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5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小振幅振荡频率扫描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层状液晶的粘弹性,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温度, 硝酸银的加入和银的生成对其影响. 结果表明: 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增大; 随温度升高出现三种不同的频率扫描曲线; 硝酸银的加入和银的生成对曲线的形状没有影响, 对G′和G″值的影响随过渡区和单相区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32.
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学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高勇  王军 《化学通报》2002,65(2):73-77
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绿色化学进展,主要体现在根据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进行分子设计,开发易生物降解,对人体温和的表面活性剂,降低现有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推进产品的环境友好化,在其生产过程中推进化学反应的绿色化及原料的绿色化,同时根据表面活性剂能对界面过程产生影响,起到功能助剂作用的特点,大力开展表面活性剂在节能增效,改进质量,改善环境方面的应用,并对上述进展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3.
pH对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H对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DNA;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4.
韩富  张高勇 《化学学报》2004,62(7):733-737
含有双胺基的三硅氧烷中的伯胺基与D-葡萄糖酸-δ-内酯进行酰胺化,仲胺基与低聚乙二醇甲醚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醚进行烷基化,制备了新型含硅表面活性剂Me3SiOSiMeR1OSiMe3 [R1=(CH2)3NR2(CH2)2NHCO(CHOH)4CH2OH; R2=H, CH2CH(OH)CH2O(CH2CH2O)xCH3, x=1, 2, 3] (1a, 2a~2c)和(CH2OCH2)y(Me3SiOSiMeR3OSiMe3)2 [R3=(CH2)3NR4~(CH2)2NHCO(CHOH)4CH2OH; R4=CH2CH(OH)CH2OCH2, y=0, 1, 2] (3a~3c).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用1H, 13C核磁共振仪和元素分析仪进行鉴定.研究了这些新型含硅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能,在浓度分别为10-4和10-5 mol·L-1时可以将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至约21 mN·m-1.  相似文献   
35.
烷基聚葡糖苷微乳液中脂肪酶催化的酯合成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烷基聚葡糖苷C10G1.54/正丁醇/环己烷/磷酸盐缓冲液体系形成的油包水微乳液中,研究了在较高底物浓度下,脂肪酶催化正己酸和正丁醇的酯合成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正己酸的初始浓度CHA^0较小时,反应初速率V0随正己酸浓度增大而增大,但随正丁醇表观浓度增大而减小;在CHA^0较大时,反应初速率V0随正丁醇表观浓度增大而增大,但随正己酸浓度增大而减小.在正己酸和正丁醇摩尔浓度之比为3.0左右反应速率最大.这些实验结果与传统的米氏反应不符,为此,从界面膜的构成,尤其是两种底物在界面膜上的分布情况人手进行了探讨.考察了C10G1.54浓度、正丁醇浓度和两者总浓度等对反应初速率V0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新型农药丙酯草醚对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活性剂;微乳液;“鱼形”相图;丙酯草醚  相似文献   
37.
新型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界面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国栋  韩富  张高勇 《化学学报》2006,64(11):1205-1208
低聚乙二醇单甲醚和环氧氯丙烷在相转移催化剂(P.T.C)存在下合成出低聚乙二醇甲醚缩水甘油醚, 然后与氨丙基三硅氧烷进行开环反应, 合成出了新型的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Me3SiOSiMeROSiMe3 [R=(CH2)3N(CH2CH(OH)CH2- (OCH2CH2)xOCH3)2, x=1, 2]. 通过1H NMR确证了这些目标产物的结构, 并且通过测定其水溶液的平衡表面张力研究了其表面活性. 在浓度约为10-4 mol•L-1时可以将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至约21~22 mN•m-1.  相似文献   
38.
无探针紫外光谱法测定CTAB的第二临界胶束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无探针的紫外吸收分光光谱法(UV)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的第一、第二临界胶束浓度(CMC), 并用1H NMR谱和动态光散射的实验方法检测到了两个浓度时溶液中聚集体的转变, 从而验证了无探针紫外光谱法测定CTAB溶液第二临界胶束浓度的可行性. 此外, 我们还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CTAB/KBr体系, 证实KBr可诱导CTAB形成蠕虫状胶束.  相似文献   
39.
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界面性质和驱油机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重烷基苯磺酸盐是在三次采油中广泛采用的表面活性剂之一,但重烷基苯原料组成复杂导致最终磺化产物的驱油效果差异很大.实验通过柱层析的方法将重烷基苯分离成6个族组分,并对其中的二烷基苯、单烷基苯和二烷基茚萘满、烷基萘、多苯烷进行磺化,中和提纯后对各磺酸盐进行界面张力测定.通过对比不同矿化度下界面张力以及各组分复配后的界面张力,对原油等效烷烃数(EACN)以及各组分碳数最低值(nmin)测定,得出各组分之间协同效应的规律和复配机理,从而阐明了重烷基苯磺酸盐的驱油机理.通过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各组分之间的复配作用对上述规律和机理进行了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0.
系统阐述了三种溶致液晶(六角状、立方状和层状液晶)的流变性质,概括了各自的流变性特点并给出了其理论模型,特别对立方相的流变学模型和层状相的剪切诱导转变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讨论了因为这种转变而导致的囊泡的形成,并且在表面活性剂和嵌段共聚物中均可观察到剪切诱导的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