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4篇
化学   104篇
晶体学   23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以EDTA为矿化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GdVO4:Dy3+、GdVO4:Dy3+,Eu3+和GdVO4:Dy3+,Eu3+,Tm3+荧光粉,研究了所制备样品的相结构、形貌、荧光性质、Dy3+到Eu3+的能量传递及Dy3+4F9/26H15/2跃迁的衰减曲线。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所合成的GdVO4:0.03Dy3+、GdVO4:0.03Dy3+,0.07Eu3+和GdVO4:0.03Dy3+,0.07Eu3+,0.07Tm3+样品均为四方晶系;扫描电镜(SEM)显示GdVO4:0.03Dy3+,0.07Eu3+和GdVO4:0.03Dy3+,0.07Eu3+,0.07Tm3+均为棒状结构,平均长度分别约为0.458和0.491 μm;通过研究GdVO4:Dy3+,Eu3+的发射光谱和衰减曲线,佐证了Dy3+到Eu3+的能量传递过程,并确定了其能量传递的机制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通过调节GdVO4:0.03Dy3+,xEu3+荧光粉中Eu3+的掺杂浓度实现了准白光输出(0.424,0.350);调节GdVO4:0.03Dy3+,0.07Eu3+,yTm3+荧光粉中Tm3+的掺杂浓度,也实现了白光输出(0.346,0.301)。  相似文献   
222.
利用沸石前驱体溶液和介孔硅球(MSS)为原料, 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中强酸性介孔壳的中空介孔硅铝球形分子筛(HMAS)。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N2-吸脱附、27Al核磁共振(27Al NMR)及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 在MSS的中空过程中伴随有物质再分配和介孔结构的逐渐演变。MSS介孔孔道中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分子, 一方面保护MSS免遭强碱性沸石前驱体溶液的溶蚀, 另一方面作为形成HMAS介孔壳层的模板剂。在此CTAB分子的作用下, 沸石前驱体结构单元被引入到HMAS的介孔球壳上。所得材料具有介孔结构和中强酸性, 在催化裂解1, 3, 5-三异丙苯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23.
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作为共试剂添加在间苯二胺水溶液中参与界面聚合反应, 以改善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PA-RO-x, x代表添加DMAc的质量分数)的性能.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表明, 随着DMAc含量的增加, 复合膜结构中交联聚酰胺含量相对于线性羧基部分有所增加;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结果显示, 随着DMAc含量的增加, 膜表面的粗糙程度逐渐增大; 静态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 添加DMAc后, 膜的亲水性增强. 结合上述测试结果发现, 添加DMAc可以有效降低水油两相的不相溶性, 提高水相中间苯二胺向正己烷中扩散的速率, 这有助于加快间苯二胺与均苯三甲酰氯反应; 同时, 聚酰胺结构中交联酰胺含量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氢键位点, 有助于水分子快速渗透通过复合膜而不损失截盐率; 膜表面的粗糙程度变大, 有助于提高水通量. 在2 g/L的氯化钠溶液和1.6 MPa测试压力条件下, PA-RO-5.2(DMAc添加质量分数为5.2%)的渗透通量和截盐率分别为66.1 L/(m2·h)和98.7%, 与未添加DMAc的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相比, 通量增加115%, 截盐率仅下降0.9%.  相似文献   
224.
分别以直接热聚合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备得到二维硼掺杂氮化碳(BCN)和四氧化三锡(Sn3O4)半导体材料, 采用超声复合和煅烧复合两种方法构建了BCN/Sn3O4复合材料. 利用 X 射线衍射(XRD)、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光谱、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所制备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探讨了不同复合方法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及光电性质的影响; 以可见光下光解水制氢和活化氧制过氧化氢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BCN与Sn3O4能够形成二维面-面复合结构, 相比于超声复合法, 直接煅烧法更有利于有效界面的形成, 使得界面间产生Sn3O4到BCN的电荷迁移, 增强了BCN表面电荷密度, 并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化的光电响应和光催化还原活性, 其中煅烧法得到的复合样品BCN/Sn3O4-3C(Sn3O4与BCN质量比为3%)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光解水制氢及活化氧制过氧化氢的活性.  相似文献   
225.
由共沉淀法和Stober法制备了伯胺基功能化SiO2稳定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Fe3O4@SiO2-NH2;Fe3O4@SiO2-NH2与二异氰酸酯及咪唑阳离子二醇、聚乙二醇的反应使其表面形成阳离子型聚氨酯稳定层;通过阳离子型聚氨酯与CdTe量子点表面修饰的巯基乙酸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制备得到了Fe3O4/CdTe/聚氨酯纳米复合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磁强计(VS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发射光谱(PL)表征了该纳米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均匀地分散在Fe3O4@SiO2磁性纳米粒子周围,所得纳米复合物在溶剂中分散均匀,不团聚,且具有超顺磁性,并保持了CdTe量子点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26.
基于R矩阵理论方法,通过构建BeCl_2分子的静态交换势模型(SE),静态交换加极化势模型(SEP)和密耦合模型(CC),在0-10 eV能量范围内首次研究了低能电子与BeCl_2分子的散射动力学过程,预测了弹性散射积分截面,并在三种模型中分别发现一个来自B_(2u)和B_(3u)对称性贡献的势形共振态.讨论了这些共振态随着极化效应的变化,获得了收敛的截面和共振态结果.进一步使用POLYDCS程序首次计算了电子与BeCl_2分子的散射微分截面(DCS)以及动量转移截面(MTCS).当前研究结果将为天体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提供重要的截面数据.  相似文献   
227.
在测试大量纤锌矿GaN外延薄膜透射光谱基础上,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四个样品的透射光谱进行拟合,获取了GaN外延薄膜的光学常量并计算了薄膜厚度.结果表明:GaN外延薄膜的折射率差异较小,但在370~800 nm波长范围内消光系数差异很大,GaN薄膜的消光系数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以评价外延薄膜的质量.  相似文献   
228.
本文采用飞秒时间分辨瞬态光栅技术研究了MEH-PPV在不同极性溶液中的内激子扩散行为. 采用宽带连续白光同时探测瞬态吸收和瞬态光栅信息. 系统地研究了MEH-PPV的振动失相行为以及单激子弛豫和粒子数弛豫动力学. 结果表明,在极性较大的溶剂中,样品溶液的弛豫扩散过程会加快.  相似文献   
229.
本文检测SQ02在氯苯溶液、Al2O3薄膜和TiO2薄膜中的弛豫过程,从而探究SQ02在单分散态和聚集态下的光物理性质以及相应过程中界面电荷转移过程.实验数据表明,单分散态下SQ02 的寿命约为2 ns,但是,在Al2O3薄膜中显著减小到21 ps.电子从激发态SQ02转移到TiO2薄膜的时间约为2.6 ps,摄入电子量约为89.1%,与基于SQ02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效应的效率相匹配.此外,一些染料和其他染料一起嵌入纳米晶薄膜中的弛豫时间可达到60 ps.由于其远离TiO2界面,因此不参与界面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230.
Junyu Chen 《中国物理 B》2022,31(6):65205-065205
Plasma jet is an important low-temperature plasma source in extensive application fields. To promote the production of active oxygen species, oxygen is often introduced into the inert working gas.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oxygen content on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an argon plasma jet is not clear. Aim to this status, an argon plasma jet in a single-electrode geometry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CO) on discharge aspec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increasing CO (≤ 0.6%), the plume transits from a diffuse morphology to a hollow structure. Electrical and optical measurements reveal that both discharge number per voltage cycle and pulse intensity alter with varying CO. Moreover, discharge morphologies of negative and positive discharges obtained by fast photograph also shift with varying CO. Besides, optical emission spectra are collected to investigate atomic CO, electron density, and electron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mentioned above are explained qualitatively, which are believed to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applications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