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5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932篇
化学   1912篇
晶体学   135篇
力学   238篇
综合类   148篇
数学   409篇
物理学   13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将β-环糊精的2,6-位引入乙氧乙基,3-位引入三氟乙酰基,合成了新的环糊精衍生物2,6-二-O-乙氧乙基-3-O-三氟乙酰基-β-环糊精,并采用静态法涂渍毛细管气相色谱柱,考察了毛细管柱的柱性能和分离性能。结果表明,该固定相对G rob试剂、苯的二取代位置异构体氯甲苯、硝基甲苯和溴甲苯以及10种手性化合物如α-取代丙酸酯化合物、1-(2′-硝基苯基)-乙醇、α-甲基-对氯苯乙腈和丙炔醇酮乙酸酯等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其中,对α-甲磺酰基丙酸酯对映体的拆分效果最好;对α-取代丙酸的甲酯衍生物的分离效果优于乙酯衍生物;对α-羟基取代丙酸酯的分离效果优于α-卤代丙酸酯。  相似文献   
92.
将光响应分子甲基螺吡喃SP-CH3引入UiO-66的非极性孔笼中,构筑吸附活性位可光控调节的光响应吸附剂。SP-CH3功能化的吸附剂完好保留了载体UiO-66的骨架和孔道结构。以阴离子染料甲基橙为探针,研究了吸附剂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结果表明,经紫外光照后,吸附剂对甲基橙的吸附量为41.99 mg·g-1,相较于可见光照后样品的吸附量提升57.56%,吸附作用增强;经可见光照后,甲基橙的脱附量为81.6%。本策略通过光照刺激改变UiO-66孔笼中SP-CH3的构型及表面电荷性质,即对吸附活性位进行光控调节,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实现对吸附质的高效吸附和有效脱附。  相似文献   
93.
壳聚糖·聚丙烯酸配合物半互穿聚合物网络膜及其对pH和离子的刺激响应李文俊王汉夫卢玉华汪志亮钟伟(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开放实验室上海200433)关键词高分子间配合物,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壳聚糖,刺激响应敏感性水凝胶是一种...  相似文献   
94.
几种极性有机晶体的生长习性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晶体特别是极性有机晶体, 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明显不同的生长习性。本文通过对4-氨基-4'-硝基二苯硫醚(ANDS)等几种典型极性有机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生长习性和结晶形貌的讨论, 提出了偶极生长基元叠合模型, 从两个方面探讨了这些习性的形成机理, 即(1)有机晶体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结构和形式的生长基元(对于极性有机晶体而言, 这些生长基元都具有偶极子特征), 而不同的生长基元往晶体的各个面族上叠合的相对速率不同, 从而导致了晶体习性的改变; (2)晶体生长界面的性质不同, 特别是对于极性晶体, 晶体界面的极性不同;不同的溶剂与生长晶体的界面相互作用不同, 即使同种溶剂对晶体不同界面上的作用也不同, 因而改变了生长界面的性质,影响了生长基元在晶体界面, 特别是晶体正、负极面上的叠合速率, 从而导致了晶体形貌的变化。由此比较合理地解释了晶体所呈现的不同的生长习性, 特别是合理地解释了极性有机晶体所呈现的极性生长特征。  相似文献   
95.
钙钛矿纳米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方面,合成方法不断涌现,已经可以实现从零维纳米晶、一维纳米线到二维纳米片的形貌精确控制,对其尺寸和维度依赖的光学性质认识也不断深入;另一方面,钙钛矿纳米材料的光学和光电子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基于钙钛矿量子点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技术最受关注。 由于钙钛矿的天然层状结构,通过配体调控很容易制备出二维纳米材料,其发光性能可以通过层数和组分进行调节,最高量子产率超过85%,且具有偏振发光特性,有望成为一类新型发光材料。 本文从制备方法、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基于钙钛矿二维纳米材料的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6.
大分子光引发剂可以解决小分子光引发剂残留碎片带来的毒性对其在食品和医用材料领域应用的限制,为此,本文以苯甲酰甲酸(BF)和季戊四醇(PET)为原料,通过酰氯法在季戊四醇主链上引入了4个苯甲酰甲酸酯基团,制备了多官能度的季戊四醇四苯甲酰甲酸酯(PTF)大分子光引发剂。 PTF在225 ℃时失重15%,热稳定性优于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1173)光引发剂,与1173光引发剂相比,用PTF作光引发剂所制备的光固化涂料,在起始分解温度以及失去相同比例质量所需温度均提高了100 ℃以上。 PTF引发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聚合时最大反应速率为0.037 s-1,最终双键转化率为39.5%,PTF光引发活性大于1173光引发剂。 在同等实验条件下,PTF的相对小分子残留量仅为1173光引发剂的5%。  相似文献   
97.
分别以四水磷酸铁(FePO4·4H2O)和二水草酸亚铁(FeC2O4·2H2O)为铁源,采用简单便捷的流变相法制备了碳包覆LiFe0.5Co0.5PO4固溶体材料(LiFe0.5Co0.5PO4/C,简称为LFCP/C)。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物相、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2种铁源得到的材料均为橄榄石晶型结构且结晶度良好,二者在颗粒尺寸分布、碳包覆效果和电化学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别。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以FeC2O4·2H2O为原料得到的LFCP/C具有更优异的电性能:在2.5~5.0 V电压范围内,0.1C倍率下(1C=150 mA·g-1),放电比容量为137.5 mAh·g-1,在10C仍具有57.6 mAh·g-1的放电比容量;0.5C循环100次后容量仍保持78.1%。该样品更佳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得益于其更小的平均颗粒尺寸,更高的比表面积和理想的碳包覆效果。  相似文献   
98.
杂多酸催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毛萱  钟邦克 《分子催化》2000,14(6):483-489
杂多酸催化剂泛指杂多酸及其盐 ,是一类由中心原子 (即杂原子 ,如 P、 Si等 )和配位原子 (即多原子 ,如 Mo、 W等 )通过氧原子桥联方式进行空间组合的多氧簇金属配合物 (polyoxometalate) ,作为催化材料广泛应用于均相与多相催化反应体系 .近年来 ,杂多酸在催化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主要原因是 :1 .随着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的发展 ,催化材料的多功能性成为研究的新目标 .杂多酸是一种酸碱性与氧化还原性兼具的双功能型催化剂 ,对于新催化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随着分子“剪裁”技术的迅速兴起 ,新型催化材料层出不穷 .杂多酸的阴…  相似文献   
99.
CO2和CH3OH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用Cu-Ni/ZrO2-SiO2催化剂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SiO2(ZrSiO)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并用IR,TPD,TPSR和微反技术考察了CO2和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及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Cu-Ni/ZrSiO催化剂上存在着Cu-Ni金属位M,Lewis酸位Zrn+和Lewis碱位Zr-O-三类活性中心;CO2在金属位和Lewis酸位的协同作用下可形成CO2卧式吸附态,此吸附态在142℃左右可解离成M-CO和Zr-O-;CH3OH在Lewis酸位和Lewis碱位的协同作用下可形成解离吸附态Zr-OCH3和Zr-OH;CO2和CH3OH在Cu-Ni/ZrSiO催化剂表面上的主要反应产物为碳酸二甲酯(选择性在85%以上),另有少量的CH2O,CO和H2O.  相似文献   
100.
以乙二胺四乙酸为配位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棒状LiFePO4/C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乙二胺四乙酸对材料的形貌和电性能均有很大影响。通过加入乙二胺四乙酸, 材料的形貌由不规则的颗粒变为棒状的颗粒且颗粒的厚度由140~200 nm减少至40~90 nm, 材料的表面包覆约3.5 nm的均匀碳层, 且该材料极化较小且界面阻抗较低。0.1C放电比容量为167 mAh·g-1(接近理论容量170 mAh·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