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54篇
综合类   6篇
物理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建立了采用芯片式微型流通池的测定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的顺序注射可更新表面非均相荧光免疫分析法。将羊抗人IgG抗体固定于包被有蛋白A的Sephamse CL4B凝胶微珠,然后制备成固相抗体。用标记FITC的抗人IgG抗体作为第二抗体。固相抗体、血清试样和荧光标记第二抗体由顺序注射系统注入芯片式微型流通池,并在其中进行免疫反应生成夹心式抗体.抗原荧光复合物。荧光分光光度计通过光纤与流通池耦合测定截留于流通池中的抗体一抗原复合物荧光强度。一次测定完成后,微珠即被排出流通池。流通池经缓冲液清洗后即可进行下一次测定。体系经优化后,检出限为0.1mg/L IgG,分析速率达到11次/h。3.9mg/L IgG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7%和5.2%;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3—7.0mg/L IgG。所建立的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人血清中IgG的测定。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一种基于紫外光/臭氧(UV/O3)表面改性和硅烷化技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与聚苯乙烯(PS)的不可逆封合的新方法. 首先, 用UV/O3处理PS使其表面产生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 然后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UV/O3处理后的PS硅烷化, 使其表面形成氨丙基硅分子链; 再将硅烷化后的PS与拟封合的PDMS同时用UV/O3处理, 使两者表面均产生硅羟基. 最后将处理后的PDMS与PS贴合, 通过硅羟基之间的缩合实现两者的不可逆封合. 以接触角、XPS和ATR-FT-IR对封合过程进行表征. 封合的PDMS-PS复合芯片可承受大于0.5 MPa的压强. 采用该方法制备了PDMS-PS复合微流控芯片用于HeLa细胞的培养. 实验表明, HeLa细胞在PDMS-PS复合芯片通道内的生长状况大大优于在全PS芯片、略好于在全PDMS芯片内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53.
芯片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安培检测具有的高灵敏度、低成本、低能耗、易集成化便携化、与微加工技术匹配等特点,芯片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系统(μCE-AD)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近年来μCE-AD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重点讨论了近年来在芯片的设计、集成化电极的制备、消除分离电压的干扰等方面的进展;同时介绍了利用分离电场拓展检测范围、阵列电极和阵列通道、化学修饰电极的应用、新型进样技术和试样预处理等方面的新成就;最后展望了未来μCE-AD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4.
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是微全分析系统(MTAS)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和发展前沿,在仪器微型化方面展现出很多优点[1].Kitamori等[2,3]根据多相层流无膜扩散分离技术建立了芯片上的微流控液-液萃取分离系统,对芯片上的液-液萃取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5.
用芯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研究了分离多种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衍生氨基酸的实验条件.采用以乙醇为有机添加剂的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体系(50 mmol/LSDS,体积分数为15%的乙醇,5 mmol/L pH 9.2的硼砂缓冲液),在72 mm长的通道上实现了10种常见氨基酸的分离,一次分离的时间小于5 min.  相似文献   
56.
复方新诺明片剂中有效成分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快速测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快速测定复方新诺明片中磺胺甲恶唑(SMZ)和甲氧苄氨嘧啶(TMP)的含量。使用长27cm(有效长度20cm)内径50μm的石英毛细管,25kV分离电压,在0.05mol/L的乙酸盐缓冲液(pH5.5)中,上述两组分可在1.5min内完全分离。用紫外检测器在214nm处检测,外标法定量。10次检测含有141.7mg/LSMZ和25.6mg/LTMP的试样溶液,相对标准偏差为1  相似文献   
57.
苑广信  何巧红  陈恒武  方群  张燕冰 《分析化学》2006,34(12):1693-1696
研究用芯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分离测定经7-chloro-4-n itrobenzo-2-oax-1,3-d iazole(NBD-C l)衍生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实验条件。采用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体系(12 mmol/L SDS 10mmol/L硼砂缓冲液,pH 9.0),在45 mm长的通道上实现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快速分离,一次分离小于1.5m in。10~100 mg/L范围内,峰高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检出限分别是0.83 mg/L和1.10 mg/L。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尿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离测定,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8.
扑热息痛的光化学荧光特性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扑热息痛(PR)的在线光化学荧光特性。发现丙酮可提高PR的光化学反应速率并增强其光化学荧光强度;反应介质的PH值(7.7~11.2)对光化学反应的速率影响不大,但对光化学荧光的强度影响明显。以含有0.04%丙酮的PH9.6硼砂硼砂缓冲液作为反应介质,建立了流动注射在线光化学荧光测定扑热息痛的新方法,检测限(3σ)为19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6%,分析速度达60次/h。应用本法测定了4种  相似文献   
59.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针对大循环仪器分析实验学生上机时间少、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对仪器分析实验进行分阶段教学改革。阐述了分阶段教学的做法和效果,讨论了改革的体会。  相似文献   
60.
研究以紫外光光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区域选择性金属化的方法. 通过对无臭氧紫外光、紫外光+臭氧(UV/O3)、臭氧对PMMA表面亲水化改性效果的对比, 发现仅有UV/O3可有效地使PMMA表面亲水. 表面红外光谱表明, UV/O3对PMMA表面协同作用的结果是在辐照区域生成了羧基等含氧活性基团. 以此含氧活性基团为基础, 经过胺化、氯金酸阴离子交换、NaBH4还原等表面反应, 在UV/O3作用区域形成化学镀所必须的金纳米催化中心, 再将PMMA浸入镀金、镀铜等化学镀浴中, 即可实现PMMA表面的区域金属化. 以打印的菲林片为原始掩膜, 该方法分辨率可达50 μm或更小. 以该法制备了金和铜的薄膜微电极、金膜微电热器等金属微器件, 并表征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