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化学   747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47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66篇
物理学   59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Intrinsic luminescence from metal nanostructures complements conventional scattering and absorption behaviors and has many interesting and unique features. This phenomenon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resear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its variou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recent advances in this field, summariz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this type of luminescence, and compare theoretical models to describe the phenomena. On the basis of the excitation process,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and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s are summarized briefly in three parts, namely,continuous-wave light, pulsed laser, and electron excitation. A universal physical mechanism likely operates in all these emission processes regardless of differences in the excitation processes; however, there remains some debate surrounding the detail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se luminescence phenomena will not only provide a deeper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but will also advance and extend their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62.
鉴于目前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排放日益严重,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大气悬浮颗粒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和散射,气溶胶颗粒的吸收系数相对较小,因此不能消除光吸收系数测量的散射,难以精确测量吸收系数。本文用大气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来衡量光在大气传播过程中的强弱,并利用大气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来估计大气悬浮颗粒物的辐射强度,对如何准确测量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使用自行研制的自动连续黑碳气溶胶测量系统COSMOS进行测量,精确测量吸收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本论文提出的系统和校准方法测量的黑碳气溶胶浓度具有精度高,成本低的优点,其测量结果跟商品化仪器测量结果大致一样。  相似文献   
63.
周泽文  凌征球 《应用数学》2015,28(3):540-548
本文研究了一类描述可燃混合气体的热传播过程理论的退化抛物型方程组.借助于椭圆问题的特征值与特征函数理论,通过构造不同的上、下解得到了方程组解的整体存在与有限时刻爆破的条件.此结果不仅扩充了只讨论两个函数的半线性问题,并且证明了方程组中的系数ai,边界条件中的权重函数gi(x,y)以及指数li在决定问题解的爆破与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梁莉丹  林振浪  陈尚勤  赵凯怡  陈翔 《应用数学》2015,37(5):398-400,429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39 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早产随访组,采用鲍秀兰早期教育资料制定的干预计划,进行系统干预,并与326 例失访的早产儿童以及与随访组相似的326 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分析。采用Gesell 儿童发育量表等标准化工具进行发育评估。结果 早产随访组Gesell 儿童发育量表5 项均分、总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总分与早产失访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早期干预能显著促进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智能发育,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5.
基于绝缘微堆技术的直线加速器由于其能够实现较高的粒子加速梯度,尤其在质子加速及肿瘤治疗领域的优势得到高度关注。目前该种加速器处于研发阶段,有一系列技术和工程问题有待解决。介绍了课题组在过去的两年里围绕建立一台1 MeV质子注入器原型样机在固态脉冲功率系统、绝缘微堆及质子束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实现了耐压梯度接近20 MV/m的环形绝缘微堆样品,样品内径30 mm,外径50mm,厚度15mm,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固态脉冲功率系统实现了光导开关多路稳定工作模式,开关直流偏置耐压达到20kV,采用激光二极管触发同步系统在15路同步时实现了低于1ns的抖动,输出300kV的电压脉冲,输出电压脉冲宽度10ns;进行了低能质子加速束流动力学的初步分析和模拟工作,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微堆结构可以实现质子束的有效加速和传输。  相似文献   
66.
合成了2个基于氮氧自由基配体且结构类似的双核配位化合物,其分子式分别为[Mn2(hfac)4(NIT-mo-pmy)2](1)和[CO2(hfac)4(NIT-mo-pmy)2](2),其中hfac=六氟乙酰丙酮,NIT-mo-pmy=2-(2-甲氧基-5′-嘧啶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基-3-氧-1-氧自由基。2个配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双核配位单元进一步构筑为中心对称的平行四边形分子阵列。变温磁化率的测试表明,在2个配合物中,中心离子和氮氧自由基单元之间存在反铁磁交换作用。借助构效关系研究,分析了磁作用强度的差异。通过适当近似的磁化学模型,对Mn(Ⅱ)配合物的磁性行为进行了定量拟合,并与相关化合物磁作用强度进行了比对、分析。  相似文献   
67.
荧光分子探针技术在表达分子间识别行为及复杂生命和环境体系的内状态信息方面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氧杂蒽及其衍生物螺连隐色体结构变化伴随的分子荧光变换模型,广泛且深入的应用于构建新型功能光敏探针分子.近年来此类探针的合成设计及功能化调控研究异常活跃,新的突破不断涌现.综述了新近基于氧杂蒽及其衍生物的荧光探针在金属阳离子、pH、阴离子识别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阐释了该类探针分子的构筑,识别检测机理以及探针在生物成像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8.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高精度电子设备出现,这些设备的稳定运行都离不开高品质直流稳压电源的支持。基于MSP430单片机设计并实现了一款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该电源由单片机控制电路、稳压输出电路、液晶显示电路、辅助电源电路等组成。可通过按键实现输出电压的预置,并通过液晶显示,输出电压在0V~20V之间可调,通过“+”“-”两键操作,电压最小步进值为0.1V,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输出电压值。该电源带负载能力强,具有过流过压保护功能,并且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线路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69.
Fiber-optic beam shaper based on multimode interfere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method of fiber-optic based beam shaping is investigated both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A cylindrically symmetric method of lines (MoLs)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device. The device is fabricated by fusion splicing a predetermined length of multimode fiber (MMF) to a single-mode fiber. The multimode interference (MMI) effects create ring-shaped field profiles at certain positions inside the MMF. The shaped beam can be used in medical applications requiring particular irradiation patterns.  相似文献   
70.
利用自组的光纤探头式光谱仪对载体肉类表面进行光谱测量,采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对肉类可见光谱进行识别,分析了隐层神经元、期望误差、判别输出范围等网络参数的调整对识别功能的影响.基于大量实测数据样本,优化网络结构参数选择,建立了良好的人工神经网络,对肉类光谱识别率达到9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