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78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2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合成了对磺酸基杯[4]芳烃(1),并用荧光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1)在柠檬酸缓冲溶液(pH=5.92,0.1 mol·L-1)中对吖啶的包结行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当加入(1)后,吖啶的荧光峰有红移,且荧光强度随着所加的(1)浓度的增大而发生猝灭.结果显示二者形成了1∶1的稳定包合物.计算了在15.0,20.0,25.0及30.0℃下的包结稳定常数,它们依次为3.08×105,4.45×104,2.58×104和8.90×103,并计算了热力学参数△G,△H和△S.结果说明反应是放热的且是焓变驱动的.其包结机理可能为吖啶部分进入了对磺酸基杯[4]芳烃的空腔中,且吖啶稠环的质子化的N原子与(1)的一个SO3-基团之间以较强的静电作用成键;在此强静电作用的驱动下以及较弱的范德瓦耳斯力、疏水作用的辅助下主客体形成了1∶1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32.
茜素黄GG共振光谱散射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酸性介质中茜素黄GG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作用产生的共振光散射(RLS)现象.在pH=3.0附近RLS增强信号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HSA呈线性关系,共振光特征峰在414nm.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HSA的新方法.线性范围0-5.0mg/L,检出限:24μg/L.  相似文献   
33.
报道了Cd(Ⅱ)对鲁米诺-8-羟基喹啉-5-磺酸-过氧化氢体系的化学发光具有增强作用的实验事实,建立了测定Cd(Ⅱ)的分析方法.该法线性范围为2.0×10~(-8)~1.0×10~(-6)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5%;检出限为1.0×10~(-8)g/mL.用于合金样品中Cd(Ⅱ)的分析,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4.
电致化学发光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伦  严凤霞 《化学通报》1991,(5):8-13,7
本文概括地叙述了电致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实验测量,并综述了近三十年来电致化学发光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高峰  杜俊  章丽  卞桂荣  朱昌青  王伦 《应用化学》2004,21(7):722-726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酚藏红花的作用及其在核酸荧光法测定中的应用;荧光分析法  相似文献   
36.
新型荧光试剂N-9-吖啶基氨基乙酸及其甲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合成了新型荧光试剂N-9-吖啶基氨基乙酸及N-9-吖啶基氨基乙酸甲酯,其结构经IR,^1H NMR表征,并初步讨论了它们的荧光性质及UV性质。可望应用于金属离子和有机高分子的检测及免疫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37.
合成了新型荧光探针单(6-对氨基苯甲酸-6-脱氧)-β-环糊精(ACD)。探讨了与Cr2O27-的识别反应。在pH4·90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Cr2O72-能使ACD的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测定Cr(Ⅵ)的新方法,在最优化实验条件下,线性范围为5·20~1040μg·L-1,检出限1·26μg·L-1。22种常见离子干扰实验结果表明该试剂对Cr2O72-有较高的选择性识别效果。此法用于电镀液、电镀废液中痕量Cr(Ⅵ)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8.
在超声辐射下,H2O2氧化降解聚乙烯醇(PVA),制得与Cu^2+形成配位体的纳米尺寸的β-二酮型高分子微球(Cu-PVK)。对Cu-PVK的共振散射光(RLS)性质研究发现Cu-PVK与核酸形成缔合物时将导致Cu-PVK本身RLS信号急剧增加,基于此建立一种用RLS信号测定痕量核酸的新方法。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强,已用于合成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9.
针对衍射光学元件制造中材料选择的局限以及遮挡效应,采用了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快速成型技术制造衍射光学元件,获得高折射率、高色散的衍射光学元件。通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实验获得了一种适合制造衍射光学元件的复合材料配方,配方各成分包括质量分数为57.97%的2官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2PUA)、质量分数为38.64%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质量分数为1.45%的光引发剂184(Irgacure 184)、质量分数为1.93%的分散剂163(disperbyk 163)和质量分数可控的纳米粒子ITO。使用该方法制备了紫外光固化衍射光学元件,并使用台阶仪测量得到衍射光学元件模芯表面的平均微结构高度为13.26μm,光固化衍射光学元件表面的平均微结构高度为12.58μm,使用光固化衍射光学元件与模芯微结构的相对误差为5.141%。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衍射光学元件制造技术突破了材料选择局限,减小了遮挡误差,对宽波段的折衍射混合光学系统的快速成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用超声制备了较稳定的无机纳米溶胶ZnS—Zn^2 ,该纳米粒子共振光散射峰强,λZnS-Zn^2 =325nm。研究中发现γ-G球蛋白与之结合后对共振光散射有很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以ZnS—Zn^2 纳米溶胶为探针的共振光散射法检测γ-G球蛋白。本法操作简便,γ—G球蛋白在0.1~2.0mg/L范围呈现较好的线性,检出限为0.0403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