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55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华根霉菌丝体结合脂肪酶催化酯合成动力学拆分2-辛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天宇  王栋  徐岩  何军邀 《催化学报》2008,29(4):403-408
研究了华根霉CCTCC M201021菌丝体结合脂肪酶(RCL)在非水相中催化酯合成动力学拆分外消旋2-辛醇的能力.发现RCL对该反应具有较好的光学选择性(E>100),辛酸和异辛烷分别是最佳的酰基供体和反应溶剂,体系水活度的减少对反应的光学选择性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反应初速度.在相同转化率下,通过添加3A分子筛降低体系水含量可使反应初始速度提高7.3倍.当底物浓度提高到0.230 mol/L,反应40 h时转化率达44.4%,产物酯的ee值为94.7%.与三种商品化脂肪酶进行了比较,发现在相同条件下RCL对2-辛醇的拆分不但具有较好的光学选择性(E=103.1),而且也表现出较高的反应初速度和转化率.  相似文献   
32.
起伏管线中的多相流液弹发展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压法对起伏管线中的多相流液弹长度进行了实验测量和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液弹长度按正态分布规律分布,在上升段液弹长度比水平段液弹长度有所减小,而在下降段,液弹长度又会有所恢复。液弹长度的减小和增加会相应地造成液弹速度的增加和减小。  相似文献   
33.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是继石墨烯之后的新型二维材料,由于其自身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在半导体、光电材料、能源储存和催化制氢等方面备受瞩目。化学气相沉积(CVD)是目前适合实现大规模制备二维材料的工艺之一,制备过程中参数的高度可控性使其具有很大优势。本文综述了近期通过CVD制备TMDs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在CVD制备工艺中各种参数对产物生长和最终形貌的影响,包括前驱体、温度、衬底、辅助剂、压力和载气流量等。列举了一些改进的CVD制备工艺,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最后讨论了目前CVD制备TMDs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4.
华根霉全细胞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芹  徐岩  滕云  王栋 《催化学报》2008,29(1):41-46
比较了5种不同商品化脂肪酶和自制的华根霉CCTCCM201021全细胞脂肪酶(RCL)催化油脂合成生物柴油的转化效果,结果表明,RCL能有效应用于无溶剂体系催化合成生物柴油.在无溶剂体系中对该酶催化生物柴油的转酯化反应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甲醇用量、体系含水量、酶的添加量和反应温度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使生物柴油最终收率大于86.0%.在有机溶剂体系中选择不同有机溶剂作为助溶剂进行转酯化反应,发现logP值在4.0~4.5的有机溶剂具有较好的转化效果.其中以正庚烷为助溶剂的转酯化反应具有最高的生物柴油收率86.7%.在无溶剂体系中RCL催化转化油酸和模拟高酸价油脂合成脂肪酸甲酯的研究表明,该酶具有很好的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潜力.  相似文献   
35.
合成了5,10,15,20-四(对-十四酰亚胺基苯基)卟啉配体(TMPPH2)及其锰、锌金属配合物(TMPPMnCl, TMPPZn), 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加以确认, 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拉曼光谱、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及电化学性质. 结果表明, 配体和配合物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及光电子能谱都有很大区别, 锰配合物的循环伏安曲线与配体和锌配合物不同, 除了卟啉环发生氧化还原外, 还发生了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36.
在空气-水两相流实验回路上对油田注汽管线上的一种不等径水平三通进行了相分离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侧支管的出口干度X3并非始终高于主管进口干度,当分流比超过某一临界值时X3将低于主管入口干度。该临界值随入口气相折算流速的提高而增大,同时通过在三通上游布置挡板也显著提高了临界分流比,证明流体惯性是影响水平三通相分离特性的最主要因素。与等径三通相比,不等径三通的特性曲线随着侧支管相对内径的缩小逐渐向左下方移动。  相似文献   
37.
Cu-rich precipitation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ain issues causing embrittlement of ferritic steels.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Cu segregation at ∑ 5 { 012} symmetrical grain boundary (GB) in BCC iron is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Metropolis Monte Carlo and molecular statics approaches. The segregation driven energies of Cu clusters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the distance from GB and also depend on the duster size. The length scales associated with Cu segregation at GB are determined. Al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 atoms prefer to segregate at ∑5 GB, which may account for the embrittlement of ferritic steels. The present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knowledge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ed mechanisms of Cu segregation at GB and also the possible effect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α-Fe.  相似文献   
3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系列Fe_(1-x)Mn_xO_z(x为Mn物质的量比,x=0、0.1、0.3、0.5)磁性催化剂,考察Mn掺杂对γ-Fe_2O_3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n掺杂能显著提高γ-Fe_2O_3的低温SCR脱硝活性,并拓宽其活性温度窗口;Fe_(0.7)Mn_(0.3)O_z催化剂的低温SCR脱硝活性最高,在125~200℃其NO_x转化率约为100%。N_2吸附及XRD分析结果表明,Mn的掺杂能优化γ-Fe_2O_3催化剂的孔隙结构及孔径分布,增大其比表面积和比孔容,并与催化剂中铁氧化物相互作用形成良好固溶体,从而提高γ-Fe_2O_3催化剂的低温SCR活性。  相似文献   
39.
实验采用300 keV的He2+辐照6H-SiC,辐照温度分别为室温,450,600和750 ℃,辐照剂量范围为1×1015–1×1017 cm-2,辐照完成后对样品进行拉曼散射和紫外可见透射光谱测试与研究. 这两种分析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He离子辐照产生的缺陷以及缺陷的恢复与辐照剂量和辐照温度有着直接关系. 室温下辐照会使晶体出现非晶化,体现在拉曼特征峰消失,相对拉曼强度达到饱和(同时出现了较强的Si-Si峰);高温下辐照伴随着晶体缺陷的恢复过程,当氦泡未存在时,高温辐照很容易导致Frenkel对、缺陷团簇等缺陷恢复,当氦泡存在时,氦泡会抑制缺陷恢复,体现在相对拉曼强度和相对吸收系数曲线斜率的变化趋势上. 本文重点讨论了高温辐照情况下氦泡对缺陷聚集与恢复的影响,并与高温下硅离子辐照碳化硅结果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6H-SiC 氦泡 拉曼散射光谱 紫外可见透射光谱  相似文献   
40.
研究“右行左超车”规则在高速公路不同交通负荷下对通行能力及安全性的影响。引入超车欲望值及状态改变率的概念,基于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右行左超车”规则下的单向双车道和三车道换道规则及相应的超车规则。选取5个评价参数,针对两车道模型,将“右行左超车”规则与无规则下的换道超车对交通效率与安全表现的影响进行对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安全表现方面,低负荷状态下“右行左超车”规则较无规则情形要差,而在高负荷状态下,该规则较无规则情形好;在通行能力方面二者差别不大;试验结果还表明:无论是有规则还是无规则,提高车道的最大与最小限速不仅可以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安全性。最后分析了模型的优缺点,并指出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