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7篇
化学   123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23篇
物理学   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对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AAS)测定水中重金属的检出限、重复性、加标回收率等实验,验证两种方法的准确性,从而为饮用水中重金属的测定提供可靠的方法。结果表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饮用水中砷、镉、铬、铅、汞、硒检出限均低于ICP-OES法,但ICP-OES法测定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和加标回收率均优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速度快,操作便捷,结果满意,是目前饮用水中重金属的测定非常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以乙烯基酯树脂为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为交联剂,过二硫酸钾为引发剂,泊洛沙姆(PF127)为乳化剂,由原位聚合制备了聚(乙烯基酯树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整体柱,柱材由油包水(W/O)高内相比乳液聚合而得。用扫描电镜和压汞法考察了所得整体柱的结构及孔径分布情况。将该聚合物衍生化处理后制成强阳离子整体柱,考察其用于液相色谱中的分离能力。该柱可快速分离鸡蛋清中的溶菌酶,考察了缓冲盐浓度及pH对溶菌酶在柱上保留行为的影响;测定了该柱对溶菌酶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为1.23mg/g。  相似文献   
53.
剪切作用下PA1010/PP共混物的形态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动态保压注射成型方法制备了聚酰胺1010/聚丙烯(PA1010/PP)共混物,并研究了形态与性能的关系.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熔体冷却过程中施加剪切可以大大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当PP的质量分数为20%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21.3kJ/m2,是静态样的3倍多,拉伸强度达到50.9MPa,是静态样的1.5倍.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在动态保压样的横断面可以观察到剪切诱导的形态,中间是芯层,围绕着芯层的是剪切层,最外面是皮层,相区尺寸显著减小、分散相分散更趋均匀,特别是PP的质量分数为20%时,相区尺寸从原来的约3.9μm降低到约1.4μm.动态保压样机械性能的提高归因于剪切作用下独特相形态的形成,分子链沿流动方向的取向是拉伸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剪切使分散相颗粒变小和剪切层中分子链的取向是冲击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以N-甲基-3-(1-萘氧基)-3-(2-噻吩基)-丙胺(度洛西汀)为原料,通过N-酰氯化反应和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的N-甲基-2-(4-取代哌嗪)-N-[3-(萘氧基)-3-(2-噻吩基)丙基]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55.
为了提高大环二萜类化合物β-2,7,11-西柏三烯-4,6-二醇(β-CBT)的活性,对其C-6位羟基进行酯化、醚化修饰,合成了11个未见活性报道的化合物,利用1 H NMR,13 CNMR,IR,HR-MS对目标化合物结构进了表征.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对白血病HL-60和肺癌A...  相似文献   
56.
人工引发雷电先导-回击过程的电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夏季在山东滨州进行了以人工引发雷电为主的综合观测实验,在负电场环境下,成功引发雷电5次,其中传统引发方式3次,空中引发方式2次。详细分析了双向先导-小回击过程和箭式先导-回击过程的垂直电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次空中引发雷电的双向先导发展过程在地面60 m处产生的电场变化为4.70~14.60 kV/m,呈负向变化;在550 m处为0.11~0.16 kV/m,呈正向变化。利用60 m处的先导电场变化,估算双向先导电荷线密度分布的斜率为(1.2~3.8)×10-7 C·m-2。箭式先导-回击电场变化波形呈不对称V形,V形的底部对应先导的结束和回击的开始。60和550 m处的箭式先导电场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7.80和1.20 kV·m-1。随水平距离的增加,箭式先导电场以水平距离的-1.18次方衰减。  相似文献   
57.
硅酸镓镧晶体温度、应力敏感特性及优化切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叠加偏载的运动方程出发,借助微扰理论推导了压电晶片上声表面波波速的温度、应力敏感模型,提出了应力敏感系数的概念。分析了硅酸镓镧晶体在双旋转平面内的温度和应力敏感特性,并以等高线的形式给出了理论计算结果。结合机电耦合系数及束偏向等其它特性,提出了一些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优化切向。对欧拉角为(0,150°,22°)切向基片的温度和应力敏感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石英和硅酸镓镧两种晶体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比较,验证了本文理论方法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8.
计算光度滴定法同时测定混合弱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力夫  杨静  袁金涛 《分析化学》2006,34(12):1819-1819
1引言 将酸碱指示剂置于滴定剂中进行滴定时,可通过吸收光谱同时监测溶液酸度和滴定剂加入量变化,据此将光度法与滴定分析相结合。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建立了计算光度滴定法同时测定混合弱酸中各组分的新方法。该方法只需要光谱信息就可得到分析结果,消除了电位滴定等方法中易产生误差的一些因素。方法简便、准确的特点,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9.
一阶隐微分方程F(x,y,y)′=0可以利用引进参数的方法求解,本文对不显含y或x的一阶隐微分方程的解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0.
环境化学课程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世海  杨静 《大学化学》2007,22(4):21-24
从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介绍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