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444篇
化学   816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73篇
综合类   97篇
数学   270篇
物理学   5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八面沸石中的骨架铝可按其环境次邻位上出现的铝数分为4类。环境无次邻铝的铝离子形成分子筛的强酸中心;周围有1至3个次邻铝的铝离子形成的酸中心酸性较弱,与前者相比易于从骨架上解脱。基于一级动力学近似,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八面沸石脱铝过程,得到4种类型铝离子的数目随硅铝比改变而演化的规律。预计硅铝比在6.68附近,脱铝八面沸石中的强酸中心数目达到极大值;如果强、弱酸中心铝离子的解脱速率差别较大,则脱铝八面沸石中强酸中心浓度较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2.
Based on the methods reported by Ambler and Kraus, a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long-chain branching distribution in polymers by the combined use of GPC and intrinsic viscosity data of polymer fractions. In this method, g_i, λ_i, G_i, m_i, the weight percentage of polymer that is branched, etc. can be used simultaneously to characterize the distribution, degree and content of branching in polymers. Some relations between molecular weight polydispersity and branching polydispersity in Nickel-based high cis-1,4-polybutadiene samples are discuss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long branches λ. per unit molecular weight is a function of molecular weight and all of the samples are highly branched at a molecular weight of about 10~6.  相似文献   
83.
HPLC/MS测定蒲公英颗粒中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海棠  徐远金 《化学通报》2008,71(6):415-419
建立了同时测定蒲公英颗粒中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3种酚酸物质含量的HPLC-MS方法.样品用含5%甲酸的甲醇溶液超声提取后,在Zorbax Eclipse XDB-C18(2.1mm×150mm,5μm)色谱柱上,以含0.2%甲酸的水(A)-乙腈(B)体系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线性梯度洗脱程序为:Omin,5%B;1.5min,10%B;10min,40%B;流速:0.25mL/min;在ESI正离子模式下,采用选择性离子监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0~20.0、0.030~20.0和0.100~20.0μg/mL,检出限分别为0.010、0.006和0.020μ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4%~101.6%,相对标准偏差为1.7%~3.3%.样品在10 h内测定基本不变,可用于蒲公英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4.
为探索油-气-水三相流持气率测量难题,该文开展了脉冲透射式超声传感器持气率测量动态实验研究。首先,利用超声传感器与光纤传感器组合,测取了油-气-水三相流中段塞流、混状流、泡状流的响应信号;其次,提取了超声脉冲信号的最大值序列来反映不同流型时超声传感器响应特性,同时,借助双头光纤传感器与相关测速法,计算得到了流体中气泡弦长序列;最后,结合流型与泡径信息,利用超声传感器测量了不同流型下持气率,并分析了不同流型持气率预测的误差来源,为其他油-气-水三相流持气率测量传感器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不同缓冲体系对以玉米醇溶蛋白为载体制备的具有缓释性能的伊维菌素微球片剂药物溶出速度的影响;【方法】体外模拟大鼠胃肠道环境,测定伊维菌素微球片剂在不同缓冲体系中药物溶出以及释放动力学;【结果】在0.1mol/LHCl和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pH=2.2)中,2h药物溶出率分别为19.60±0.95%和25.62±5.17%(p>0.05);在0.1mol/LHCl 0.32%胃蛋白酶(w/v)、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pH=2.2) 0.075%胃蛋白酶(w/v)和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pH=2.2) 0.0375%胃蛋白酶(w/v)中,2h药物溶出率分别为62.00±3.76%、74.18±8.26%和64.61±3.20%;在含有大鼠5%胃内容物的0.1mol/LHCl体系中,IVM在2h内溶出的百分率为42.27%,然后转移到含有大鼠4%小肠内容物的PBS体系中继续溶出3h,溶出百分率为88.03%;【结论】胃蛋白酶可以加速伊维菌素从微球片剂中的溶出。  相似文献   
86.
通过三甲基碘硅烷与聚二(2-甲氧基乙氧基)膦腈侧链上的醚键反应后水解得到侧链含部分羟基的聚膦腈,然后利用聚膦腈的侧链羟基在异辛酸亚锡催化作用下,引发己内酯单体开环聚合制备了聚膦腈-g-聚己内酯共聚物.该共聚物中聚己内酯链段的接枝率和侧链长度可通过改变三甲基碘硅烷和己内酯单体的投料来控制.  相似文献   
87.
温敏性嵌段共聚物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在链转移剂巯基乙醇存在下的自由基共聚,制备了具有端羟基的共聚物P(NIPAAm-co-DMAAm).利用其端羟基在异辛酸亚锡催化下引发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NIPAAm-co-DMAAm)-b-PCL,并在聚己内酯(PCL)链末端引入可光催化反应的不饱和双键.通过1H-NMR、GPC和相转变温度(LCST)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嵌段共聚物形成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胶束粒径,比较了核交联前后胶束的粒径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共聚物的组成,可获得LCST在40℃附近的胶束,胶束经核交联后,粒径有所减小,但稳定性明显提高,可用于对药物的温敏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88.
Nine novel triazole compounds containing ester group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elemental, ^1H NMR and IR analyses, and optimized by means of DF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ethod at the B3LYP/6-31G* level. Based on the quantum-chem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and the Pearson coefficients between FA and quantum- chemical parameters, V, LogP, MR and EHOMO are shown to be the important relative factors which affect FA of the title compounds.  相似文献   
89.
利用研制的岩石动静组合加载实验装置进行循环冲击实验,研究了在循环冲击过程中岩石典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及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岩石在循环冲击过程中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内部裂纹扩展的加载阶段、第1卸载阶段和第2卸载阶段等5个阶段。在相同入射波循环作用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岩石的反射波峰值越来越大,反射波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来越迟,透射波峰值越来越小,透射波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表明在循环冲击过程中岩石内部损伤逐渐累积,从而导致抵抗外部冲击载荷的能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0.
金解放  吴越  张睿  王熙博  余雄  钟依禄 《爆炸与冲击》2020,40(10):103101-1-103101-14

地下岩体工程爆破开挖中,距爆源不同距离处岩体承受的地应力和动载荷大小不同,从动载荷的角度表征岩石动态破坏结果与工程实际更吻合。为研究动载荷和地应力大小对岩体破碎和能量耗散特性的影响,利用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分别设置7个冲击速度和轴向静应力等级,对红砂岩试件进行冲击试验。根据试件的破碎状况,分析不同静应力工况下冲击速度对岩石破坏模式和机理的影响。计算不同工况下的应力波能量值,研究冲击速度和轴向静应力对岩石能耗特性的影响。对破坏试件进行筛分试验,研究岩石破碎分形维数随冲击速度和轴向静应力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试件的破坏程度逐渐加大。无轴压时岩石试件破坏后整体仍是一个圆柱体,属于张拉破坏;有轴压时岩石试件宏观破坏后呈沙漏状,属于拉剪破坏。岩石耗散能随冲击速度的升高呈二次函数关系递增;轴向静应力越高,递增幅度越小。随着冲击速度的升高,岩石分形维数由零逐渐增加;随着轴向静应力的升高,分形维数由零转为大于零的临界冲击速度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