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7篇
化学   144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1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YAG:Ce3+的合成与光谱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YAGCe3+(Y3Al5O12Ce3+)光致发光荧光粉并测定了其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粒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YAGCe3+荧光粉激发光谱为双峰结构,两主峰分别位于近紫外和可见光区,发射光谱为宽峰,峰值为550nm.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该发光粉为纯YAG晶相.  相似文献   
222.
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PVA/PEI)纳米纤维膜, 对纤维膜进行功能化使其转化为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高络合能力的聚乙烯醇/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功能化聚乙烯亚胺(PVA/DTC)纳米纤维膜. 研究了PVA/PEI纳米纤维膜的交联和功能化以及PVA/DTC纤维膜对铅离子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高压静电纺丝法可制备出纤维直径分布均匀、 形貌良好的纳米纤维膜, 且交联、 功能化后仍能保持蓬松纳米纤维状的网状结构. PVA/DTC纳米纤维膜对铅离子吸附速率快, 吸附量容量高, 且具有良好的再生吸附能力, 是一种潜在的重金属离子高效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223.
粮油品质安全至关人类营养健康与生命安全。常规检测粮油品质安全方法,由于操作困难、破坏性强、费用高、试剂污染等缺点,不能满足快速无损,高效无污染的要求,难以与工业4.0接轨。整合光谱和图像手段的高光谱成像技术,伴随着化学计量学的发展,突破了常规检测方法局限性,是粮油品质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原理,以及在品质方面(组分测定、发芽检测、品种分类)和安全方面(真菌检测、虫害检测)的研究进展,特别分析了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粮油品质安全的应用光谱范围、化学计量学方法、仪器设备和模型准确性,指出了现阶段在粮油品质安全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粮油领域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224.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环境中铝离子的生物化学和地球化学均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有机酸小分子与土壤溶液中的Al~(3+)络合会降低游离态Al~(3+)毒性;另一方面,溶液中有机酸与Al~(3+)的配位会改变铝形态的溶解、转化和迁移过程。在Gaussian 03程序包中,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超分子-极化连续模型(GP-SM-PCM)模拟了溶液中铝-甲基丙二酸(Al-mMal)的静态结构,并计算了NMR化学位移。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优化构型的NMR化学位移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表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被研究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Al(mMal)(H_2O)_4~+配合物,螯合环对邻位水分子有活化作用,但却惰化对位水分子;(2)对于Al(mMal)_2(H_2O)_2~-配合物,trans异构体由于溶剂分子更对称而能量更低,但无法从NMR数据判断哪种异构体为实验测定的主要构型;(3)对于Al(mMal)_3~(2-)配合物,左右旋的静态结构和NMR数据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25.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Ba3Y4-xO9:xDy3+荧光粉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一系列线状峰组成,峰值分别位于328,355,368,386,427,456,471 nm。在355 nm激发下,荧光粉在490 nm(4F9/26H15/2)和580 nm(4F9/26H13/2)处有很强的发射,发射光谱的色坐标位于黄光区域。研究了不同Dy3+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发现样品的发光随着Dy3+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光谱形状基本保持不变,表明Dy3+占据了基质中低对称性的Y3+格位。当Dy3+摩尔分数x=0.08时出现发光强度猝灭现象,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样品的发光寿命随着Dy3+浓度的增大逐渐减小,进一步证明了Dy3+离子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现象。Ba3Y4O9:Dy3+荧光粉的发光位于黄光区域,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是潜在的白光LED用荧光粉材料。  相似文献   
226.
空调环境的动态化是对传统空调的改进,而送风动态化是实现空调环境动态化的一个途径。气流紊动特性是影响建筑热环境和人体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FLUENT软件对速度入口呈模拟自然风波动的气流在管道中的流动进行了模拟,选择k-ε模型求解,分析其动态特征的变化。分别为:湍流强度、速度概率分布偏斜度、频谱分布。计算结果表明了几种典型的送风管道管件出口处湍流强度、风速概率分布偏斜度、功率谱密度曲线的变化情况;人体敏感区域(0.01—1Hz)区间双对数功率谱密度曲线的负斜率增大。这种方法为管道入口的送风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7.
郑雁公  刘丽  陈义猛 《化学教育》2017,38(20):35-38
设计并构建了一种简易的气体传感实验装置。由于硬币中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在空气中加热后会在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基于氧化物的气体敏感原理,可以对多种气体进行检测。本实验中,利用金属和酸的反应产生氢气,通过测量氧化硬币的电阻,发现其电阻的变化量线性正比于所产生氢气的量。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科学原理和传感技术的实验案例,有利于学生对气体传感器的学习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228.
关于Bernstein-Kantorovich算子的Steckin-Marchaud型不等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Introduction For the Bernstein PolynomialsBn(f,x)=∑nk=0nkxk(1-x)n-ffkn,(1.1)Ditzian[1] proved a pointwise approximation:Bn(f,x)-f(x)≤Cω2φλf,φ1-λ(x)n, 0≤λ≤1, φ(x)=x(1-x),(1.2)which unified the classical estimate for λ=0 and the norm estimate for λ=1. As the inverse result, Erich Van Wickeren[2] proved:ω2α(f,n-1/2)≤Mαn-1∑nk=1Bkf-fα.But, this is only a norm estimate (with ω2φ(f,t)), not inclusive of the classical estimate (with ω2(f,t)). For f∈C[0,1], the …  相似文献   
229.
刘丽  惠俊英 《应用声学》1999,18(6):34-38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余弦曲线拟合三点内插时延估计算法,并推导了这一估计算法的方差。在带限高斯白噪声的环境下,考虑多途传播和多卜勒频移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时延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230.
Much work has been recorded in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chlorination of photographic couplers. However, no detailed report can be found with the coupler of the structure 1. In this paper, the chlorination of 1 using SO2Cl2 in CHCl3 was shown to give the chlorination product 2. UV, IR, 1H NMR and MS of the chlorination product a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1, and with tho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benzoylacetanilide. Thermolysis of 2 gives a liquid fraction, HPLC shows one peak, which was identifield by 1H NMR and MS to be o-CH3COC6H4OCH2CHClC14H29. Elemental analyses as well as MS of its 2, 4-dinitrophenylhydrazone agree well with the structure assig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