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化学   33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核子结构     
王凡 《物理学进展》2002,22(1):1-26
本文介绍了半个世纪来核子结构研究的重要进展,着重介绍了近十年来轻子核子极化深度非弹散射实验导致的有关核子自旋、磁矩结构的新进展,还介绍了当前核子结构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2.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从夸克模型出发研究原子核的种种尝试,着重讨论了应用夸克型模解释核力的各种方案。  相似文献   
43.
王凡  陈金全  施士元 《物理学报》1965,21(1):140-153
利用谐振子壳模型波函数,计算了1p壳层核的α折合宽度。计算结果发现,正常宇称能级的理论值与实验值大致相符,反常宇称能级的理论值则比实验值小得多。这表明至少对于反常宇称能级,通常的单量子激发壳模型波函数还不能正确反映原子核的结团现象,它们与原子核真实状态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44.
基于Schmitz理论的风叶气动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波  陈涛  王凡  刘艳 《应用力学学报》2012,29(2):225-228,245
应用Schmitz理论进行叶片气动设计,考虑了风力机叶片的气动损失,用Schmitz理论推导出风力机叶片的基本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并考虑了风力机在启动和空载时风力机的实际工作点偏离了设计点,对叶片的气动性能参数进行了修正。通过对200kW风力机的算例表明:随着叶片半径的增大,入流角逐渐减小;叶片弦长先增大后减小,修正后得到的风力机在非设计点处的推力、驱动力矩、功率与实际风力机的特性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45.
It is unavoidable to deal with the quark and gluon momentum and angular momentum contributions to the nucleon momentum and spin in the study of nucleon internal structure. However we never have the quark and gluon momentum,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and gluon spin operators which satisfy both the gauge invariance and the canonical momentum and angular momentum commutation relation.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gauge invariance and canonical quantization requirement of these operators are discussed. A new set of quark and gluon momentum,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and spin operators, which satisfy both the gauge invariance and canonical momentum and angular momentum commutation relation, are proposed. The key point to achieve such a proper decomposition is to separate the gauge field into the pure gauge and the gauge covariant parts. The same conflicts also exist in QED and quantum mechanics and have been solved in the same manner. The impacts of this new decomposition to the nucleon internal structur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聚变堆氚增殖包层中液态金属湍流磁流体动力学(MHD)效应,开发了一种新的准二维单方程 MHD 湍流模型,并进行了相关数值模拟程序的编制及验证。对于矩形管道中的准二维 MHD 湍流流动,三维流 动主要发生在哈德曼层中,中心的主流区呈现出二维流动。为了反映这种特殊的流动特征,新湍流模型在标准 k-ε 模型的基础之上去掉了传统的耗散项,代之以电磁耗散项来模拟湍流 MHD 效应。同时,采用 Bradshaw 假设来对 湍流涡粘系数进行模化。为验证该湍流模型是否合理,编制了相关数值模拟程序,并利用直接数值模拟(DNS)结 果对该程序进行了校正,数值模拟结果与 DNS 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该湍流模型可应用于聚变堆液态 包层 MHD 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47.
针对模糊图像的质量评价,提出一种新的无参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结合了自底向上的视觉注意力机制和自顶向下的图像锐度评价标准。根据人眼视觉注意力机制模型,分别计算颜色、亮度和方向显著度图像,通过竞争机制得到人眼优先关注的区域; 利用无参图像锐度评价方法分别对优先关注的区域及背景区域进行评价,综合2个区域的评价结果得到最终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利用该方法分别对相向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模糊图像和图像质量评价Live数据库中的高斯模糊图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针对两类图像的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均较高,其中,针对相向运动模糊图像的主客观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达到0.98。该方法能够胜任对模糊图像的客观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48.
为了满足果蔬品质快速安全无损检测,基于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原理,设计了番茄专用环形光源,自行搭建了番茄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多品质检测系统,并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总糖(TS)作为内部品质指标,对58个番茄样品进行了快速无损检测研究。基于自主搭建的系统对每个番茄进行四点的光谱采集,对平均后的光谱分别用15点SG卷积平滑(SG-Smooth)、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FD)等方法进行了预处理,分别建立了SSC及TS的偏最小二乘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15点SG平滑预处理后的SSC预测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 6和0.976 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52 4°Brix和0.082 3°Brix。采用SG平滑后一阶导数预处理的TS预测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 1和0.972 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23 8%和0.454 9%。模型验证结果显示,番茄SSC和TS模型预测结果与标准理化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 5和0.944 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66 3°Brix和0.571 5%。利用自行搭建的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检测系统完全可以实现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的快速无损预测,为番茄内部品质的评价提供了实时、无损、快速的检测方法,为其在线分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9.
王凡  文庆城 《化学教育》2011,32(7):25-27
结合广西高中化学15节优质课,从引入、实验、情境设计等方面分析优质课比赛中的共性和不足,并针对这些共性和不足来反思中学化学教学。  相似文献   
50.
简要介绍了夸克的发现、核子的夸克模型 ,详细讨论了夸克模型中核子内夸克自旋结构和极化轻子-核子深度非弹散射测量出的夸克自旋结构中的矛盾 .指出这个矛盾是由于对夸克自旋理解的混淆.最后还讨论了规范不变性和正则量子化两大物理学原则在夸克、电子轨道角动量上出现的矛盾. A simple introduction of the discovery of quark and the constituent quark model of nucleon have been give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quark spin structure of nucleon of the constituent quark model and the measured one in the polarized deep inelastic lepton nucleon scattering has been explained in detail. It is elucidated that the so called “proton spin crisis” is due to quark spin confusion. The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requirement of gauge invariance and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