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4篇
  免费   2287篇
  国内免费   4633篇
化学   8169篇
晶体学   555篇
力学   829篇
综合类   692篇
数学   1689篇
物理学   572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535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542篇
  2014年   672篇
  2013年   926篇
  2012年   831篇
  2011年   978篇
  2010年   942篇
  2009年   1050篇
  2008年   1158篇
  2007年   1113篇
  2006年   1007篇
  2005年   855篇
  2004年   681篇
  2003年   506篇
  2002年   576篇
  2001年   594篇
  2000年   612篇
  1999年   385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8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合成了柠檬酸三钠修饰的银纳米粒子。碘离子作为亲和试剂容易通过其孤对电子与银纳米粒子表面的空轨道结合,并使得结合了碘离子的银纳米粒子发生聚集,导致银纳米粒子吸光度的改变及溶液颜色的变化。基于此,建立了银离子的超灵敏比色测定方法。该方法对银离子的线性范围为1.5~1 000 nmol/L,检出限为0.8 nmol/L。其它常见金属离子在浓度为2.0μmol/L时,几乎不能引起银纳米粒子颜色和吸光度的变化,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并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共振光散射等技术研究了体系的测定机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银离子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0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研究十溴二苯醚在不同存放时间、不同存放温度、不同浓度以及光照下的降解情况,并对其降解产物进行检测,进一步推断其降解机理。实验结果显示,十溴二苯醚在室温下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发生降解,在光照下,特别是紫外线照射下,降解速度非常快,10 h后十溴二苯醚的降解率达到84.8%,其主要的降解机理是脱溴,降解产物为九溴二苯醚、八溴二苯醚、七溴二苯醚、六溴二苯醚、五溴二苯醚,从而提高了十溴二苯醚的潜在毒性。该研究能够更好地指导电子电气产品中十溴二苯醚的检测。  相似文献   
903.
利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CGMD)方法研究了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在不同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 分析了主链刚性及链长对自组装结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当溶剂对主链为良溶剂而对支链为不良溶剂时,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随主链刚性的增加自组装形成花状胶束、 花桥状胶束及桥状胶束, 并且组分比例对自组装结构影响很大; 随着链长的增加, 柔性链出现单花状胶束到多花状胶束的转化. 当溶剂对主链为不良溶剂而对支链为良溶剂时, 可得到近球形或椭球形核壳状胶束及束状结构; 不同链长时, 柔性接枝共聚物链均只能得到近球形的单核壳状胶束.  相似文献   
904.
以对苯二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2个新型的π-扩展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即N,N’-2(4,5-二苄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烯-2-叶立德)-苯-1,4-二胺(5a)和N,N’-2(4,5-二甲酯基-1,3-二硫杂环戊烯-2-叶立德)-苯-1,4-二胺(5b),并利用氢核磁共振(1H NMR)、质谱(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单晶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5a和5b分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和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化合物5a和5b均为非平面结构分子,分子中对苯二亚胺平面和1,3-二硫杂环平面形成的二面角分别为87.61°(5a)和43.77°(5b).运用Gaussian 09程序,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G(d,p)水平上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对化合物的前线分子轨道、静电势和电子吸收光谱进行了讨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05.
在甲醇中三苯基氢氧化锡与9-蒽甲酸反应,合成了有机锡配合物[Ph3Sn(O2CC14H9)(MeOH)]2·MeOH,经IR、1H和13C-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心锡原子为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晶体中,配合物分子的羰基氧与近邻的甲醇氧、两相邻的甲醇氧间分别形成O-H…O氢键,组成一维S形链;经链内蒽环H与另一蒽环的C-H…π作用,进一步连接成梯状结构。两相邻梯状链间,通过配位甲醇的甲基H与另链苯环发生C-H…π作用扩展成二维网状。室温下,配合物在460nm处有较强的荧光发射(λex=360nm)。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在240℃以下能稳定存在。利用量子化学G03W软件,在LANL2DZ基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前沿分子轨道组成及能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06.
测定了以荧光素为光敏剂的电子给体-受体二元化合物荧光素蒽醌甲酯(FL- AQ)及模型化合物荧光素丁酯(FL4)在溶液中和在二氧化钛(TiO_2)胶体中的吸 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等。发现荧光素蒽醌甲酯与荧光素丁酯均可通过酚羟 基较好地吸附在TiO_2胶体上。从吸收光谱可得,FL4与TiO_2形成表面络合物的表 观结合常数(K_(app))大约为3590 mol~(-1)·L,结合率(α)为0.86;FL-AQ与 TiO_2形成表面络合物的K_(app)大约为3060 mol~(-1)·L,α为0.84。同时通过 ESR光谱讨论了光诱导电子注入机制。  相似文献   
907.
催化湿式氧化中铜基催化剂的流失与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备了催化湿式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用铜基催化剂,并用XRD,XRF和TG-DTG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催化剂及其前驱体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由类水滑石结构的前驱体焙烧得到的催化剂Cu-Al-Zn-O,其活性组分铜的流失得到了控制;在氧化降解苯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磺基水杨酸时,在初始氧分压0.5MPa和160~220℃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活性组分铜的流失量小于0.3mg/L.对催化剂活性组分不易流失的原因进行了理论解释和计算.  相似文献   
908.
 研究了邻苯二酚与乙醇气固相单醚化反应用固体酸催化剂表面上的积炭行为,并用TG-DTA,BET,GC-MS,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积炭物种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上有两种类型的积炭,一类属可溶性积炭,主要由二苯醚及其衍生物组成,可在低温燃烧除去;另一类属不可溶性积炭,主要为缺氢的芳烃类聚合物或类石墨碳,需在高温下才能烧除.积炭主要发生在4~8nm范围的中孔内,导致反应后的催化剂大孔范围的孔分布所占的分数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总积炭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909.
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同时测定土壤中铅-镉-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以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为显色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增敏剂、乙酸-乙酸钠为缓冲液,在水相中对铅、镉、镍进行同时测定。利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对体系因子进行了优化。以苏州吴县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反向人工神经网络对其中铅、镉、镍的全量、有效态、活化态分别进行了同时测定,预测结果与AAS法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10.
采用自制的催化剂YDHC-10对氢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植物油脂肪酸氢化时,氢化压力2MPa、氢化温度180-200℃、氢化时间60min以及催化剂浓度对植物油脂肪酸氢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