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化学   49篇
力学   33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51.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Kitaev quantum-spin-liquid(QSL) candidates,α-RuCl3 has receiv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However,its ground state exhibits a long-range zigzag magnetic order,which defies the QSL phase.Nevertheless,the magnetic order is fragile and can be completely suppressed by applying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Here,we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magnetic excitations of α-RuCl3 under an in-plane magnetic field,by carrying out inelastic neutron scattering measu...  相似文献   
52.
刘欢  王巍  巩马理 《物理学报》2013,62(14):144205-144205
报道了一种适合中小功率输出的全固态激光器的角抽运方法, 抽运光从板条激光器中板条晶体的角部入射, 可获得较高的抽运效率和较好的抽运均匀性.采用单角抽运方式, 首次进行了角抽运Nd:YAG复合板条946 nm连续运转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激光腔采用紧凑型平凹直腔结构, 腔长仅为20 mm. 当注入抽运功率为50 W时, 946 nm激光连续输出功率最高达5.29 W, 光光转换效率为10.6%, 斜效率为12%. 整台激光器结构紧凑, 调谐简单, 成本低,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角抽运 Nd:YAG晶体 连续波 946 nm激光  相似文献   
53.
王巍  安友伟  黄展  丁锋  杨铿  白晨旭 《光子学报》2012,41(11):1354-1358
提出了一种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为硬件处理器实现基于细胞神经网络的红外图像边缘检测方法.首先利用simulink的算法行为特性搭建红外图像输入模块,获得相关的红外图像头信息并对红外图像像素值范围进行相应变化,然后根据细胞神经网络模板所创建的查找表设计单个细胞元软核,再利用细胞神经网络阵列的规则性和互联的局域性,将单个细胞元软核扩展成细胞神经网络阵列.最后采用modelsim将细胞神经网络阵列与红外图像输入、输出模块相关联,从而达到实时处理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为硬件处理器平台实现的细胞神经网络对红外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与MATLAB软件仿真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两者只有极其微小的差别.在Xilinx公司Virtex-6系列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平台上,综合后占用极少资源的情况下得到142.693 MHz的最高频率,并且达到了2.378 Mpixels/sec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54.
A high-efficiency hybrid Brillouin/ytterbium fiber laser (BYFL) is demonstrated using a 41.5-cm-longhighly ytterbium-doped fiber and a 10-m-long single-mode optical fiber. The BYFL operates at 1 052.92nm,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t and the Brillouin pump (BP) wavelength matches the expected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SBS) Stokes shift. Its output power reaches 70.1 mW, which is more than seven times higher than the seeded BP power. The BYFL has an 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 that is greater than 65 dB and has many potent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in controllable optical delay lines, sensing, and RF photonics.  相似文献   
55.
线振动 MEMS 陀螺在大载荷条件下,驱动轴与检测轴的谐振频率会发生漂移,频差随载荷变大.这类型振动陀螺为了提高灵敏度往往将两个振动轴的谐振频率设计得尽量靠近,但当角速率载荷较大时,两个振动轴的谐振频率将发生分裂漂移,彼此互相远离.漂移量与向心加速度无关,近似与角速率载荷的平方成正比,且两轴的谐振频率越靠近漂移越剧烈.考虑到 Coriolis 效应的弹簧质量块二维振动数学模型可定量描述该现象,表明此现象为线振动陀螺 Coriolis 效应的一部分.理论分析、仿真研究和实验数据的不同角度对这种频率漂移特性的分析结果吻合良好,为进一步结构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6.
钛光度分析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光度法测定钛近 5年来研究的某些进展 ,涉及经典光度法、动力学光度法、计算光度法及流动注射光度法测钛 ,引文 6 0篇。  相似文献   
57.
用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制备了直径为200nm的聚乙烯(PE)纳米纤维,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偏光显微镜(PLM)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研究了PE在二维圆柱状受限条件下的结晶与取向行为.FTIR研究表明,由于模板的限制作用,PE纳米纤维的结晶度低于本体.同时,PE纳米纤维晶体的b轴平行于模板孔洞的方向取向,而a轴垂直于孔洞的方向取向.XRD结果进一步证明,在纳米孔洞中PE晶体的b轴平行于纳米孔洞方向.PLM结果表明,在结晶过程中,晶体主要是在模板与本体的界面处成核,然后晶体呈发散状向本体和纳米纤维中竞争生长.由于PE晶体的b轴是其生长速率最快的方向,在本体中形成典型的环带球晶形貌;而在二维圆柱受限条件下,只有沿孔洞方向生长的晶体才能增长,而其它生长方向则受到抑制,造成PE晶体的b轴沿孔洞方向优先取向.  相似文献   
58.
黄静  王巍  周成阳  黄海宁 《声学学报》2019,44(4):675-686
针对水声信道长传播时延特点导致水声通信网吞吐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节点协同并行传输的多址接入协议。该协议由接收端发起预约,在距离认知的基础上对预约节点划分协同传输小区,从而构建多用户节点的多输入多输出集中式网络架构;采用空时码对数据包编码,并合理规划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使同一小区的多个用户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在设定时间偏差范围内同时到达接收端,而不同小区的数据包以包链形式到达,实现多用户节点的无干扰、高效并行传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其它两种协议相比,设计的协议通过空时复用的方法大幅缩短了平均端到端时延,显著提升了归一化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59.
基于0.18μm CMOS工艺技术,制作了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可对650~950nm波段的微弱光进行有效探测.该器件采用P~+/N阱结构,P~+层深度较深,以提高对长光波的光子探测效率与响应度;采用低掺杂深N阱增大耗尽层厚度,可以提高探测灵敏度;深N阱与衬底形成的PN结可有效隔离衬底,降低衬底噪声;采用P阱保护环结构以预防过早边缘击穿现象.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器件的基本结构参数及工艺参数,并对器件性能进行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窗口直径为10μm,器件的反向击穿电压为18.4V左右.用光强为0.001 W/cm~2的光照射,650nm处达到0.495A/W的响应度峰值;在2V的过偏压下,650~950nm波段范围内光子探测效率均高于30%,随着反向偏压的适当增大,探测效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60.
硅微谐振加速度计以高精度的频率信号输出及潜在的敏感结构与处理电路实现一次集成的优势,成为硅微传感器研制的热点之一。针对交流检测信号耦合效应对硅微谐振加速度计性能的重要影响,在分析硅微谐振加速度计工作机理的基础上,从结构和电路两方面研究了交流检测信号耦合效应的来源,分析了耦合效应对检测电路和闭环控制精度的影响。采用双质量块结构方案和电路优化设计所研制的硅微谐振加速度计,基频为15 kHz,标度因数为36 Hz/g,量程为±30 g。试验证明耦合效应对仪表性能的影响降低到0.3 mg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