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8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907篇
化学   1687篇
晶体学   77篇
力学   213篇
综合类   50篇
数学   461篇
物理学   145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Spin-lattice relaxation time, spin-spin relaxation time and two-dimensional nuclear Overhauser enhancement spectroscopy (2D NOESY) experiments of polyoxyethylene lauryl ether (Brij-35) micelles in aqueous solutions at a concentration of 100 times the critical micellar concentration (cmc) give direct evidence that the hydrophilic polyoxyethylene chains, staying in the exterior of the micellar core, are coiled, bent and aligned around the micellar core with a certain number of water molecules included. This hydrophilic layer is in contact with the solvent, water, keeping the micellar solution stable. 1H NMR relaxation time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first oxyethylene group next to the alkyl chain participate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micellar core. The motion of the hydrophilic polyoxyethylene chains is less restricted as compared with the hy-drophobic alkyl chains.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研究了Pd(Ⅱ)与meso-四(4-甲基-3-磺基苯)卟啉(T(4M3SP)P)的显色反应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抗坏血酸存在下,pH48的HAc-NaAc介质中,沸水浴加热,Pd(Ⅱ)与T(4M3SP)P形成1∶1(M∶L)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41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0×105L·mol-1·cm-1钯量在0-2.25μg/10μ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法应用于催化剂中痕量钯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 对26个新型苯环5-(取代)苯甲酰胺基苯磺酰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 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CoMFA模型(R2=0.948, F=91.364, SE=0.141). 结果表明, 此类磺酰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与苯环5位取代基的立体结构和电场性质密切相关. 根据CoMFA模型的立体场和静电场三维等值线图不仅直观地解释了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而且为进一步设计高活性的目标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1,3,3-三硝基氮杂环丁烷的热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不同加热速率(β)的非等温DSC曲线离开基线的初始温度(T0)、onset温度(Te)和峰顶温度(Tp), 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的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k和EO)和指前因子(Ak), Hu-Zhao-Gao方程ln βi=ln[A0/(be0 or p0G(α))]+   be0 or p0Tei or pi求得的be0 or p0, Zhao-Hu-Gao方程ln βi=ln[A0/((ae0 or p0+1)G(α))]+(ae0 or p0+1) ln Tei or pi求得的ae0 or p0, 微热量法确定的比热容(Cp), 以及密度(ρ)、热导率(λ)和分解热(Qd, 取爆热之半)数据, Zhang-Hu-Xie-Li公式、Hu-Yang-Liang-Xie公式、Hu-Zhao-Gao公式、Zhao-Hu-Gao公式、Smith方程、Friedman公式和Bruckman-Guillet公式, 计算了TNAZ在β→0时的T0, Te和Tp值(T00, Teo和Tp0)、热爆炸临界温度(Tbe和Tbp)、绝热至爆时间(tTlad)、撞击感度50%落高(H50)和热点起爆临界温度(Tcr), 得到了评价TNAZ热安全性的结果: TSADT=Te0=485.81 K, Tp0=497.38 K, Tbeo=499.50 K, Tbp0=513.45 K, tTlad=8.90 s (n=0), tTlad=8.96 s (n=1), tTlad=9.01 s (n=2), H50=28.88 cm, Tcr=641.46 K (Troom=293.15 K), Tcr=658.89 K (Troom=300 K), 表明: (1) TNAZ对热是稳定的; (2)撞击感度好于环三亚甲基三硝胺(RDX); (3)热点起爆临界温度高于RDX, 而界于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TATB)和六硝基茋(HNS)之间.  相似文献   
995.
以环氧大豆油(ESBO)和甲醇为原料,通过开环加成反应合成大豆油多元醇。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对ESBO转化率和多元醇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Bronsted酸中心的HZSM-5催化剂对该反应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以HZSM-5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16h条件下,环氧大豆油转化率可达92.4%,产物多元醇的羟基值为177.4mgKOH/g。  相似文献   
996.
3,6-二肼基-1,2,4,5-四嗪的热行为、比热容及绝热至爆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微商热重法(TG-DTG)研究了3,6-二肼基-1,2,4,5-四嗪(DHT)的热行为, 其分解过程可分为两个放热的分解过程, 且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4.8和123.4 kJ·mol-1, 指前因子分别为1016.63和109.48 s-1. DHT热爆炸的临近温度为426.10 K. 同时, 利用微量热法和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DHT的比热容, 298.15 K时的标准摩尔比热容为183.61 J·mol-1·K-1. 计算获得了DHT的绝热至爆时间为263.84-297.58 s之间的某一值.  相似文献   
997.
吲哚-6-酰腙类化合物的微波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酰腙类结构引入吲哚环中, 合成一类新型的吲哚-6-酰腙化合物, 以期为新药筛选提供先导化合物.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 以较高的产率得到14个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 其结构均经1H NMR, IR, MS及元素分析确证, 并测试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98.
新型高能有机钾盐K(DNDZ)的晶体结构和热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新型高能有机钾盐2-(二硝基亚甲基)-1,3-二氮杂环戊烷钾盐[K(DNDZ)],并培养出单晶。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为:a=0.506 31(19) nm,b=1.336 2(5) nm,c=1.164 9(4) nm,β=99.860(6)°,V=0.776 5(5) nm3,Z=4,μ=0.674 mm-1,F(000)=432,Dc=1.815 g·cm-3。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K(DNDZ)的热行为,第一放热分解反应的放热焓、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444.75 kJ·mol-1,152.2 kJ·mol-1和1013.92 s-1。其热爆炸的临界温度为208.63 ℃。  相似文献   
999.
水样中莠去津和呋喃丹通过C18固相萃取柱使之分离并富集。用氮气将固相萃取柱吹干后,用二氯甲烷淋洗使被测组分洗脱,所得洗脱液用氮气吹至尽干,用混合溶剂[甲醇与甲酸-水(0.1+99.9)溶液按40比60的比例混合]1 mL溶解残渣,所得溶液供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用。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作分离柱,用不同比例的甲醇和甲酸-水(0.1+99.9)溶液的混合液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淋洗,使上述两种农药分离后进行串联质谱测定,所用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两种农药质量浓度均在0.10~10.00μg.L-1范围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均为0.15 ng.L-1。在3个浓度水平上(0.10,0.50,5.00μg.L-1)加入两种农药的标准溶液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其平均回收率在77.0%~102.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在2.9%~7.6%之间。  相似文献   
1000.
为适应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分层次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我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具体实际,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融入科学、节约、环保的理念,对高分子基础实验体系、内容、组织与运行、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整体优化和改革。使实验成本得到降低,污染物明显减少,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实现了高分子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