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9篇 |
力学 | 7篇 |
综合类 | 4篇 |
数学 | 2篇 |
物理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42.
我国每年产生废旧纺织品超过2 600多万吨,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而其再生利用率不足10%。废旧纺织品组分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是影响其准确分类、快速回收和高附加值再利用的最大障碍。人工识别分选既费时费力又不准确,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对其进行快速无损高效识别分选。在前期探究的最佳测试条件下,利用自主研制的“纤维制品在线近红外高效识别与分选装置”对聚酯、棉、毛、锦纶、真丝、粘胶、腈纶、聚酯/毛、聚酯/棉、聚酯/锦纶、真丝/棉混纺和“特殊类”共计12类1 060个废旧纤维织物样本进行在线原始近红外光谱采集。基于采集的样本在线原始NIR谱图,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依据输入的样本光谱数据及对应分类标签进行网络训练,建立了12类废旧纺织品在线NIR定性识别模型。对比一维、二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其二维模型较优,该模型是将901~2 500 nm的一维数组归一化后转化为40×40像素的二维灰度图像,再交替进行多次卷积和池化来进行光谱特征的提取、压缩和数据降维。通过模型计算得到每类废旧纺织品样本的类别概率值,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类织物的最终分类。本模型训练过程设置为500轮,每次取32个样... 相似文献
43.
应用GE Insight和INBODY3.0测试不同年龄段高校女性知识分子的骨密度与身体成分,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肌肉、脂肪百分比也随之增大,且这些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各年龄段骨强度(STI)、T值、Z值无显著性差异;骨总量(BMC)、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均随BMI的增加而增大,存在统计学的差异性;骨强度、T、Z随着BMI的增加而呈现橄榄型.相关性检验还表明身高与骨强度、T、Z存在负相关,脂肪百分比与STI、T值存在负相关,无统计学上差异;体重、BMI、去脂体重、骨总量与Z值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
基于弱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层状有机超分子晶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合成了双吡啶双西佛碱(bped)有机分子,并用该分子进行了超分子网络晶体的组装.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40 14(15)nm,b=0.421 53(11)nm,c=1.115 05(4)nm,β=101.660(4)°,V=0.616 90(18)nm3,Z=2,R=0.064 8.在bped晶体中存在着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该氢键由N原子和H—C中的H原子相互作用而成.每一个bped分子同另外6个bped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45.
利用abinitioHF和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有机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镓(Gaq3)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系统分析前线分子轨道特征和能级分布规律以探索其电子跃迁的机理.对3种Gaq3衍生物及其高聚物进行分子设计,分析它们的发光可能性及配体对光谱性质的影响.揭示Gaq3及其衍生物所形成的高分子体系的能带分布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电子在基态与激发态间的跃迁,主要是在配体8-羟基喹啉环内或环间的电荷转移,主要为π-π*跃迁.电子从含O的苯酚环转移至含N的吡啶环上,O为电子的给体,N为电子的受体.电荷转移的途径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喹啉环上的C原子环内传递;另一种则是通过金属离子对配体8羟基喹啉的有效支撑,加强了环间相互作用,促进电子的转移.Gaq3衍生物的分子设计将有效提供合成发光材料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46.
不同电子传输层的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Tang等^[1]首次报道多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以来,其在亮度和效率上有了质的飞跃,表明器件的结构对提高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层器件虽然具有制作简单的优点,但却存在明显缺点:(1)复合发光区靠近金属电极,该处缺陷很多,非辐射复合几率大,导致器件效率降低;(2)由于两种载流子注入不平衡,载流子的复合几率较低,因而影响器件的发光效率,要使发光层中具有高的载流子辐射复合效率,两种载流子的注入及传输能力应相当,否则传输快的一方就会直接穿过发光层到达对电极被猝灭,平衡电子和空穴的注入与传输可通过在电极和发光层之间加入载流子输运层或限制层制作多层器件的途径来实现,基于上述考虑,我们以PPCP为发光层(PPCP是一种荧光效率较高的蓝光材料^[2-4],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尚未见有文献报道_,设计了4种不同电子传输层(ETL)的三层 结构的OLED,为研究电子传输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我们还制备了不含电子传输层的双层器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ETL,OLED的发光亮度及发光效率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7.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不同硅铝比和硅铁比的FeZSM-5系列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对模拟烟气的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脱除氮氧化物(NOx)研究。通过XRD、 SEM、 TEM、 UV-Vis和N2吸附,探究了不同硅、铝铁含量对催化剂孔道结构、物相结构及脱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高的铝、铁含量会造成催化剂结晶度的降低、物相结构不均一;FeZSM-5(60-60)最佳比例的铝、铁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仍可以表现出较好的活性以及优异的抗硫抗水热稳定性,FeZSM-5(60-60)最佳脱硝效率达97%。通入SO2和H2O时,NOx转化率仍可保持在85%以上;停止通入SO2和H2O时,NOx的转化率恢复至97%。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MSN),并用之吸附脱除水中的Mo(VI)。应用扫描电镜、介孔分析仪、红外光谱等对MSN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吸附时间、MSN投加量和温度对水中Mo(VI)脱除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Mo(VI)的最佳脱除条件:pH=3,MSN投加量为 8.5g/L,吸附时间为36h。在优化吸附试验条件下MSN对加标水中Mo(VI)的脱除率为93.6% ~ 97.3%。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