偶连3,6位取代的咔唑合成了聚合物SiCzP.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表征.与模型聚合物SiCz相比,二苯磷酰基的强吸电子能力,降低聚合物母体材料的LUMO能级,更有利于电子的注入.SiCzP与SiCz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19与227℃,失重5%时的分解温度分别为441与426℃.二者均具有良好的成膜性,掺杂器件初步结果表明,二苯磷酰基的引入使器件的亮度和效率都得到提高,其最大流明效率和功率效率比SiCz分别提高了98%和75%.  相似文献   
962.
介绍了北京海光仪器公司生产的AFS–3100原子荧光光度计在使用过程中仪器与电脑通讯失败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963.
钒液流电池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储能电池之一。隔膜作为钒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钒电池的转化储能效率和使用寿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钒电池用隔离膜的发展现状。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Nafion膜)作为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隔膜,从传导机理、交换机理和表面涂覆、交联、复合等表面改性技术方面入手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对磺化的特种工程塑料为主的非氟耐热型质子交换膜和功能化的聚烯烃隔膜在钒电池中的当前进展做了全面总结,并对钒液流电池用电池隔膜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4.
提出了一种高效合成3’,5’-O-二乙酰基-4-硫胸腺嘧啶核苷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目标产物产率可达93.9%以上。以二氧六环做溶剂,反应温度102℃,乙酰化胸腺嘧啶核苷与P2S5的摩尔比为1∶1.2,微波功率700W辐射8分钟,即可高收率得到3’,5’-O-二乙酰基-4-硫胸腺嘧啶核苷。  相似文献   
965.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是一种新型热塑性脂肪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高阻隔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但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差,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改性是提高其性能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采用淀粉、纤维素和甲壳素等天然高分子对PPC的改性研究,尤其是天然高分子含量和预处理方法等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PPC/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发展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66.
报道了对苯二甲酸(TPA)与1,3-丙二醇(PDO)在SO42-/6TiO2-ZrO2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酯化反应。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对酯化反应产物的成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的物质是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单酯(HPCBA)形成的二聚体和环状二聚体,也有较多的HPCBA形成的三聚体。有少量的可能没有端羟基和端羧基的未知结构物质。本文章研究结果对于TPA和PDO缩聚获得高分量的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PTT)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7.
本文以凹凸棒土为固相萃取剂,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法联用,富集并检测样品中的痕量金属离子。研究了凹凸棒土对痕量Cu(Ⅱ)和Pb(Ⅱ)的吸附作用,考察了吸附时间、凹凸棒土加入量等影响其吸附和解吸的主要因素、并考察了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及共存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 6.0、凹凸棒土用量为0.25 g时,凹凸棒土对Cu(Ⅱ)和Pb(Ⅱ)的吸附率达到90.3%和92.1%;用20 mL 0.1 mol.L-1的HNO3可将吸附在凹凸棒土上的Cu(Ⅱ)和Pb(Ⅱ)定量洗脱。凹凸棒土对Cu(Ⅱ)和Pb(Ⅱ)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15.8 mg.g-1、23.7 mg.g-1;本法对Cu(Ⅱ)和Pb(Ⅱ)的检出限分别为2.80μg.L-1、0.25μg.L-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和2.1%(Cu(Ⅱ)、Pb(Ⅱ):0.40μg.mL-1,n=5)。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实测了水样中Cu(Ⅱ)和Pb(Ⅱ)的含量,加标回收率均在96%~105%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6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染发剂中N,N-双(2-羟乙基)-p-苯二胺硫酸盐(DHPD)、N,N-二甲基-p-苯二胺硫酸盐(DMPD)、N,N-二乙基-p-苯二胺硫酸盐(DEPD)、N-苯基-p-苯二胺盐酸盐(PPD)4种p-苯二胺N位衍生物的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1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25 mmol/L磷酸缓冲液(pH 6.0,含0.1%的辛烷磺酸钠)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50 nm和280 nm。各组分的线性范围为0.1~400 mg/L,相关系数r为0.999 2~0.999 9,检出限为18~108 mg.kg-1,定量下限为42~320 mg.kg-1,RSD<10%,加标回收率为83%~115%。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基本满足实际样品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69.
通过熔融扩散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硫量的有序介孔碳(CMK-3)/硫复合材料(C x Sy).使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比表面积测定仪(BET)、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分析、表征和观察样品.将复合材料组装成钠硫电池,室温下测试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CV)曲线结果表明,室温钠硫电池在1.61 V处有一个还原峰,对应于Na2Sx(x=2~5)的形成;在1.82 V和1.95 V分别有一个氧化峰,对应于Na2Sx(x=2~5)的分解.50%(by mass,下同)硫含量(C1S1)电极0.05C(1C=558 mA·g-1)倍率首周放电容量500 mAh·g-1,50周期循环比容量为305.6 mAh·g-1.交流阻抗数据拟合计算其表观活化能为21.83 kJ·mol-1.本研究可为室温钠硫电池多孔电极材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70.
A new cage compound, 3, 5, 8, 10, 11, 12-hexanitro-3, 5, 8, 10, 11, 12-hexaazatetracyclo [5.5.1.12,6.04,9] dodecane (HNHATCD, I) as well as its –ONO2 (II) and –N3 (III) derivatives were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work. Their molecular structures were optimized at the B3LYP/6-31G(d,p) level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Heat of formation, strain energy, deton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rmal stability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N3 group greatly increases the heat of formation, but decreases the strain energy and density, and it is much more helpful for enhancing the detonation energy than the –NO2 and –ONO2 groups. An analysis of bond dissociation energies (BDEs) of the weakest bonds implies that the BDE of –N3 derivatives is the smallest but it is still larger than 120 kJ mol?1, revealing that these designed compounds have a high thermal stability. Considering the deton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rmal stability, I and II may be potential candidates of high energy density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