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3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907篇
化学   1691篇
晶体学   77篇
力学   213篇
综合类   50篇
数学   461篇
物理学   145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交链孢酸;杀菌剂;双键顺反异构;3-芳胺甲叉-6-苯基-5;6-二氢-2H-吡喃-2;4-二酮类新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相似文献   
972.
研究了NH2 OH·HCl存在下测定阿托品的极谱动力波法。在 0 .1mol/LLiCl 4.4× 1 0 - 3 mol/LNH2 OH·HCl支持电解质溶液中 ,阿托品于 - 1 .90V(vs.SCE)处产生一个极谱动力波 ,其二阶导数峰电流与阿托品在 6.0× 1 0 - 5~ 4.0×1 0 - 4 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r=0 .9992 ,n =5 )。与无NH2 OH·HCl存在时相应还原波相比 ,该动力波电流可提高分析灵敏度一个数量级。讨论了该动力波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973.
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能力对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两个不互溶的液相接触时,如果其中一相或两相含有表面活性物质,就可能产生动态界面张力。两相间的界面张力随时间连续变化,直到平衡为止。在到达平衡的过程中,经常通过一个最低值。酸性油/碱水体系也会出现类似现象。Englind和Berg把动态界面张力解释为表面活性物质在界面上累积的结果,并观察到1,5-戊二醇由白油向水中传质时存在明显的吸附-脱附位垒。Rubin和Radke首次给出了解释酸性原油与碱水溶液接触时产生动态界面张力的物理模型,他们提出在油水上存在一个表面活性物质的脱附位垒,原油中的酸性物质与氢氧化钠在界面上的反应是迅速完成的,而这些物质的脱附,则比较缓慢,从而合理地解释了这一特征。近年来,由于超低界面张力在强化采油中的重要性,国外研究者对酸性油/碱/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特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对正构烷烃/石油磺酸盐体系动态界面张力的研究,考察了吸附-脱附位垒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对动态界面张力曲线的影响,对酸性油/表面活性剂体系动态界面张力的机理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74.
本文应用聚乙二醇400(PEG400)作内标,通过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测定5个氨基醇类化合物及衍生物的准确质量,并考察了锥孔电压、锥孔温度等因素对准确质量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5.
抗坏血酸对λ噬菌体紫外诱导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研究抗坏血酸对紫外诱导λ噬菌体的影响 ,从自由基角度探讨了λ噬菌体紫外诱导过程的机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可有效抑制紫外对λ噬菌体的诱导 ,抑制效果具有明显的量效性。抗坏血酸浓度为 31 .8μmol/L时 ,抑制率高达 98%。细胞密度影响试验表明细胞密度为 4× 1 0 8cells/m L时 ,噬菌斑形成单位数最高。随着细胞密度的逐渐增加或减少 ,噬菌斑形成单位数均呈下降趋势。利用电子自旋共振及自旋捕捉技术 ,检测到紫外诱导过程中的自由基信号 ,其强弱与细胞密度密切相关 ,1 0 8cells/m L时自由基的信号明显强于 1 0 10 cells/m L。抗坏血酸的加入可消除所产生的自由基信号。由此可得出结论 :λ噬菌体的诱导裂解与自由基密切相关 ,抗坏血酸由于清除了所产生的自由基而对λ噬菌体的诱导裂解起到抑制  相似文献   
976.
采用相转移催化反应合成了两个不饱和脂环氮杂冠醚。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测定了他们的结构。特别是利用高分辨质谱、碰撞诱导裂解、质量分析离子动能谱对它们的质谱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可能的碎裂途径。 由于两个化合物的结构类似,所以它们的质谱有相同之处,但环大小和取代基不同,也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977.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清铁,红细胞内铁及血清铁蛋白、MCH、MCHC。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铁、红细胞内铁,血清铁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78.
用ESR方法研究了甲基紫精(MV++)与甲醇,乙醇及苄醇等之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和光反应过程.结果发现,甲基紫精存在条件下,某些很稳定的醇类也可以发生光催化分解和光催化氧化的反应,甲基紫精在反应过程中起的是催化剂的作用在无氧条件下,MV++/C2H5OH体系经UV光照10min后即可观察到很强的MV+离子基的信号,表明甲基紫精与乙醇分子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当进行较长时间光辐照,则MV+离子基逐步消失而生成H原子和碳中心自由基。在通氧条件下进行光照时,则无MV+基信号而产生OOH基和碳中心自由基的信号.当体系中有一定量的水存在时,OOH基减弱而产生·OH基,且随着水量的增加,·OOH基的强度更为减弱直至消失,而同时羟基浓度则大大增加.另一个有趣而重要的现象是,对于MV++/苄醇体系,在通氧条件下辐照时可给出很强的超氧阴离子基O2-的信号,而MV++/甲醇体系可产生较弱的O2-信号.但是在无氧时甲基紫精的存在进行光辐照甲醇并不发生反应,而苄醇却可被甲基紫精光催化分解产生很强的苄氧基,羟甲基等自由基.本文详细地研究和讨论了甲基紫精与几种醇之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和相应的均相光催化反应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979.
喹啉基重氮氨基偶氮苯的合成及其与汞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新三氮烯类显色剂喹啉基重氮基偶氨苯的合成,性质及共与汞的显色反应。在PH9.5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有乳化剂OP存在下,该试剂与汞生成2:1的橙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2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3*10^5L.mol^-1.cm^-1汞量在0-20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980.
胶束电动色谱分离5种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以40mmol/L硼砂-4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运行缓冲溶液,柱温60℃,在13min内分离了5种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药物。讨论了它SDS浓度、硼砂浓度、缓冲溶液PH、柱温对迁移时间和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