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2篇 |
力学 | 7篇 |
综合类 | 5篇 |
数学 | 2篇 |
物理学 | 1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3D Transmon是目前已知退相干时间较长的一种超导量子比特,在超导量子计算、量子光学、腔量子电动力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拉比振荡是表征量子系统退相干时间的重要方法,也是体现量子系统能够进行能级演化的基本实验.对3D Transmon进行拉比振荡测试,需要进行严格的时序控制,测试调试的过程较为繁琐.本文制备了3D Transmon样品,对其基本参数进行了测试表征,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分析仪的拉比振荡测试方法,基于该方法的测试系统搭建简单,可作为迅速验证3D Transmon是否具备量子特性的一种手段,该方法也可推广至其他量子系统进行时域特性的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62.
贺子阳 吴晓光 蒋伟 李聪博 周振翔 孙琪 郭明伟 吴鸿毅 李智焕 樊瑞睿 唐靖宇 李天晓 胡守扬 智宇 宋金兴 李沛玉 栾广源 张奇玮 王朝辉 陈雄军 胡世鹏 钟健 甘林 张智程 张苏雅拉吐 王德鑫 孙保华 庞萱 郑云 李笑梅 阮锡超 华辉 《原子核物理评论》2024,58(1):256-262
具有长寿命高激发态的同核异能素在国家战略安全和储能领域有重要的意义,其关键技术在于掌握人工诱发同核异能素快速退激到基态。近些年该项技术研究遇到了瓶颈,需从原子核结构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同核异能素的形成、受激激发和退激机制的深入研究,突破遇到的瓶颈,进而掌握诱发同核异能素快速退激到基态的关键技术。本工作是在实验技术方面利用白光中子束流轰击Hf靶,创新性地建立了由氟化钡探测器阵列GTAF-Ⅱ进行全能量测量与高纯锗探测器进行特征γ射线测量,再结合白光中子飞行时间测量组成的三重符合测量系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了178Hf同核异能态激发到过渡能级并快速释放的迹象。 相似文献
63.
金瑜;倪磊;华辉;李智焕;牛晨阳;吴鸿毅 《原子核物理评论》2024,41(1):163-171
对滴线外原子核自发核子发射现象的实验研究,有助于人们探寻滴线外的新核素,揭示非束缚原子核的奇特结构和衰变特性,进而探索原子核稳定性的极限、理解同位旋极端不对称条件下核子间的相互作用。文章将介绍我们对质子滴线外的新镁同位素$^{18}{rm{Mg}}$的四质子衰变现象的实验研究。首先介绍实验使用的放射性束流线和探测器设置,给出了束流粒子与衰变产物的粒子鉴别结果。然后重点介绍了闪烁光纤探测阵列及其数据分析方法。结合该阵列在本次实验中的探测效率和位置分辨表现,模拟结果证明了该阵列对于提高不变质量谱分辨的必要性。最后利用不变质量法,由$^{14}{rm{O}}+4{rm{p}}$五体符合测量事件重建得到了$^{18}{rm{Mg}}$的衰变能谱。Gamow壳模型理论计算可以较好地描述实验结果,表明连续谱耦合效应对于滴线外原子核的结构存在显著影响。实验测得的$^{18}{rm{Mg}}$的$2^+_1$态激发能比传统幻数核$^{20}{rm{Mg}}$更高,表明在极端丰质子的Mg同位素中可能出现了$N$=8的壳减弱或某些奇特的核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64.
A new decay detection system with high detection efficiency and low detection threshol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charged-particle decay studies, including -delayed proton, decay or direct proton emission from proton-rich nuclei. The detection system was tested by using the -delayed proton emitter 24Si and was commissioned in the decay study of 22Si produced by projectile fragmentation at the First Radioactive Ion Beam Line in Lanzhou. Under a continuous-beam mode, the isotopes of interest were implanted into two double-sided silicon strip detectors, where the subsequent decays were measured and correlated to the preceding implantations by using position and time information. The system allows to measure protons with energies down to about 200 keV without obvious background in the proton spectrum. Further application of the detection system can be extended to the measurements of -delayed proton decay and the direct proton emission of other exotic proton-rich nuclei. 相似文献
65.
Homochiral cis,cis-; cis,trans- and trans,trans-spiro[4.4]nonane-1,6-diols were prepared via diastereoselective reduction of enantiomerically pure spiro[4.4]nonane-1,6-dione (1)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educing agents: lithium n-butyldiisobutylaluminium hydride for cis,cis-diol (2) with 88% yield; BH3·THF for cis, trans-diol (3) with 91% yield; LiAlH4 for trans,trans-diol (4) with 15% yield. 相似文献
66.
在优良抗风湿药物萘普生的重要中间体6-甲氧基-2-乙酰素的合成中存在溶剂硝基苯的毒性及所带来的污染。而改用二氯乙烷作溶剂,只加少量硝基苯即可。为配合合成工艺的优化,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反应产物、副产物及多个杂质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并在5%OV-101ChromosorbWAWDMCS柱上完成了产物的内标定量分析。从而减少了副反应和高沸点杂质的生成,最终生产出了95%以上含量的6-甲氧基-2-乙酰萘产品,收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67.
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介质纳米线的深亚波长局域波导,通过两根紧邻的高折射率介质纳米线的耦合,该波导可以将光场有效束缚在纳米线之间的低折射率纳米缝隙中. 计算模拟的结果表明,该波导的有效模场面积达到Λ20/200,比单根纳米线波导小一个数量级,这种深亚波长的模场束缚能力可以与表面等离激元混合波导相比拟. 计算模拟的结果还表明,纳米线可能带有的低折射率氧化膜、低折射率衬底的存在、以及纳米线间尺寸存在的一定差异对于该波导结构的实际应用都不会产生很大关键词:介质波导亚波长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纳米线 相似文献
68.
提出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Fourier频率域随机谱隐秘信息加载与增量补偿系统,并给出一种隐秘信息的加载方式,可实现光学图像信息隐藏.宿主图像经过随机相位调制后进行Fourier变换得到频率域的随机谱,在此随机谱上加载隐秘信息,同时,系统对由隐秘信息的加入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补偿.利用该系统所得到的载体图像未经正确的密钥-随机相位-调制时,隐秘信息将弥散在载体图像的Fourier频率域空间,具有较好的不可检测性.此外,即使攻击者知道隐秘信息的存在甚至知道隐藏方法,但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依然无法破解隐秘信息的内容 相似文献
69.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小区利用度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1995年10月至1996年5月在浙江省开化县水坞山区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和样方法对白颈长尾雄栖息地小区利用度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食物和水因子是决定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利用度的最主要因子,随季节的变化,影响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小区利用度的食物种类亦随之变化。(2)冬季,灌木层因子的作用大于草本层因子;春季,草本层因子的作用大于灌木层因子。(3)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小区利用度多元回归模型:冬季:Y=0.044438X1+0.003519X2-0.001542X3+0.074533;冬末春初:Y=0.526660X1+0.041444X2-0.005522X3-0.585041;春季:Y=0.102324X1+0.101763X2-0.002182X3+0.120046。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