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化学   101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5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用草酸胍制备钴酸盐尖晶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先驱物法合成钴酸盐尖晶石MCo2O4(M=Zn,Ni,Cu,Mg,Cd,Mn)。以草酸胍作为沉淀剂,在溶液中以共沉淀的方法合成草酸盐先驱物。采用热分析(TG和DTA)、化学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先驱物进行分析表征。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表征。产物的平均粒度范围在3.5~8.8 μm之间。  相似文献   
12.
表面改性对CeO2纳米粉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表面改性对CeO2纳米粉体特性的影响,采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CeO2粉末颗粒表面进行了改性。未改性和改性的纳米氧化铈用粉体综合性能测试仪、激光粒度仪、比表面积测试仪、X射线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改性能提高纳米氧化铈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减小比表面积和团聚,同时也对CeO2粉体颗粒表面改性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H6P2Mo18O62·23H2O和(NH4)2C2O4·H2O为原料,首次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NH4)6P2Mo18O62·12H2O纳米粉体,并运用元素分析、FTIR、XRD、TEM、TG-DTA和BET等技术对其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NH4)6P2Mo18O62·12H2O纳米粉体平均粒径为40 nm,保留着杂多阴离子的Dawson结构,具有Dawson结构的特征衍射峰,比表面积为143.9 m2·g-1,在445 ℃以下杂多阴离子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该固相反应中,研磨和放热反应热能可加速反应物分子的扩散速率和生成物分子的成核速率,使产物粒径减小;反应物含有结晶水和生成物H2C2O4·2H2O对形成小粒径的(NH4)6P2Mo18O62·12H2O纳米粉体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interaction of Methylthymol Blue(MTB)-Zinc(Ⅱ) compound and Alizarin Red S(ARS)-Aluminum(Ⅲ) compound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investigated by UV-Vis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in acidic buffer solution. MTB-Zn(Ⅱ)-BSA was a blue color compound, which possesses maximum absorption at 613 nm with 172 nm, 174 nm and 18 nm of red shift compared to the MTB, MTB-BSA and MTB-Zn(Ⅱ) complexes respectively. Dual wavelength substantial amount ratio method, balance dialysis substantial amount ratio method and unity wavelength substantial amount ratio method were compar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of MTB-Zn(Ⅱ) with BSA was ε=2.20×104 L·mol-1·cm-1. Conditional proportion were defined, nMTBnZn(Ⅱ)nBSA=2∶2∶1; condition combination constant, K=2.07×1010. Combination proportion were defined, nARSnAl(Ⅲ)nBSA=6∶4∶1. Condi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reaction of ARS-Al(Ⅲ) with BSA was K=8.80×108. 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of ε=2.65×104 L·mol-1·cm-1. It is suggested that combination between BSA and MTB-Zn(Ⅲ) is due to coordination force. That combination between BSA and ARS-Al(Ⅲ) is due to the coordination bond and electrostatic force.  相似文献   
15.
用CeO2作为铈源,采用可重复利用的H3PO4及非模板剂的情况下,用低温超声法成功合成了六方结构的CePO4一维纳米线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FL)测试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颗粒尺寸和发光性能;并研究超声时间和PO3-4/Ce3+摩尔比对产物的形貌和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做出的样品全部是六方晶系的结构,形貌都为一维纳米线,其纳米线长50~200nm,宽5~40nm左右;不同超声时间和PO3-4/Ce3+摩尔比的纳米线长径比不同,随超声时间的延长和PO3-4/Ce3+摩尔比增大纳米线出现团聚现象,产物在250~300nm处有宽的激发峰,在378nm处有一个发射峰,是属于Ce3+的5d-4f能级跃迁。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三元体系Y(ClO4)3.3H2O-B15C5-CH3OH在25℃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该体系在25℃生成三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其组成分别为:4Y(ClO4)3.3B15C5.12H2O.12Ch3OH(I),Y(ClO4)3.2B12C5.3H2O.Ch3OH(Ⅲ),其中配合物(I)和(Ⅱ)是溶解不一致化合物。在甲醇溶剂中,分离制备了配合物(Ⅲ),在69-  相似文献   
17.
掺杂Tb3+的混合碱土金属钨酸盐的合成和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掺杂Tb(3+)的混合碱土金属钨酸盐,测定了其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用粉末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法表征了其晶体结构,并对钨酸钙钡单晶体进行了X射线能谱成份分析.探讨了碱土金属钨酸盐的溶混性成因以及在这些晶体中Tb(3+)发光和能量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不同类型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地中国不同地带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分布模型及其赋存形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黄棕壤,褐土,淋溶黑钙土及白浆土中稀土元素的分布均为轻稀土富集,Eu亏损型,砖红壤,红壤为轻稀土富集,Ce亏损型。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固相萃取、七氟丁酸酐在线衍生、气相色谱_质谱联用仪(电子轰击电离源)测定二氨基甲苯的方法.实验选择了最佳的衍生化试剂,并对其用量、衍生化时间进行了考察.另外还选择了合适的pH、固相萃取柱填料的用量等.该方法对二氨基甲苯的检测限为0.1μg/L,回收率在80.4%~99.1%之间.  相似文献   
20.
以Sm3+作为激活剂,Bi3+作为辅助激活剂,采用水热法合成Ca1-x-ySmxBiySi O3前驱体,然后在1 100℃焙烧得到系列橙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样品的组成、结构和形貌及其发光性质进行分析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产物都为三斜晶系结构的Ca1-x-ySmxBiySi O3和四方结构的方石英Si O2共熔体。在405 nm近紫外光激发下,产物的发射光谱由3个峰组成,发射峰值位于566、606和650 nm处,分别归属于Sm3+的4G5/2→6HJ/2(J=5,7,9)跃迁。产物的激发光谱在405 nm有很强的发射带,与近紫外LED芯片匹配。随着Sm3+掺量的增加,样品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Sm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3%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当Bi3+的物质的量分数在0.3%~1.5%时,对产物Ca0.97Sm0.03Si O3的荧光强度起敏化作用。Sm3+和Bi3+的最佳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3%和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