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化学   38篇
综合类   5篇
物理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9 毫秒
31.
取代酞菁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酞菁类化合物作为新一代光敏剂用于光动力学治疗癌症,因表现出良好的光动力活性、靶组织选择性和低毒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对近几年取代酞菁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2.
定性及定量分析珍稀药材金线莲中的游离氨基酸.方法:将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法应用于珍稀药材金线莲游离氨基酸的分析测定.结果:17种氨基酸的检出限在0.23~3.37 pmol之间,峰面积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2~3个数量级,5次平行测定的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6%~4.2%之间.结论:方法适用于...  相似文献   
33.
中华鳖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态特征、养殖性能、细胞水平、同工酶和DNA分子水平介绍了中华鳖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目前中华鳖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对中华鳖种质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4.
35.
药物分析课程与家庭环境致癌因素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现代人而言,对生命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而癌症将取代心脏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1]。癌症发病因素虽比较复杂,但环境因素是重要诱因,特别是室内空气污染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因此医学院校学生(特别是药学专业学生)应适当增加家庭致癌因素方面教育。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都是《中国药典》所规范的方法,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且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药物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之后开设的,所以部分内容有些与上述课程重复,可在授课时适当略过。另外,为…  相似文献   
36.
芦荟多糖中游离蛋白去除的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 Sevag法去除芦荟多糖中游离蛋白的条件。探讨两相比、振摇时间对去除蛋白的影响研究表明 ,两相比 4∶ 1、振摇时间 5 min为最佳条件 ,且对多糖含量几乎没有影响。Sevag法可快速、简便去除芦荟多糖中的游离蛋白  相似文献   
37.
分别测定四-(三氟乙烷氧基)酞菁锌(ZnPcF)于非水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及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玻碳(GC,抛光)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ZnPcF在DMF及DMSO溶剂均呈现4对电流峰,半波电位分别为0.558、-0.761、-1.034和-1.417 V,显示该物存在4个准可逆酞菁配体的单电子转移过程.而在PBS溶液中,ZnPcF乳化液仅呈现两个电流峰,半波电位为-0.885和-1.104 V,为不可逆反应特征,与酞菁锌(ZnPc未取代)相比,由于其周边取代基—三氟乙烷氧基的吸电子作用,导致氧化还原电位正移.  相似文献   
38.
在HAc-NaAc水溶液或二甲亚砜(DMSO)非水溶剂中,芦荟大黄素于铂电极上均显示一个准可逆的双电子转移过程,与HAc-NaAc溶液相比,芦荟大黄素在DMSO溶剂中的峰电位明显负移,且波形改变很大;HAc-NaAc溶液中,峰电流Ipa与芦荟大黄素的浓度在1.0×10-5~6.0×10-4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6mol/L.溶剂对芦荟大黄素的电化学性能有甚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为实现对4种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产地(分别来自福建宁德养殖、浙江温州养殖、浙江舟山养殖和舟山渔场自然海域捕捞)的区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及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对大黄鱼肌肉中19种矿物元素及δ13C、δ15N和C、N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基于质量分数差异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Fisher判别分析对4种不同产地大黄鱼进行区分。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事后多重比较(LSD和Tamhane T2检验)结果表明,12种元素(C、N、Mg、Al、K、Ti、Cr、Cu、Zn、Se、Sn、Ba)及δ13C、δ15N在不同产地大黄鱼中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差异。PCA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1%)的得分散点图分成了4个相对集中的区域,4种不同产地大黄鱼彼此无重叠,能被有效区分。CA结果表明,4种不同产地大黄鱼中除温州养殖大黄鱼样本被分为两类,其他3种大黄鱼样本均各自聚为一类。Fisher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原始分类结果的判别准确率为100%,“留一法”交叉验证分类结果显示,有85.7%的舟山养殖大黄鱼样本被正确分类,14.3%的被误判为温州养殖大黄鱼,其余3种大黄鱼样本分类准确率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元素及稳定同位素比值差异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手段,可有效实现大黄鱼的产地区分,为大黄鱼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在含刚果红的硼砂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扫描,在玻碳电极上形成聚合物薄膜.在 -0. 8V~+1. 8V(vsAg/AgCl)的扫描电位范围形成的薄膜具有较高的电活性和稳定性.该电极对抗坏血酸、邻苯二酚的电化学氧化有催化作用,增大了氧化峰电流.催化峰电流与抗坏血酸和邻苯二酚浓度分别在 20 ~1 200mmol/L, 50 ~2 000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