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9篇
化学   172篇
力学   55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1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CNT)负载的纳米镍(Ni/MWCNT)和纳米镍钴(Ni-Co/MWCNT)颗粒,然后将它们分别与氯化钯溶液反应,形成的钯纳米颗粒原位沉积在MWCNT表面,从而得到MWCNT负载的Pd-Ni/MWCNT和Pd-Ni-Co/MWCNT催化剂。SEM和TEM图像显示,MWCNT上的催化剂颗粒是由5~10 nm的小颗粒团聚而成的30~100 nm的大颗粒,三金属催化剂的粒径比双金属的粒径小,在MWCNT上的分散度更高。ICP和EDS分析显示,Pd直接还原并包覆在纳米镍和纳米镍钴表面;采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技术,研究了催化剂在碱性溶液中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Pd-Ni-Co/MWCNT催化剂对乙醇氧化具有强的电催化活性,乙醇氧化对应的峰电流密度达101.8 mA·cm-2,并且催化剂催化活性稳定。  相似文献   
12.
程琪  聂小娃  郭新闻 《分子催化》2022,36(2):145-16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苯酚、邻甲酚、愈创木酚在不同结构Ru-Fe(211)表面上吸附活化性能和加氢脱氧反应路径.结果表明,Ru掺杂能促进H2分子在Fe(211)表面上解离,提高加氢脱氧反应速率.酚类在1Ru_(ads)-Fe(211)表面上吸附比在1Ru_(sub)-Fe(211)表面上更稳定,苯酚和邻甲酚脱羟基步骤能垒分别降低0.13和0.28 eV,有利于生成芳烃.愈创木酚在1Ru_(sub)-Fe(211)表面上加氢脱氧优势路径是先脱甲氧基生成苯酚,苯酚再加氢脱氧生成产物苯(速控步骤能垒1.16 eV);而在1Ru_(ads)-Fe(211)表面上愈创木酚先脱羟基再脱甲基生成苯酚的路径更具有动力学优势(速控步骤能垒1.21 eV).计算结果表明Ru掺杂方式影响Fe催化剂对酚反应分子的吸附稳定性以及加氢脱氧反应路径和性能.与1Ru掺杂Fe(211)催化剂相比,增加Ru原子数形成4Ru_(ads)-Fe(211),能够进一步提高酚类反应物的吸附强度,但导致加氢脱氧反应能垒升高.因此,在Fe催化剂上以表面吸附的形式掺杂少量贵金属Ru更利于酚类加氢脱氧生成芳烃.  相似文献   
13.
以4-(1H-1,2,4-三氮唑)苯甲酸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种稀土配位聚合物[Tb(tbc3)(H2O)3]n(1)和{[Nd(tbc3)(H2O)3]·H2O}n(2)(Htbc=4-(1H-1,2,4-三氮唑)苯甲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该配位聚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TG及荧光光谱表征。单晶结构表明,配位聚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位聚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位聚合物1和2均为一维链结构,均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构造。  相似文献   
14.
利用溶胶-凝胶法,采用三种酸性金属氧化物(氧化铌、氧化钨和氧化钼)对锰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改性. 测试了催化剂的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活性,以筛选对应不同温度窗口的合适酸性氧化物改性剂. 同时评价了催化剂的NO氧化和NH3氧化活性. 利用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测试、H2程序升温还原、NH3/NOx程序升温脱附和NH3/NOx吸附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MnOx-CeO2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低温(100-150 ℃)活性. 酸性金属氧化物的添加削弱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特性,从而抑制了NH3的活化和NO2辅助的快速SCR反应. 与此同时,相对高温(250-350 ℃)区NH3的氧化也受到了抑制,B酸和L酸上的NH3吸附得以增强. 因此,催化剂的SCR脱硝温度窗口向高温移动,改性效果Nb2O5 < WO3 < MoO3.  相似文献   
15.
The heat conduction in a one-dimensional (1D) hard-point model with mass gradient is studied.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we find an asymmetric heat conduction in this model with greater heat current in the direction of mass increase.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gradient, mass gradient and system size axe found to enhance the asymmetric heat conduction. Based on the collision dynamic of a haxd-point particle, we give a qualitative explanation fo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asymmetric effect.  相似文献   
16.
17.
石云龙  聂一行  陈鸿  吴翔 《物理学报》1993,42(10):1648-1653
本文利用微扰及变分法研究了耗散量子隧道系统中热库声子波函数的形变效应,发现形变与热库的维数有关。随着维数降低,一方面形变效应增大,另一方面形变效应对量子隧道系统的影响变得更为显著。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We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 properties of the ground state of a closed dot-ring system with a magnetic flux in the Kondo regime by means of a tight-banding Anderson Hamiltonian, using the Slave-Boson mean-field approach. The persistent current shows interesting dependences on the parity and on the size of the system. The signature of Kondo resonance at ζk/L = 0.15 is expected to be observed experimentally in the future. With the intensity of the coupling tD changes from weak to stro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system changes largely,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in-line one because of the attached dot.  相似文献   
19.
基团电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电负性均衡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基团电负性公式用上式计算了528个开链基团和环状基团的电负性,计算结果与国内外流行几套基团电负性颇为一致,且呈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镧,钐,铕及镱化合物对体外培养HeLa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应用细胞培养、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射自显影及细胞化学等技术研究了镧、钐、铕及镱的15种化合物对体外培养HeLa细胞分裂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氯化物的生物效应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其浓度为1mmol/L时,HeLa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细胞表面结构紊乱,DAN及RNA合成、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等均发生了变化;浓度为0.01mmol/L时,HeLa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细胞表面结构、DAN与RNA合成及细胞内上述三种酶活性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